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艷,周鴻章,張蜀寧?,呂 煒,陳俊川
(1.南京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蘇南京 210095;2.南京理想種苗有限公司,江蘇南京 210042)
秋水仙素誘導四倍體耐熱長豇豆的研究
李艷艷1,周鴻章2,張蜀寧1?,呂 煒1,陳俊川2
(1.南京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與種質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蘇南京 210095;2.南京理想種苗有限公司,江蘇南京 210042)
以二倍體豇豆莢天下3號為材料,用不同濃度秋水仙素處理其子葉期莖尖生長點,通過對變異株進行形態學、解剖學、農藝學、細胞學鑒定,獲得同源四倍體(2n=4x=44)。結果表明,0.2%秋水仙素處理4次的效果最佳,四倍體誘變率達到2.33%。與二倍體相比,四倍體植株葉片厚度和寬度、氣孔大小、保衛細胞內葉綠體數目、花器官大小、花粉粒大小、種子寬度等均表現巨大性,氣孔密度和單果莢種子數明顯降低;四倍體豇豆莢果橫莖、長度、鮮重、干物質含量等農藝學性狀明顯高于二倍體。用流式細胞儀進行倍性鑒定,二倍體DNA相對含量為250,四倍體為500。根尖染色體鑒定的結果與流式細胞儀鑒定結果一致。
長豇豆;秋水仙素誘導;四倍體
豇豆(VignasesquipedalisWight.)屬于豆類蔬菜,其嫩莢營養豐富,肉質肥厚,炒食脆嫩,也可燙后涼拌或腌泡,是我國主要的常規蔬菜栽培品種之一,在生產上有較大栽培面積。我國栽培豇豆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很低[1],而目前豇豆的育種工作,主要集中在從栽培種質中篩選優良品種,其可選范圍較狹隘,應把豇豆育種策略轉移到擴大遺傳多樣性上來。多倍體育種可以培育出優質、高產、抗逆的新品種,已在黃瓜[2]、青花菜[3]、番茄[4]等蔬菜中得到體現。豇豆屬于嚴格的自花授粉植物,經過染色體加倍,不僅擴大了豇豆種質資源,增加遺傳多樣性,而且還可以克服遠緣雜交不親和性。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創制四倍體豇豆新種質,擴大豇豆育種種質范圍。
1.1 材料
選取蘇浙地區市場上綜合性狀較好的耐熱品種莢天下3號二倍體豇豆(2n=2x=22)作為試材,材料由南京理想種苗有限公司提供。試驗于2013年6-12月在南京理想種苗有限公司和南京農業大學進行。
1.2 方法
1.2.1 誘導處理
2013年6月11日將催過芽的種子播種在穴盤中,6月17日70%豇豆子葉打開,用秋水仙素溶液點滴生長點,每天6:30-7:00,16:30-17:00各進行1次(1d記為2次)。秋水仙素溶液設為0.1%,0.2%,0.3%等3水平,處理次數為2,4,6次3水平。對照組用蒸餾水處理。
1.2.2 多倍體鑒定
表型變異特征測定。依照對照組豇豆正常生長形態,挑選有明顯表型變異的植株。每株選取5~6片完全展開的功能葉片,用測量尺和游標卡尺分別測量葉片長度、寬度、厚度,花器官大小,果莢橫莖,商品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果莢長度,并統計單個果莢種子數。
葉片下表皮氣孔特征觀察。從變異群體中挑選部分有代表性的植株。撕取葉片下表皮,平鋪于載玻片上。用1%碘-碘化鉀染色8min,然后于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分別選取10株對照植株和變異植株。每株取2個葉片。每個葉片選取10個視野,統計氣孔密度和氣孔內葉綠體數目,測量氣孔大小,并拍照保存。
花粉粒觀察。以對照株花器官作參考,在變異株中選擇花瓣大和顏色深的植株,于早上7:00采集花粉,在顯微鏡下觀察,測量大小并拍照保存。
流式細胞儀檢測。取對照植株、處理植株的新鮮葉片0.2g。用流式細胞儀測定變異植株和對照植株體細胞DNA的相對含量。具體方法參照張振超等[5]方法。
根尖染色體數觀察。將收獲的通過流式細胞儀鑒定的M0代四倍體豇豆種子和對照組獲得的二倍體豇豆種子,浸泡生根。取1~2cm根尖在0.02mg·L-1的8-羥基喹啉中預處理4h,用卡諾液固定24h,在1mol·L-1HCl60℃解離12min,用改良卡寶品紅染色制片,在ZeissAxioskop40顯微鏡觀察并拍照保存。
2.1 秋水仙素對豇豆誘導的影響
從表1看出,3種濃度不同處理次數的秋水仙素誘導均可產生變異,獲得四倍體植株。隨濃度升高和次數增加,變異率增加,存活率逐漸下降,四倍體變異率不成正相關,主要原因可能與秋水仙素毒害作用有關,秋水仙素影響植物的正常有絲分裂行為,分生細胞多次加倍導致后來的植物僵化死亡。以0.3%濃度6次處理總變異率較高,達到89.90%,存活率較低為47.12%,四倍體誘變率為0.96%,并非最佳;而0.2%濃度4次處理的四倍體變異率為2.33%,效果最佳,總變異率為77.33%,存活率為58.72%。在837株存活植株中,共得到16株四倍體。

