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均,楊治斌,劉銀秀
(浙江省農業生態與能源辦公室,浙江杭州 310012)
浙江省農作物秸稈利用現狀及對策建議
邵建均,楊治斌,劉銀秀
(浙江省農業生態與能源辦公室,浙江杭州 310012)
闡述浙江省農作物秸稈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通過加強領導、政策扶持、科技創新、監管執法和宣傳引導等措施,充分發揮農作物秸稈資源的潛力。
農作物秸稈;現狀;對策;浙江
秸稈是農作物經加工提取出籽實后剩余物的泛稱。浙江省農作物種類很多,有稻谷、麥類、玉米、豆類、薯類、油料作物、棉花和甘蔗等。稻谷取出稻米后的稻草、稻殼,玉米取出玉米顆粒后的玉米芯、玉米稈等都稱為秸稈[1]。2008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國辦發[2008]105號),明確提出[2]:“認真落實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基本國策,把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與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結合起來,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制度創新為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因此,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是我國現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重大課題。為此,作者闡述了浙江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應措施。
1.1 秸稈總產量
浙江省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省陸域面積中,山地丘陵占70.4%,平原占23.2%,河流湖泊占6.4%,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2012年浙江省主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5.13萬hm2(包括稻谷、麥類、玉米、豆類等),全省秸稈理論產量(通過草谷比計算所得)為1194.76萬t。從種類數量上看,以水稻秸稈為主,達760.6萬t,占秸稈總量的63.7%;其次是油菜、茭白秸稈,分別為87.00和71.79萬t,占總量的7.3%和6.0%;豆類、麥類、玉米、棉花等秸稈均在50萬t以下,占比不超過5%。從區域分布看:嘉興、紹興、杭州最多,其次是湖州、金華、寧波、溫州、臺州、衢州和麗水,舟山最少、僅占0.46%(表1)。
1.2 秸稈綜合利用
浙江省農作物秸稈利用方式多樣,主要有肥料化、能源化、飼料化、食用菌基料化以及原料化等途徑。水稻、大小麥秸稈以還田為主,棉花、豆類秸稈以用作燃料為主,玉米秸稈以飼料為主,茭白和桑、果樹枝條以作食用菌基料為主。據測算,2012年浙江省秸稈利用量達936.9萬t,秸稈綜合利用率為78.4%,其中作肥料利用722.8萬t占60.5%,作飼料利用94.4萬t占7.9%,作食用菌基料利用39.4萬t占3.3%,作能源利用(不包括炊事燃料)27.5萬t占2.3%,作其他利用52.6萬t占4.4%(表2)。其余秸稈主要是炊事燃料、露天焚燒和田邊、路邊棄置。以上利用結構表明,浙江省秸稈資源化利用層次較低,深度開發高值利用比例不高。
當前,浙江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存在秸稈資源分散、收貯困難、利用經濟性差、相關扶持政策不明、秸稈禁燒監管難度大等問題。據調查和監測分析,露天焚燒比例較大的秸稈有小麥、水稻、油菜秸稈,季節主要集中在5-6月和10-11月。
秸稈利用不高和焚燒的主要原因。一是種植特點因素。浙江省農作物復種指數高(2.0以上),全量還田不利下季作物播種和生長,農戶對部分難于還田的秸稈采取露天焚燒處理。

表1 浙江省2012年主要秸稈理論產量及分布

表2 浙江省2012年秸稈綜合利用結構
二是秸稈資源分散利用附加值低。農作物秸稈量大面廣,資源分散,收集、運輸、貯存成本高,難度大,利用效益低,主要以就地還田利用為主,飼料化、基料化等高值利用方式受產業規模制約只在局部地區得到應用,占比較小。
三是露天焚燒監管難度大。《大氣污染防治法》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見》明確環保部門牽頭秸稈禁燒工作,《浙江省農業廢棄物處理與利用促進辦法》也有禁止露天焚燒的相關規定,但由于露天焚燒的主體為種植農戶,面廣點散,基層環保執法力量有限,監管處罰難度大。
四是秸稈利用扶持政策不足。目前浙江省除嘉興市已出臺秸稈機械切碎還田專項補貼政策外,省和其余市縣基本沒有秸稈利用的專項資金等扶持政策,影響了農民和企業利用秸稈的積極性。
《浙江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3-2017)》明確提出[3]:“加快推進秸稈及農作物廢棄物綜合利用,實現秸稈資源化、商品化。力爭到2017年,基本實現秸稈還田和多元化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建立健全禁止露天焚燒秸稈的長效監管機制,充分利用衛星遙感加強秸稈禁燒監控,嚴防隨意露天焚燒秸稈。”
