劉 翔 袁子喬
(西安電子工程研究所 西安 710100)
DDC是軟件無線電[1]的核心技術之一,它位于前端中頻采樣ADC與后端通用DSP器件之間,主要完成混頻、濾波和重采樣,將中頻數字信號下變頻至零中頻基帶信號,并使信號速率降至通用DSP器件能夠處理的速率,使設計更容易實現。隨著大型相控陣雷達[2]的發展和上千陣元雷達的出現,雷達前端需要大量采用ADC芯片和DDC處理通道,因此將處理過程相對簡單但運算量較大的DDC模塊進行ASIC設計,對于降低相控陣雷達接收通道的成本,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紹了可配置的四通道DDC ASIC芯片的開發和設計,該DDC芯片對接ADI公司的四通道串行ADC芯片AD9633(12bit)或AD9253(14bit)的四路輸出,芯片內部包括高速串并轉換模塊、CORDIC混頻模塊、多抽取率低通濾波器模塊,芯片輸出四個通道數字下變頻后的I、Q正交信號。本文給出了基于VerilogHDL語言設計的綜合與仿真結果,從仿真結果看出所設計的芯片能夠滿足現代雷達數字接收機設計的需要。
DDC的主要實現方法有:低通濾波法、多相濾波法[3]。低通濾波法實現簡單,利用兩路正交的本振信號與輸入的中頻信號進行混頻,然后分別經過低通濾波器,可得到兩路正交的基帶信號,本文采用低通濾波法實現DDC。
圖1為低通濾波法實現DDC的結構框圖,先對模擬信號x(t)進行采樣,形成數字化序列x(n),然后分別與兩個正交本振序列cos(w0n)和sin(w0n)相乘,再通過數字低通濾波器,最終輸出正交的IQ信號。

圖1 低通濾波法實現DDC的結構框圖
設輸入的信號為:

用采樣頻率fs對其進行采樣,得到的采樣序列為:

上式中ω0=2πf0/fs,φ(n)為中頻信號的相位信息。NCO產生的本振為cos(w0n)和sin(w0n),對輸入信號分別乘以正交的本振信號,可得到:
I路:

Q路:

經數字低通濾波器后得到基帶信號:

其中I(n)和Q(n)分別表示信號的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4]。
圖2為四通道DDC芯片內部結構框圖。DDC芯片接收ADC輸出的四路LVDS串行數據,經過串并轉換,將數據轉換為四路并行數據;并行數據與內部數字源二選一后輸入電路內部進行混頻,本振信號由CORDIC算法產生;混頻后的信號分兩路,分別進入兩個多抽取率低通濾波器,四個通道進行DDC處理后輸出四路IQ正交信號,最終四路IQ正交信號并串轉換為一路數據輸出,由2bit通道索引區分通道號。SPI接口模塊利用SPI數據線對芯片的參數和工作狀態進行配置,FIR濾波器系數緩存模塊用于將需要的抽取率對應的濾波器系數存入芯片內,芯片工作時從緩存中將其讀出使用。
AD9633芯片工作在 DDR 模式[5]下,12bit數據分D0和D1各6bit串行輸出,芯片采樣率為clk1x,輸出數據時鐘DCO為clk3x(3倍clk1x時鐘),幀時鐘FCO為 clk1x。
圖3為串并轉換內部結構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進行串并轉換,需要使用數據時鐘DCO分別在上升沿和下降沿采集信號,并對采集的信號進行延時對齊,最終由幀時鐘FCO同步并行輸出。對于該轉換模塊,由于時鐘頻率高,數據延遲小,所以將高速串并轉換做成一個硬IP模塊,單獨進行布局布線,防止電路內部其他模塊對其產生串擾影響。
圖4為CORDIC混頻算法流程,輸入頻率控制字,經過相位累加、象限變換、16級Cordic流水運算,輸出對應頻率控制字的正余弦值,再分別與輸入的中頻信號進行混頻,輸出兩路混頻結果。
由頻率控制字計算當前相位值,CORDIC算法目標角度的取值范圍為[-99.9o,99.9o],而在很多場合中需要目標角度可以覆蓋[-180o,180o],因此需要對目標角度進行預處理,即象限變換,表1給出了預處理前后的變化值。變換后結果經16級CORDIC算法旋轉后可給出輸入角度的正余弦值。需要說明的是每級旋轉后幅值會增大,16級旋轉其幅值將增大1.648倍,若需消除其影響可在數據輸入端對數值進行相應倍數縮小。
電路經過混頻后,需要對信號進行整形濾波,電路中設計一個多抽取率的FIR低通濾波器[7],濾波器模塊主要包括32級移位寄存器組、數據整理單元、乘法累加器及求和單元。
從圖5可以看出,從d0到d16、d17到d32使用移位寄存器SRL進行數據延時,延時周期為抽取率,例如4抽取時,延時4個時鐘周期。反序是將輸入數據的順序以每抽取個數為一組,按照相反的順序輸出。圖 6可以看出,4抽取率下,d15到d16、d17到d18使用SRL延遲4個時鐘周期,d15到d17采用反序延遲,數據延遲4個時鐘周期且反序輸出。

