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陽,俞永健,鄭仕華,江偉林
(1.麗水市土肥植保站,浙江麗水 323000;2.麗水市蓮都區植保站,浙江麗水 323000)
氟環唑對嘧菌酯防治水稻紋枯病的增效作用
李 陽1,俞永健2,鄭仕華2,江偉林2
(1.麗水市土肥植保站,浙江麗水 323000;2.麗水市蓮都區植保站,浙江麗水 323000)
對嘧菌酯添加氟環唑田間防治水稻紋枯病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25%嘧菌酯懸浮劑和添加12.5%氟環唑懸浮劑對水稻紋枯病均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藥后7d,氟環唑對嘧菌酯防治水稻紋枯病未表現增效作用;藥后14d,嘧菌酯添加氟環唑防效達79.0%,其防效和藥效持久性優于單獨使用%嘧菌酯。
嘧菌酯;氟環唑;水稻紋枯病;殺菌劑
水稻紋枯病為土傳病害,受氣候、品種和栽培模式等影響,防控難度較大,尤其是隨直播稻和機插田面積的增大,水稻紋枯病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化學防治仍是該病的主要防控措施之一。盡管研究表明,井岡霉素作為防治水稻紋枯病的傳統藥劑使用已近40年,紋枯病菌群體及個體對其敏感性不強,抗藥性不明顯[1-3]。但在實際生產中,井岡霉素田間用藥量不斷加大,而防效下降,且在少數地區已產生抗性[4]。隨著新型藥劑的研發與推廣,諸如嘧菌酯和三唑類新型高效低毒殺菌劑、復配劑及農用抗菌素生防劑也逐步被用于防治水稻紋枯病,取得顯著效果[5-8]。嘧菌酯屬于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類殺菌劑高效、廣譜,對子囊菌、擔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均有較好活性[9-10];氟環唑是內吸性三唑類殺菌劑,能抑制病菌麥角甾醇合成,阻礙病菌細胞壁的形成,且對一種真菌酶(14-dencthylase)有強力親和性,與目前已知殺菌劑相比,能更有效抑制病菌原真菌[11]。為有效防控水稻紋枯病,于2013年進行嘧菌酯與氟環唑混用防治水稻紋枯病田間藥效試驗,以期明確氟環唑對嘧菌酯防治水稻紋枯病是否具有增效作用。
1.1 供試藥劑
25%嘧菌酯懸浮劑,12.5%氟環唑懸浮劑(青島海利爾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4%井岡霉素A水劑(浙江省桐廬匯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
1.2 處理設計
試驗在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碧湖鎮上趙村進行,試驗作物為單季晚稻,品種為甬優9號。試驗田pH值呈弱酸性(約6.8),有機質含量中等,前茬作物為春玉米。
試驗田塊水稻育秧期為2013年6月13日,移栽期為7月12日。
試驗共設5個處理,即每667m2為施嘧菌酯40mL,氟環唑60mL,嘧菌酯40mL+氟環唑30 mL,井岡霉素A300mL,以清水為對照(CK)。每處理重復3次,試驗小區面積40m2,小區之間設隔離行,隨機區組排列。每667m2用水量50 kg,采用常規農用電動噴霧器均勻噴霧,于8月27日上午由專人按試驗設計依次施藥。為對比各藥劑防效的持效性,試驗只施藥1次。
1.3 調查方法
施藥前日下午調查藥前病情基數,次日上午噴藥,分別于藥后7,14d調查各處理病情指數。每小區采用對角線五點取樣法,每點固定調查5叢,共25叢。按0~9級分級標準記錄總株數、病株數與發病嚴重度,計算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采用Duncan新復極差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測驗。水稻紋枯病發病嚴重度分級標準:0級,全株無病;1級,第4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以劍葉為第1葉片);3級,第3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5級,第2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7級,劍葉葉片及其以下各葉鞘、葉片發病;9級,全株發病,提早枯死。
2.1 田間防效
