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金 鑫,陸引罡,鄧兆權,李碧寬,孫 建
(1.貴陽市煙草公司開陽縣分公司,貴州開陽 550300;2.貴州大學農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貴州開陽煙區煙蚜繭蜂繁育及田間防治蚜蟲效果
李秀梅1,金 鑫1,陸引罡2?,鄧兆權1,李碧寬1,孫 建1
(1.貴陽市煙草公司開陽縣分公司,貴州開陽 550300;2.貴州大學農學院,貴州貴陽 550025)
在開陽煙區,對煙蚜繭蜂繁殖技術及煙蚜繭蜂生物防治煙蚜技術進行探索。結果表明,繁蚜速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溫度高時煙蚜繁殖較快,接蚜15d后,數量可達到初始接蚜量的87.2倍;固定蜂蚜比條件下,單株蚜量對煙蚜繭蜂的繁殖速度有影響,單株蚜量較低時,初期煙蚜被寄生率較高;田間釋放煙蚜繭蜂對煙蚜的防治效果明顯,且放蜂量越大,防治效果越好。
煙蚜繭蜂;煙蚜;繁育;防治
煙蚜是我國煙草大田的主要害蟲之一[1-3],通過刺吸煙株汁液使煙葉卷縮、變黃、煙莖扭曲、畸形等。此外煙蚜還排泄蜜露,誘發煤煙病,還會在煙草間傳播多種病毒病,嚴重危害煙葉質量和品質,給煙葉生產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4-5]。
開陽縣位于貴州省中部,是貴陽地區烤煙主產區,常年平均氣溫在10.6~15.4℃,年降雨量1258mm,適宜種煙。煙蚜是該地區煙草主要害蟲之一,目前該煙區防治煙蚜的主要手段為牙簽或噴施殺蟲劑。牙簽用工較多,殺蟲劑效果雖好,但農藥殘留會降低煙葉品質,并易造成大氣、土壤及水體等環境污染[6-7]。近年來,利用煙蚜繭蜂防治煙蚜在其他地區已有成功案例[8-9]。為了探索適合開陽煙區的生物防治煙蚜方法,本試驗根據開陽煙區當地氣候環境等條件,在溫室大棚內進行煙蚜繭蜂繁育,并對田間釋放煙蚜繭蜂防治煙蚜的效果進行研究,以期為開陽煙區煙蚜繭蜂繁育及其生物防治提供參考。
1.1 試驗時間與地點
本試驗于2013年1-7月,在開陽縣龍崗鎮龍崗科技示范園進行。
1.2 試驗材料
繁蜂大棚為四連體,長、寬、高分別為32m× 32m×4.5m,棚內有擴蚜室20個、繁蚜室20個、擴蜂室20個、繁蜂室20個,長、寬、高分別為3 m×3m×1.8m。供試煙草品種為云煙87;對照藥劑為73%百氏福農-吡蟲啉。
1.3 煙蚜飼養
于1月1日將煙草播種,并在育苗大棚內進行煙蚜苗的培育,3月15日選擇10~15cm高、具5~6片葉,生長健壯、良好的煙苗移栽至栽煙盆中,放入擴蚜室內培育。4月1日將野外采集的3或4齡若蚜接種到擴蚜室內的煙株上,20頭·株-1,在煙株的中下部葉片交叉接蚜,按照十字交叉法,每5d選擇20株,調查蚜量變化;同天選用10~15cm高、5~6片葉,生長健壯、良好的煙苗移栽至栽煙盆中放入繁蚜室內培育。4月15日,挑取擴蚜室內煙株上3或4齡若蚜接種到繁蚜室內的煙株上,20頭·株-1,同樣在煙株的中下部葉片交叉接蚜,每5d選擇20株調查蚜量變化。
1.4 煙蚜繭蜂繁育
4月15日將擴蚜室內煙株連同栽煙盆轉移至擴蜂室內,統計室內蚜蟲總量,按照1∶100蜂蚜比,按照十字交叉法接種野外采集的蚜繭蜂蜂種,選20株,接蜂10d和15d后分別統計其煙蚜與僵蚜數量。4月30日將繁蚜室內煙株連同栽煙盆轉移至擴蜂室內,統計室內蚜蟲總量,按照1∶100蜂蚜比,按照十字交叉法接種野外采集的蚜繭蜂蜂種,選取20株,接蜂10d和15d后分別統計其煙蚜與僵蚜數量。
1.5 煙蚜繭蜂田間防治煙蚜效果
田間放蜂地點為龍崗科技園煙田,放蜂時間6月7日。設置3個處理和1個對照,每個處理重復3次,處理1放蜂3000頭;處理2放蜂2000頭;處理3噴施73%百氏福農-吡蟲啉;每個處理固定25株代表性煙株作為調查煙株,從放蜂第5天開始,每5d調查1次,調查煙株上的煙蚜數與僵蚜數。
2.1 煙蚜的飼養
由表1可知,將4月1日野外采集的3或4齡若蚜接種到煙株上5d后,煙蚜數量增加到123頭·株-1,是接蚜量的6.5倍;接蚜15d,煙蚜數量進一步擴大到485頭·株-1,是接蚜時的24.25倍。由此可以看出,在繁蜂大棚內單獨進行繁蚜時,煙蚜的繁殖能力很快,能夠滿足煙蚜繭蜂快速大量繁殖所需的寄主煙蚜量。4月15日將擴蚜室內煙株上3或4齡若蚜接種到繁蚜室內的煙株上,接蚜5d,煙蚜數量增加到646頭·株-1,是接蚜時的32.3倍;接蚜15d,煙蚜繁殖數量增加到1744頭·株-1,是接蚜時的87.2倍。與4月1日第1批擴繁的結果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在長勢相同的煙株上接同樣數量的煙蚜,明顯第2批煙蚜的繁殖速度更快,這可能是由于4月下旬溫度較高所致。