圖2 四通道DDC芯片內部結構框圖

圖3 串并轉換內部結構圖

圖4 CORDIC混頻算法流程

表1 目標角度預處理機制

圖5 多抽取率低通濾波器輸入數據流

圖6 4抽取下的數據流

圖7 多抽取率低通濾波器
從圖7可以看出,使用移位寄存器產生指定時序的數據流后,可以進入數據整理模塊和乘累加模塊。數據整理是將兩個clk1x數據率的數據整合為一個clk2x的數據率的數據,提高后續乘累加的工作頻率,可以節約一半乘法器資源,從圖8可以看出此過程,在數據整合過程中使用flag區分d1和d2。當濾波器系數對稱時,可通過預先加法將對稱位置的數據相加,然后與對應的濾波器系數進行乘累加運算,這樣可以減少一半乘法器資源。
乘累加模塊利用bypass信號標識一組乘累加運算數據的第一個數,求和單元主要將8個乘累加運算結果進行相加,輸出結果即為輸入數據數字下變頻的結果。

圖8 4抽取時數據整理時序圖
為了驗證所設計的四通道DDC ASIC的性能,輸入不同形式的信號,采用不同抽取率DDC進行處理,對輸出信號進行分析驗證DDC性能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仿真條件1:A、B通道輸入為正弦信號,輸入頻率分別為20.1MHz、20.5MHz,C、D通道為線性調頻信號,中心頻率為20MHz,帶寬為40MHz,時寬為80μs,四個通道信號采樣率都為80MHz,本振頻率為20MHz。抽取率為4,濾波器階數為128階,設計濾波器通帶截止頻率為4MHz,阻帶起始頻率7MHz,阻帶衰減大于60dB,通帶內起伏小于0.1dB,頻率響應如圖9所示。

圖9 4抽取128階濾波器頻率特性

圖10 四通道輸入輸出信號波形仿真圖(4抽取)
圖10為四通道輸入輸出信號的波形仿真圖,4抽取后,信號的數據率變為20MHz,從圖中可以看出A、B通道輸入為點頻信號,經過混頻濾波處理,分別得到0.1MHz、0.5MHz的正弦波,每個正弦周期內各有200、40個點;C、D通道輸入線性調頻信號,經過混頻濾波后,濾除了不需要的頻率分量,從線性調頻信號最終輸出為椎體形狀,兩端頻率被濾掉,由小變大過程為過渡帶,中間幅度相同的部分為通帶,與設計的低通濾波器特性相匹配。仿真條件2:A、B、C、D四通道輸入信號形式與仿真條件1中相同。本振頻率為20MHz,抽取率為10,濾波器階數為320階,設計濾波器通帶截止頻率為2MHz,阻帶起始頻率4MHz,阻帶衰減大于60dB,通帶內起伏小于0.1dB,頻率響應如圖11所示。

圖11 10抽取320階濾波器頻率特性

圖12 四通道輸入輸出信號波形仿真圖(10抽取)
從圖12可以看出,10抽取后,信號的數據率為8MHz,對于A、B通道正弦信號下變頻為0.1MHz、0.5MHz的正弦波,每個正弦周期內各有80、16個點;對于C、D通道,可以看到由于10抽取濾波器的通帶變窄,因此C、D通道線性調頻信號的輸出相比與4抽取時的輸出,信號的時寬變得更窄了,從圖中也能看出低通濾波器的通帶、過渡帶和阻帶的頻率特性。
本文提出了一種四通道數字下變頻器ASIC設計的方法。此ASIC芯片可以對接ADI公司四路串行ADC,通過串并轉換模塊、CORDIC混頻模塊、多抽取率低通濾波模塊,可以實現數字下變頻功能,滿足雷達信號處理大部分情況的使用要求,且采用優化的結構降低了芯片功耗和設計復雜度。
[1]楊小牛,樓才義.軟件無線電原理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2]張光義.相控陣雷達系統[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4.
[3] 屈有萍.基于FPGA的數字下變頻研究實現[D].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
[4]伍小保.數字陣列雷達數字下變頻器ASIC芯片設計[J].雷達科學與技術,2008,6(6):496-500.
[5]Analog Devices Inc.AD9633 Quad,12-Bit,80 MSPS/105MSPS/125MSPS,Serial LVDS 1.8V ADC[M]. USA:Analog Devices Inc,2011.
[6]Ray Andraka.A Survey of CORDIC Algorithms for FPGA Based Computers[A].Proceedings of the 1998 ACM/SIG-DA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PGA[C].1998:191-200.
[7]袁子喬.一種任意抽取數字下變頻器的設計[J]. 火控雷達技術,2013,42(3):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