表1 秋水仙素處理濃度和次數對豇豆誘導效果的影響
2.2 二倍體和四倍體豇豆比較
2.2.1 形態特征
本研究獲得的當代四倍體豇豆生長延緩,葉片寬度增加導致葉尖變鈍,葉片變厚,葉色加深(圖1中A)。尤其以花器官變化最大(圖1中B),“巨大性”特征極其顯著。調查結果(表2)顯示,四倍體的葉厚、翼瓣寬度、花柱粗度、果莢橫莖、干物質含量、種子大小與兩倍體均存在極顯著差異。其中四倍體葉厚、翼瓣寬、花柱粗度、果莢鮮重分別比二倍體增加24.63%,39.53%,27.50%和29.11%;葉片寬度、龍骨瓣長度、果莢橫莖依次增加10.11%,9.16%,16.15%;四倍體10粒種子寬和20粒重分別增加10.42%和8.03%;而單個果莢種子數則減少13.21%。

圖1 二倍體、四倍體豇豆外部形態器官、氣孔、花粉粒及根尖染色體

表2 二倍體和四倍體豇豆形態特征
2.2.2 氣孔和花粉粒
四倍體葉下表皮氣孔和花粉粒的大小均比二倍體極顯著增大(表3,圖1中G,H,I,J),四倍體的氣孔以及保衛細胞屬于整體性增大,但形態基本沒有變化。而四倍體的花粉粒不僅整體變大,形態上也變得多樣,其中以近似矩形形態出現的花粉粒為多數(圖1中J)。從表3看出,四倍體豇豆氣孔密度(圖1中E,F)減少52.88%,氣孔長、寬分別增大46.19%,39.43%,保衛細胞內葉綠體數增加95.72%,花粉粒直徑增大24.10%。
2.2.3 細胞DNA相對含量
經形態學和解剖學篩選出27個變異株,對其進行流式細胞儀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對照植株在熒光強度為250左右出現了1個單峰(左)。變異株中出現了2個結果,其中有11顆在熒光強度250和500附近出現了2個相近的峰(中),表明變異株為嵌合體(2x+4x);16顆在500附近出現了1個單峰(右),DNA含量是二倍體(2x)的2倍,表明變異株是四倍體(4x)。
2.2.4 二倍體、四倍體豇豆根尖染色體數的比較
流式細胞儀鑒定的四倍體植株根尖染色體數目為2n=4x=44條染色體,是二倍體的2倍(圖2中K,L),確定為四倍體。染色體鑒定結果與流式細胞儀鑒定結果一致。

圖2 豇豆葉片的DNA相對含量曲線
本研究發現,在秋水仙素處理幼苗生長點20d后,變異植株葉片主要有3種類型:一類生長點死亡,無真葉;二類葉片小、皺縮或畸形;三類葉片顏色變深、變厚,葉尖變鈍。經鑒定,四倍體植株主要存在于第3類中,這為以后早期篩選豇豆四倍體工作提供依據。
本研究表明以0.2%濃度4次處理的四倍體變異率為2.33%,效果最好,這與相同方法處理的不結球白菜[5]、蘿卜[6]、青花菜[3]等四倍體變異率相比較低,這不僅與品種有關,與外界環境也有一定的聯系。本研究在6月份進行,溫度較高,秋水仙素處理幼苗條件存在一些困難:要保持水分,避免陽光直射,控制高溫防止幼苗徒長,保證點滴在幼苗上的藥品滲入生長點。另外高溫多雨天氣導致豇豆結實率大大降低,這要求更大的樣本量,為誘導工作增加一些困難。
[1] 何禮.我國栽培豇豆的遺傳多樣性研究及其育種策略的探討[D].成都:四川大學,2002.
[2] 陳勁楓,雷春,錢春桃,等.黃瓜多倍體育種同源四倍體的合成和鑒定[J].植物生理學通訊,2004,40(2):149-152.
[3] 張蜀寧,張麗麗,唐君,等.秋水仙素離體誘導同源四倍體青花菜[J].園藝學報,2009,36(11):1681-1684.
[4] 喬永剛,宋秀英.秋水仙素誘導普通番茄多倍體的研究[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8(2):139-143.
[5] 張振超,張蜀寧,張偉,等.四倍體不結球白菜的誘導及染色體倍性鑒定[J].西北植物學報,2007,27(1):28-32.
[6] 張紅亮,張蜀寧,張偉,等.秋水仙素誘導同源四倍體蘿卜的研究[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8,31(3):47-50.
(責任編輯:張瑞麟)
S643.4
A
0528-9017(2014)08-1174-04
文獻著錄格式:李艷艷,周鴻章,張蜀寧,等.秋水仙素誘導四倍體耐熱長豇豆的研究[J].浙江農業科學,2014(8):1174-1177.
2014-04-06
李艷艷(1988-),女,碩士生,主要從事四倍體豇豆和不結球白菜研究工作。E-mail:liyanyan134607@163.com。
張蜀寧,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蔬菜多倍體育種。E-mail:snzhang@nj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