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朝芳,王海霞,余全法,洪曉文,麻覺文
(寧波市畜牧獸醫局,浙江寧波 315012)
寧波市智慧畜牧業平臺開發與應用實踐
吳朝芳,王海霞,余全法,洪曉文,麻覺文
(寧波市畜牧獸醫局,浙江寧波 315012)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動物衛生監管能力和畜禽養殖管理水平,確保畜禽產品。寧波市結合實際,深入研究,以畜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為主線,在全市初步建立了統一管理、分級負責、資源共享、安全高效的智慧畜牧業平臺,為保障動物源性產品安全打下了扎實基礎。
動物衛生監管;畜禽養殖;智慧畜牧業;畜產品安全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應用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變著各國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極大促進了全球經濟的發展[1]。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對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要求更為緊迫,保障畜產品安全供給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銳。近年來,重大動物疫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已成為影響國計民生的一件大事,但對于突發動物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的“事前管理”與“事后追溯”尚缺乏一個直接、全面、即時的信息化管理與預警平臺,畜禽養殖管理模式依然比較傳統。寧波市畜牧業要提高行業運行與管理效率,確保畜禽產品“舌尖上的安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動物衛生監管能力和畜禽養殖生產管理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為此,寧波市結合實際,周密籌劃,以畜產品質量安全有效追溯為主線,在全市初步建立了統一管理、分級負責、資源共享、安全高效的智慧畜牧業平臺,為保障動物源性產品安全打下了扎實基礎。
1.1 總體思路
為實現動物及動物產品的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創新監管和服務手段,2009年,寧波市根據農業部關于畜牧信息化建設相關法規的總體要求以及寧波市智慧城市、智慧農業建設的需要,結合全市畜牧生產與動物防疫、畜產品安全監管工作實際,按照“統一規劃、分層構建、分步實施”的頂層設計思路,開發建設寧波市智慧畜牧業系統平臺。該系統以畜牧業生產安全監管為出發點,以畜牧獸醫管理信息資源綜合利用為核心,以智能化信息技術為手段,建成市級智慧畜牧數據中心,實現市、縣、鄉、企業(養殖場)信息互聯共享,最終實現“三服務一提高”,即服務企業(利用系統提高生產管理水平)、服務基層(方便基層獸醫工作)、服務市民(方便市民了解相關政務信息)、提高政府及執法監管部門工作水平和效率。
1.2 總體架構
寧波市智慧畜牧業平臺建設23個子系統,涵蓋了畜禽生產養殖、綜合業務管理、動物產品追溯管理、遠程監控、動物診療經營管理、投入品生產經營管理、定點屠宰管理、決策分析和應急指揮等平臺系統。平臺總體設計上采用B/S、多層體系的技術架構,在結構上采用松耦合,功能上緊密配合,充分考慮靈活部署、功能可擴展、數據交換、信息發布服務的要求。層次結構的設計能夠充分滿足系統今后的可擴展性、適應性。整個信息化體系總體架構見圖1。
1.3 平臺主要特點
寧波智慧畜牧業平臺涉及面廣、內容豐富,是一個集全市飼料獸藥生產經營、動物診療、畜禽養殖生產(免疫、投入品使用、無害化處理)、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動物疫情應急指揮等信息采集、分析、預警的綜合性、多功能應用平臺。綜合考慮部署環境、運行使用環境、系統維護和技術的發展,該平臺主要體現以下特點。