根據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本身的特點,針對浙江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消極和阻礙性的因素,作者認為,應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加強領導,部門協同。積極推動落實秸稈綜合利用和秸稈禁燒工作的政府主體責任,結合產業布局,制定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并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積極推動落實鄉鎮政府的實施責任,將任務分解落實到村、到田頭地塊、到生產主體,建立干部包村聯戶制度。加強部門協作配合,農業、發改部門牽頭負責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工作的指導,環保部門牽頭負責禁止秸稈焚燒監管,財稅、科技、經信、交通、國土等部門按各自職責加大對秸稈利用的支持,共同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
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將秸稈綜合利用資金列入各級財政預算,明確扶持內容、扶持環節和扶持重點等。在秸稈綜合利用方面,以《浙江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規劃(2009-2015)》為引領,研究制訂秸稈發電、固化成型、食用菌基料、畜禽飼料以及秸稈收貯運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在秸稈禁燒方面,制定秸稈禁燒和加強衛星遙感監控的實施方案,并建立信息通報制度。
強化科技,加強創新。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鼓勵秸稈利用技術的產業化,提高設備科技含量和加工制造能力。注重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途徑和技術研究,納入重大科技專項予以支持;引導科研院所和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積極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機具的研發與轉化。加強農作物收割、秸稈粉碎還田、撿拾打捆為一體的農業機械研發和技術集成,爭取在秸稈能源化、飼料化、燃料化以及工業化利用關鍵技術和設備上取得新突破,形成秸稈綜合利用的技術支撐體系。同時,支持培養農村廢棄物資源化應用領域的學術領軍人才和科技隊伍,為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加強監管,嚴格執法。根據大氣污染防治總體要求,把全面禁止秸稈露天焚燒作為主要目標和首要任務,更加突出構建禁燒機制,落實政府部門和生產經營主體的責任,形成治理共識和行動。積極做好秸稈禁燒監管工作,劃定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區域,落實秸稈禁燒責任,加強秸稈焚燒衛星遙感監控。切實加強機場周圍15km、高速公路、鐵路兩側各2km及國道、省道公路兩側1km等重點禁燒區的全天候、不定時巡查,做到有煙必查,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趕到、第一時間撲滅,對發現在禁燒區有焚燒行為的立即責令停燒,并對直接責任人處以罰款,集中力量確保重點交通干線安全和大氣環境質量。
宣傳引導,營造氛圍。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宣傳媒體,深入宣傳焚燒農作物秸稈的危害,宣傳有關法律政策和處罰措施,宣傳秸稈綜合利用對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農民增收等方面的重要意義,引導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廣大農民增強秸稈利用與禁燒意識,提高利用秸稈、禁燒秸稈的自覺性。
[1] 單勝道,邵峰,周珊.浙江省農村廢棄物調查[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意見的通知[EB/OL].(2008-07-27).http://wenku.baidu. com/link?url=kLAXbaMOM7looAZ2lKzVBdFrsTj1dqdxulcR0 ixbek7IE0EjeJqvN57j214d5gmoUam6CcWPzW9vMwSjNbMVXF D85wZ06Yl2bgGUnFlM04m.
[3]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浙江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3-2017年)的通知[EB/OL].(2014-01-17). http://www.zj.gov.cn/art/art_12460_134423.html.
(責任編輯:張才德)
X712
A
0528-9017(2014)08-1137-02
文獻著錄格式:邵建均,楊治斌,劉銀秀.浙江省農作物秸稈利用現狀及對策建議[J].浙江農業科學,2014(8):1137-1138,1141.
2014-06-15
邵建均(1978-),男,浙江杭州人,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農業生態與能源工程管理工作。E-mail:shao_jju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