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亮,蘇 婷,包 斐,王桂躍
(東陽玉米研究所,浙江東陽 322100)
幾種藥劑對甜玉米穗期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韓海亮,蘇 婷,包 斐,王桂躍?
(東陽玉米研究所,浙江東陽 322100)
針對玉米螟為害甜玉米現狀,應用幾種藥劑對春、秋兩季甜玉米玉米螟進行田間小區防治試驗,結果表明康寬、福戈、福先安和壟歌等對玉米螟防效均較好。
甜玉米;玉米螟;防治
甜玉米莖稈籽粒含糖量較高,亞洲玉米螟在甜玉米上的生長發育顯著優于普通玉米[1],在田間的為害明顯重于普通玉米[2-3]。在長三角地區,玉米心葉期和穗期為玉米螟為害兩個重要時期,心葉期為害咬食心葉后鉆蛀莖稈,造成減產的同時如遇臺風易造成倒折,穗期玉米螟直接蛀食玉米幼嫩籽粒,同時會加重穗腐病的發生,嚴重影響玉米果穗的產量和品質[4-5],最終影響經濟效益。本試驗在2013年針對甜玉米玉米螟為害嚴重現狀,選取幾種低毒高效藥劑,開展田間防治,以達到控制穗期玉米螟為害,為農民節本增收的目的。
1.1 材料
春季供玉米品種為超甜201,秋季供試品種為浙甜6號。供試藥劑為福先安(10%氟蟲雙酰胺懸浮劑,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壟歌(20%氟蟲雙酰胺水分散粒劑,江蘇龍燈化學有限公司)、康寬(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杜邦中國集團有限公司)、福戈(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紫丹(5%毒死蜱顆粒劑,浙江新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阿維菌素(3.2%乳油,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1.2 處理設計
本試驗進行春、秋兩季重復。在甜玉米大喇叭口期田間始見玉米螟為害孔洞時施藥,以667m2為施藥單位,試驗處理如下:福先安25g,壟歌10g,康寬10mL,福戈10g(僅春季),阿維菌素60mL(僅秋季),均對水30L噴霧;紫丹100 g+20kg細沙撒心,同時設清水對照。每處理重復3次,小區面積90m2,隨機區組排列,玉米種植密度3500株。
1.3 調查和統計方法
在甜玉米乳熟期調查,每小區5點取樣,每點30株,調查雌穗被害率和活蟲數。收獲時每小區隨機取連續50個果穗測產,折合小區產量,收獲后每處理剖桿50株調查查莖稈玉米螟為害情況,記錄蟲孔數、蟲孔長度和活蟲數。用Excel對數據進行基本分析,對百分數進行反正弦平方根轉換后用鄧肯式新復極差法(DMRT)進行方差分析,比較各處理防效的差異。

表1 春季超甜201收獲時雌穗為害情況
2.1 春季各處理對雌穗和莖稈防效
乳熟期對雌穗的調查結果顯示,各處理對玉米螟蛀食雌穗都有顯著防效(表1)。福先安和康寬處理的防效超過95%,福戈、紫丹和壟歌的防效相對較差,但也達到80%左右。各處理活蟲減退率無顯著差異,其中福先安處理為100%,其他處理也都達到90%左右。
收獲后剖桿結果表明藥劑處理可顯著減少玉米螟蛀孔數,降低蛀孔長度和莖稈活蟲數(表2)。以百株蟲孔數計算蟲孔減退率可以看出,福戈和康寬的蟲孔減退率超過90%,其他處理相對較差,但各處理間防效差異不顯著。莖稈的活蟲減退率除紫丹為77.78%以外,其他處理均在90%左右。

表2 春季超甜201收獲時莖稈為害情況
2.2 秋季試驗各處理對雌穗和莖稈防效
秋季試驗增加阿維菌素處理,減少福戈處理。乳熟期對雌穗的調查結果(表3)顯示,阿維菌素和紫丹處理對雌穗為害的防效僅50%左右,顯著低于福先安、壟歌和康寬處理,福先安的防效最好接近90%,壟歌和康寬均為85%左右。福先安和康寬處理的活蟲減退率為100%,其次為壟歌處理,顯著高于紫丹和阿維菌素處理。
表4顯示,秋季莖稈防效和雌穗防效一致,福先安、康寬和壟歌的蟲孔減退率超過85%,莖稈活蟲減退率也在90%左右,而紫丹和阿維菌素處理防效均較差。

表4 秋季浙甜6號收獲時莖稈為害情況
2.3 春秋兩季收獲后測產
春秋兩季收獲后測產結果(表5)表明,在大喇叭口期施用藥劑可有效控制玉米螟為害,增加甜玉米產量,其中福先安、康寬、福戈和壟歌的增產效果較好,紫丹和阿維菌素的增產效果稍差。

表5 春秋兩季收獲后測產結果
通過2013年春季和秋季試驗結果表明,在大喇叭口期施用藥劑可有效控制甜玉米穗期玉米螟的為害。不同藥劑對玉米螟為害雌穗和鉆蛀莖桿的防效有差異,康寬、福戈、福先安和壟歌效果均較好,且防效穩定,紫丹和阿維菌素的防效稍差。
玉米螟蛀莖會造成嚴重的產量損失,并隨著蛀孔長度的增加產量損失越高[6]。在本試驗中藥劑防治可顯著的減少蛀孔數和蛀孔長度,起到一定的增產作用。在實際生產中,甜玉米鮮穗銷售的特性決定了果穗外觀必須完整,藥劑防治不僅能提高單產,更重要是的可顯著增加商品穗率。紫丹和阿維菌素雖能起到增產作用,但對雌穗為害的防效較差,實際應用價值較低。本試驗中康寬、福戈、福先安和壟歌均可有效防治穗期玉米螟,為避免蟲體產生抗藥性,不同的藥劑應交替使用,才能長期有效的控制甜玉米穗期玉米螟的為害。
[1] 呂仲賢,楊樟法,胡萃.寄主植物對亞洲玉米螟取食、生長發育和生殖的影響[J].植物保護學報,1996,23(2):126-130.
[2] 王振營,何康來,文麗萍,等.特用玉米及其病蟲害發生與防治對策[J].植物保護,2003,29(3):12-14.
[3] 李唐,連梅力,常六旺,等.糯玉米田亞洲玉米螟發生危害特點調查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0,26(21):235-242.
[4] 潘惠康,張蘭新,夏志紅,等.不同類型玉米對穗粒腐病的感病性[J].天津農業科學,2006,12(1):34-35.
[5] 杜茜.華北地區穗期亞洲玉米螟為害與玉米穗腐病發生及籽粒中霉菌毒素積累的關系[D].石家莊:河北農業大學,2005.
[6] 文麗萍,王振營,葉志華,等.亞洲玉米螟對玉米的為害損失估計及經濟閾值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1992,25(1):44-49.
(責任編輯:張瑞麟)
S435.13
B
0528-9017(2014)08-1215-02
文獻著錄格式:韓海亮,蘇婷,包斐,等.幾種藥劑對甜玉米穗期玉米螟的防治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14(8):1215-1216,1252.
2014-04-14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專項資金項目(CARS-02);金華市科技項目(2012-2-059)
韓海亮(1984-),男,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玉米病蟲害綜合治理工作。
王桂躍。E-mail:zjdyg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