縱橫開發,突出頂層設計理念。在全市建立了一個畜牧數據中心,將寧波地區畜牧獸醫監管部門和被監管對象的生產經營管理活動所產生的信息匯集到一個數據庫中。整個平臺圍繞動物及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追溯這條主線,實現畜禽從養殖生產→防疫→檢疫→屠宰→流通→消費等環節一環扣一環的實時信息化監管與服務,所有系統緊密圍繞這個中心來展開建設。

圖1 智慧畜牧業平臺的信息化體系總體架構
操作簡便化。采用移動智能采集識讀器和Web客戶端軟件作為兩個數據采集終端,用戶可根據自身習慣任意選用其中之一進行數據采集。除單位基本信息錄入外,做到基層人員傻瓜式操作,數據錄入基本采用選擇項,并有系統記憶功能、數字格式自動轉換功能。
管理智能程序化。在軟件開發設計中充分體現系統的智能提醒服務,如通過預設的畜禽生產參數,能及時提醒養殖場戶做好動物繁殖、斷奶、配種等準備,通過預設畜禽免疫程序,能及時提醒動物防疫員做好疫苗儲備并開展免疫工作,減少動物免疫工作的無計劃性情況的發生;通過產地檢疫與屠宰檢疫系統的有機鏈接,能實時將產地檢疫信息及時反饋到相應屠宰檢疫點,以便于核實與查驗。
多層次查詢設計,自動預警靈活。彌補了傳統管理中統計分析方面的不足,系統提供了多功能的查詢分析功能,上傳數據能在平臺上跳動更新;在應急指揮平臺地理地圖上能實時反映某縣、某鎮、某場的防疫狀況,預警評估靈活,能在第一時間為監管部門提供疫情風險分析。
1.4 建設進展
目前,寧波市已完成智慧畜牧業平臺一期項目開發,全市累計投入800多萬元,開發應用了畜牧獸醫行業單位及人員信息管理、豬牛羊雞鴨鵝等6類規模畜禽養殖生產管理、動物免疫管理、動物產地檢疫管理、動物屠宰檢疫管理和動物防疫檢疫物資管理等應用系統及移動智能數據采集與識讀平臺,配置了700多臺采集識讀設備、10臺筆記本電腦和相關應用服務器,并在全市80個鄉鎮、4 800多個畜禽養殖場(戶)進行推廣應用,屠宰檢疫管理系統已在鄞州、余姚等地屠宰場進行試點推廣。2013年,全市共操作系統87萬次,采集上傳各類信息數據1200多萬條。
2.1 切實加強領導與指導
成立了市智慧畜牧業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專門負責智慧畜牧業的建設、協調、管理、運行等工作,各縣(市)、區亦分別成立了領導小組,落實相關科室和具體人員,負責具體工作落實。
成立建設需求聯絡專家組。為緊扣基層畜牧業生產管理實際需求,確保系統設計簡便、實用,分別成立了畜牧生產、動物防疫和畜產品質量監管3個專家組,由全市相關業內專家組成,開展相關子系統建設的前期需求調研、論證及評審工作。
2.2 穩步推進系統的研發與應用
智慧畜牧業建設是一項全新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實施環境復雜,點多線長面廣,畜禽種類不一,個性化需求多,所以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原則,針對不同的動物種類及管理模式開發出有針對性的軟件。
試點先行,典型引領。寧波市農業局按照從易到難、從基礎到頂層、一環扣一環的開發與推廣工作原則,邊開發邊試點邊修改,試點成熟一個推廣一個,采取“以獎代補”的激勵機制,有序推進系統的開發推廣應用。
政企聯動,項目掛鉤。按照“監管與服務并重”的原則,開發了畜禽規模養殖管理系統,無償提供給規模養殖場運用,促使其將相關數據信息上傳到市級畜牧數據中心;與此同時,為了增強市級畜牧數據中心提供數據的權威性和廣泛適用性,寧波市在畜牧業財政扶持項目建設、“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能繁母豬補貼和強制免疫疫苗申領、畜禽保險等工作中,逐步要求均以市級畜牧數據中心提供數據為主要考察指標。
2.3 認真做好培訓與宣傳
抓好人員培訓。寧波市鄉鎮畜牧獸醫人員年齡大、文化素質低,有的連電腦都沒有接觸過。為此,寧波市農業局制定了詳細的培訓計劃和培訓方案,抽調人員成立了專門的培訓班子,編寫了適合不同層次人員培訓材料,從電腦如何開機到系統操作,分系統、分階段、分人員,面對面、手把手的進行培訓,直到使用熟練為止。至今,累計為各級畜牧獸醫人員、養殖場(戶)組織培訓120場次共5000多人次。
加強宣傳引導。充分利用電視媒體、發放宣傳資料、智慧畜牧業QQ群平臺等形式,廣泛宣傳智慧畜牧業建設的目的意義,使養殖場(戶)充分認識到智慧畜牧業建設不僅是政府部門強化追溯管理的要求,也是推進養殖管理精細化、信息化、現代化的需要,從而推動管理模式的革新。
2.4 強化考核與督查