田間試驗表明,嘧菌酯、氟環唑及二者混用對水稻紋枯病均具有較好防效(表1),在紋枯病發病盛期能較好的控制病害擴展。藥后7d其防效分別為82.5%,82.4%和80.4%,其間無顯著差異,但與井岡霉素A的76.5%防效差異顯著。藥后14 d,嘧菌酯、氟環唑及二者混用防效仍能保持在70%以上,分別為77.5%,72.5%和79.0%,藥效持續性均優于井岡霉素A。試驗發現,施藥后7 d,氟環唑對嘧菌酯防治水稻紋枯病未表現增效作用。但混用后防效持久性較好;藥后14d,嘧菌酯添加氟環唑對紋枯病的防效仍達79.0%,其防效和藥效持久性優于單獨使用嘧菌酯。

表1 嘧菌酯和氟環唑對水稻紋枯病的防效
2.2 水稻安全性
施藥后不定期觀察各藥劑處理區的水稻生長情況。藥后1,7d時試驗區內水稻葉片、葉色未出現藥斑、變色等,植株生長良好。后期揚花正常,與空白清水對照無差異,在本試驗劑量條件下使用對水稻生長安全。
近年來,浙南地區隨著水稻品種中浙優、甬優系列的大面積推廣和栽培模式的改變,水稻生物量大,田間郁閉,加上山區小氣候霧露重,田間濕度大,8月初水稻破口期紋枯病往往急劇發展。但水稻紋枯病與水稻主要蟲害相比,直接產生的為害特征不明顯,因此人們對其防控的重視度不夠,并且長期使用傳統單一藥劑進行防治,導致防效較差,造成該病愈來愈嚴重,發病面積逐年擴大。
嘧菌酯由于其作用方式不同于其他類電子傳遞鏈抑制劑,與目前多數殺菌劑不存在交互抗性[11-12],既能抑制病菌菌絲生長又能抑制孢子萌發,尤其對水稻紋枯病的菌絲抑制性最強[10]。氟環唑是一種內吸性三唑類殺菌劑,屬于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脫甲基化酶抑制劑,不僅具有很好的保護、治療和鏟除活性,而且具有內吸和較佳的殘留活性[11]。田間試驗表明,兩者單獨使用或混用對水稻紋枯病均具較好防效,藥后7d其防效均達80%以上,在紋枯病發病盛期能顯著抑制病害擴展。試驗發現,25%嘧菌酯添加12.5%氟環唑藥后7d時,雖對紋枯病的防治無增效作用,但混用后防效表現較持久,因此從防效持久性角度衡量,兩者混用藥后14d時,對防治水稻紋枯病則表現出一定的增效作用。這可能與氟環唑具有抑制酶活性和長殘留活性的特性有關,與嘧菌酯發揮相互協同效應,在水稻上表現出較好的治療、保護特性,保持長久的防效。
[1] 周明國,葉鐘音,劉經芬.稻紋枯病菌對井岡霉素抗藥性檢測、監測和誘導[J].中國水稻科學,1991,5(2):73-78.
[2] 金梅松,蔣文烈.浙江省水稻紋枯病菌對井崗霉素的抗藥性測定[J].浙江農業學報,1997,9(3):127-130.
[3] 陳小龍,方夏,沈寅初.紋枯病菌對井岡霉素的作用機制、抗藥性及安全性[J].農藥,2010,49(7):481-483.
[4] 沈永安,王力.吉林省水稻紋枯病發生及防治研究初報[J].吉林農業科學,1989(8):99-156.
[5] 戴德江,王華青,姚曉明.6種新藥劑防治水稻紋枯病效果調查[J].中國植保導刊,2014,34(1):64-65.
[6] 楊敬輝,吉沐祥,文平蘭,等.黃麻鏈霉菌NF0919菌株對水稻紋枯病的生防活性[J].江蘇農業學報,2012,28(6):1288-1293.
[7] 潘勇,周艷,唐瑋,等.丙環·咪鮮胺36%懸浮劑防治紋枯病等水稻后期病害田間藥效試驗[J].農藥科學與管理,2011,32(11):54-56.
[8] WANGYL,SHENY,XUT.StudyonTrichoderma harzianumstraintocontrolofricesheathblight[J].Acta PhytophylacicaSinica,2000,27:97-101.
[9] 時春喜,龍書生,余征,等.25%嘧菌酯水懸浮劑對作物主要病害的殺菌譜測定[J].農藥,2005,44(2):93-94.
[10] 程根武,劉贏,祁之秋,等.嘧菌酯對幾種植物病原菌真菌的室內活性測定[J].農藥,2005,44(4):190-191.
[11] 張秀珍.氟環唑在我國的登記情況[J].山東農藥信息,2012(2):41.
[12] 陸玉峰,柏亞羅.Strobilurins類殺菌劑的作用機制與化學合成[J].現代農藥,2003,2(2):29-33.
(責任編輯:張瑞麟)
S435.112
B
0528-9017(2014)08-1222-02
文獻著錄格式:李陽,俞永健,鄭仕華,等.氟環唑對嘧菌酯防治水稻紋枯病的增效作用[J].浙江農業科學,2014(8):1222-1224.
2014-03-16
李 陽(1981-),男,河南鹿邑人,農藝師,碩士,從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研究和植保技術推廣工作。E-mail:lishuiz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