表1 繁蜂大棚種蚜初步擴增結果
2.2 煙蚜繭蜂的飼養
如表2所示,初始蚜量為485頭·株-1的煙株上接蜂10d后,平均每株出現僵蚜313頭,占初始接蜂時煙蚜量的64.5%;接蜂15d后,平均每株出現僵蚜555頭,是初始接蜂時煙蚜量的1.144倍;初始蚜量為1744頭·株-1的煙株上平均每株出現僵蚜459頭,占初始接蜂時煙蚜量的26.3%,接蜂15 d后,平均每株出現僵蚜1995頭,是初始接蜂時煙蚜量的1.144倍。由此可以看出,在相同蜂蚜比下,接蜂10d后單株初始蚜量較小的煙株上產生的僵蚜量占比更高,即初始蚜量較小,有利于接蜂后短期內煙蚜繭蜂的快速繁殖;但無論初始蚜量多少,接蜂15d后產生的僵蚜量均保持相似比例。2.3 煙蚜繭蜂田間防治煙蚜效果

表2 繁蜂大棚種蜂初步擴增結果
從圖1可知,放蜂5d后,除噴施農藥的處理3蚜量顯著下降外,處理1、處理2與對照蚜量都緩慢增長,表明煙蚜繭蜂在放蜂初期對防治蚜蟲效果不明顯;放蜂10d后,各處理以及對照組蚜蟲量都持續減少,對比放蜂的2個處理,放蜂數量大的處理1的效果要明顯優于處理2,表明放蜂越多,對防治蚜蟲效果越好;放蜂15d后,處理1與處理2的蚜量最低,表明放蜂15d左右,蚜繭蜂防治蚜蟲效果達到最佳;放蜂25d后,處理1與處理2的蚜量出現小量增加趨勢,表明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需要不斷放蜂來鞏固田間防治效果。

圖1 不同處理煙蚜的發展趨勢
在煙株長勢與接蚜量相同的條件下,4月下旬溫度升高后,其繁蚜量明顯高于4月上旬,表明溫度對煙蚜的繁殖速度有明顯影響,若要在生產上快速獲得所需要的煙蚜量,需要適當控制繁蚜室內的溫度。
相同蜂蚜比不同蚜量條件下,單株蚜量低的前期繁蜂速度快于單株蚜量高的,但15d后煙蚜繭蜂寄生率大致相同,其具體原因還有待研究。為獲得理想的繁蜂效果,蜂蚜比以及初始蚜量等指標都還有待優化。
煙蚜繭蜂田間防治煙蚜效果試驗表明,在開陽煙區,通過在田間釋放煙蚜繭蜂可有效防控煙蚜,且放蜂量越大,對田間煙蚜的防控效果越好。與化學防治相比,煙蚜繭蜂放蜂初期防治效果不佳,但10~15d后,其防治效果與化學防治基本相當,且生物防治無農藥殘留,有利于保障煙葉品質。但因后期沒有持續放蜂,導致后期蚜量有少量上升。為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放蜂時間、放蜂次數與放蜂數量都還有待優化。
[1] 吳興富,趙立恒.煙田煙蚜繭蜂的活動規律及其對煙蚜的防治效果[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00,22(4):327-330.
[2] 云南省煙草公司玉溪市公司.煙蚜繭蜂-規模繁殖與應用I[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0:3.
[3] 河南農業大學農業昆蟲研究室.中國煙草昆蟲研究理論與實踐I[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178.
[4] 崔宇翔,胡小曼,李佛琳,等.滇西北高原煙蚜繭蜂繁育及田間防治蚜蟲效果[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1,26(S2):123-128.
[5] 任廣偉,秦煥菊,史萬華,等.我國煙蚜繭蜂的研究進展[J].中國煙草科學,2000(1):27-30.
[6] 李中新,劉玉升.寄生蜂的繁殖與利用進展[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34(2):289-293.
[7] 鄧建華,李天飛.煙草害蟲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煙草科技,2001(7):45-48.
[8] 王樹會,魏佳寧.煙蚜繭蜂規模化繁殖和釋放技術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增刊1):377-382.
[9] 吳興富,魏佳寧.溫度對煙蚜繭蜂發育,生殖的影響[J].動物學研究,2000,21(3):192-198.
(責任編輯:高 峻)
S435.72
A
0528-9017(2014)08-1217-02
文獻著錄格式:李秀梅,金鑫,陸引罡,等.貴州開陽煙區煙蚜繭蜂繁育及田間防治蚜蟲效果[J].浙江農業科學,2014(8):1217-1218,1298.
2014-03-25
貴州省煙草公司貴陽市公司項目[GYYC-2003-1]
李秀梅(1984-),女,陜西渭南人,碩士,研究方向為生物防治。E-mail:1696576482@qq.com。
陸引罡。E-mail:agr.yglu@gz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