將智慧畜牧業建設工作列入市動物疫病防治指揮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產品安全工作”目標管理考核范圍,并不定期開展系統應用情況督查和通報,便于各地之間及時交流、改進和提高,確保智慧畜牧業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此外,還建立了系統專管員制度和信息采集管理制度。市、縣、鄉、規模養殖場均設立系統專管員,并對移動智能識讀設備使用人員和系統操作實行逐級登記備案,規范系統管理和信息采集使用安全。
一期系統的運用實踐,總體而言對寧波市農業市畜牧生產與動物防疫、畜產品安全監管和服務模式產生了以下的積極成效。
3.1 機構人員信息準確掌握
實現了畜牧獸醫監管和被監管單位及從業人員基本信息的動態網絡管理,準確定位被監管單位的地理信息,為重大動物疫情預警決策指揮提供了最基本的數據支持。
3.2 物資管理更加科學
動物疫苗、檢疫證明等物資管理系統的全面推廣應用,實現了動物強制免疫疫苗、檢疫證明由鎮到市的逐級申報采購,以物由市到場的逐級下撥,做到物資發放“五定”,即定向、定人、定庫、定批號、定使用狀態;實現了全市每一批疫苗、檢疫證明采購及使用的全程追溯,為加強免疫效果評估、規范疫苗、檢疫證明物資管理提供了有力保證。
3.3 畜禽生產管理及動物疫病防治水平切實加強
通過養殖生產管理系統的應用,實現所有畜禽的智能標記與定位管理,實現了對其存欄、生產、免疫、出售、產地檢疫等全程養殖信息的實時跟蹤與記錄,生產飼養、疫苗免疫等實時智能提醒,畜禽養殖實現遙控管理。
3.4 動物及動物產品溯源管理成效初顯
檢疫監管系統的試點應用,豐富了監管方式,執法人員檢查發現問題,通過系統數據分析評估,動態掌握動物及動物產品的畜主、產地、養殖、免疫和檢疫等情況,較大程度地提高了監管效率。
今年,寧波市農業局將按照“固本強基,拓展顯效”的原則,深入推進智慧畜牧業建設。重點抓好“一探索三推進四研發”等工作:即探索開展動物檢疫電子化出證;畜禽生產、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等子系統的全面推廣應用;畜產品安全追溯、動物無害化處理、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指揮和畜牧項目管理等子系統的研發與試點。綜合利用已建養殖生產、動物防疫等方面系統數據,建立一個統一的智慧畜牧業管理平臺,提高畜牧獸醫信息化管理水平,形成動物及動物產品來源可溯、去向可查、責任可究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寧波市智慧畜牧業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該系統的整體框架全面建成還需要兩年,全面使用和系統的后續完善則還需要更長的時間,系統研發、推廣與維護、信息的采集、終端設備的購置等方面都需要有持續的資金投入。目前寧波市智慧畜牧業建設并未立項,經費難以保障,下步仍需積極爭取、多方籌措;一個系統平臺建設的成敗,關鍵在于信息數據的采集更新和管理,當前,寧波市畜禽養殖相關信息采集工作主要依靠鄉鎮防疫員、檢疫協檢員及部分畜禽養殖場(戶)力量,相關人員文化素質低、身兼多職時間精力不足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系統推廣進程;農業部和省動物標識追溯系統未公布統一的信息化建設標準,系統Web網絡接口未開放,無法實現與寧波市智慧畜牧業系統信息數據共享,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信息孤島,建議充分利用互聯網系統信息采集操作的便利性,信息采集形式多樣化,各級畜牧獸醫部門之間實現系統對接,開放數據接口,以便實現信息共享。
[1] 張育斌,張倩,王志琴,等.寧波市智慧農業發展戰略與政策選擇探討[J].浙江農業科學,2014(5):625-627.
(責任編輯:盧福莊)
S801
A
0528-9017(2014)08-1271-03
文獻著錄格式:吳朝芳,王海霞,余全法,等.寧波市智慧畜牧業平臺開發與應用實踐[J].浙江農業科學,2014(8):1271-1274.
2014-05-23
吳朝芳(1976-),男,浙江江山人,獸醫師,從事動物衛生監督工作。E-mail:nbwcfzx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