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鑫,李民,陳立典,陶靜,蔡樹河,陳劍
1.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 福州 350122;
2.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 骨傷康復科,福建 福州 350003
一種脊柱牽伸床的研制
賀鑫1,李民1,陳立典1,陶靜1,蔡樹河2,陳劍2
1.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建 福州 350122;
2.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 骨傷康復科,福建 福州 350003
本文主要介紹了一種脊柱牽伸床的設計原理、主要結構、工作流程及臨床應用。該脊柱牽伸床可通過氣柱的疊加及滾動,拉伸脊柱關節,對于糾正人體解剖關系的病理改變,恢復人體正常的解剖關系,糾正強直畸形的脊柱關節和髖關節等有重要意義。
脊柱牽伸床;氣柱疊加;脊柱按摩
脊柱病在我國是高發病[1-2],會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且病情容易反復,會導致一些患者出現消沉、恐懼和憂慮等心理障礙。
整脊療法是治療現代脊柱病的一種重要手段,可讓錯位的關節恢復正常的序列,重塑正常的神經傳導,不用藥、不打針、不動手術就可取得顯著療效,但是由于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學習難度大、時間久,操作具有一定的風險。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筆者研制了一種可代替人工作業的脊柱牽伸床,通過氣柱的疊加及滾動,拉伸脊柱關節,以達到整脊目的。
從中醫學角度來看[3],氣柱式脊柱治療床可通過氣柱在患者脊柱督脈疊加與滾動,拉伸脊柱,對督脈及膀胱經產生刺激,使督脈蓄積陽氣,灌溉脊柱氣血,疏通結節,內外同治,實現“通督強脊”的效果,增加脊柱功能穩定性。
從西醫角度來看,脊柱牽伸床與整脊醫學的研究密不可分,可實現如下功能:① 通過牽拉脊柱,調整小關節紊亂,放松脊柱兩旁肌肉,提高關節穩定性以及肌肉與關節機械運動的協調性[4],避免脊柱兩旁肌肉因長期失用導致廢用性萎縮;② 運用旋轉類手法,具有剝離軟組織粘連、撫順理直肌肉組織、加強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可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提高組織痛閾,減少制動信號的產生,提升運動系統功能;③ 可調節植物神經,改善自主神經對內臟器官的支配,提高機體應激能力[5-6];④ 可有效阻止或清除自由基對細胞、組織、器官的損害,延緩組織等的衰老,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7]。
脊柱牽伸床由床體支架,氣柱手法床墊骨架,高級記憶海綿床墊襯底,氣囊按摩柱,智能調控高壓緩沖氣室,超靜音多導聯切換氣閥組與多功能按摩波形合成、控制、存儲人機交互終端組成。結構示意圖,見圖1。

圖1 脊柱牽伸床結構示意圖
脊柱牽伸床床墊骨架由剛度足夠并較輕的材料構成,用于固定脊柱治療床墊的各個功能部分;高級記憶海綿床墊襯底包圍在氣柱按摩部分周圍,具有支撐人體各部分并使之受力平衡的功能;氣囊按摩柱完成脊柱牽伸的功能;智能調控高壓緩沖氣室用于保障氣柱牽伸速率與頻率的協調;超靜音多導聯切換氣閥組由氣閥組與超靜音氣泵構成,可完成牽伸手法的調整與按摩氣柱中氣體的充放;多功能按摩波形合成、控制、存儲人機交互終端可完成牽伸手法的配置、經典牽伸處方的調用以及臨床新產生牽伸處方的存儲。
排除禁忌的下腰痛、強直性脊柱炎等。
① 合并有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② 椎管狹窄、椎管內腫瘤、結核患者;③ 急性起病或慢性起病急性加重患者(髓核突出初期,壓迫周圍神經血管等組織,出現腰部劇痛及坐骨神經放射痛,不能行走,直腿抬高試驗<10°);④ 大塊髓核突出(>0.8 cm),有嚴重神經功能障礙者、馬尾神經受壓迫者及有其他手術指征者。
使用說明:對于椎管占位性的腫瘤、結核及嚴重內科原發性疾病,因牽伸床的牽拉、旋轉剝離等效果可能刺激上述疾病加重,對于急性起病或手術指征明確的患者,不建議使用該裝置。
5.1 一般資料
選取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2011年4月~2013年12月門診及住院患者共3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齡最小者16歲,最大50歲,平均35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15年,平均5年。
5.2 診斷依據
依據1984年改良的紐約標準:① 下腰背痛的病程≥3個月,疼痛隨活動改善,但休息不減輕;② 腰椎在前后和側屈方向活動受限;③ 胸廓擴展范圍小于同年齡和性別者的正常值;④ 雙側骶髂關節炎Ⅱ~Ⅳ級,或單側骶髂關節炎Ⅲ~Ⅳ級。如果患者具備第④項特征,并分別附加①~③中的任何一項可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
對于一些暫時不符合紐約標準者,可參考歐洲脊柱關節病研究組(ESSG)診斷標準[8],將其納入治療范圍。炎性脊柱痛或非對稱性、以下肢關節為主的滑膜炎,并附加以下項目中的任何一項:① 陽性家族史;② 銀屑病;③ 炎性腸病;④ 關節炎前1個月內的尿道炎、宮頸炎或急性腹瀉;⑤ 雙側臀部交替疼痛;⑥ 肌腱末端病;⑦ 骶髂關節炎。
5.3 檢查項目
36例患者均進行血沉(ESR)檢查,其中29例高于正常值,29例輕度貧血。35例組織相容抗原B27(HLA-B27)檢查陽性。經骶髂關節X線平片檢查,36例患者病變全部在Ⅱ級(輕度骶髂關節炎)以上。
5.4 納入標準
① 40 歲以前發生腰腿痛;② 隱匿發病;③ 病程>3 個月;④ 伴有晨僵;⑤ 癥狀活動后改善。符合上述癥狀4項者即可入選。
5.5 排除標準
① 不符合上述診斷及納入標準者;② 有皮膚感染、骨腫瘤等針灸禁忌癥者;③ 脊柱嚴重變形的晚期患者;④ 合并其他類型的風濕疾病者;⑤ 有精神疾病或心肝腎原發性疾病者;⑥ 并發開放性軟組織及骨關節損傷者。
5.6 治療方法
36例患者均采用氣柱式脊柱牽伸床脊柱梳理處方進行治療,1次/d,每次治療時間30 min,15 d為一療程,每療程中間休息2 d,6個療程結束后評定治療效果。脊柱梳理處方如下:① 全脊柱連續滾動(2個周期);② 腰骶部牽撐(3 min);③ 腰部滾動(2 min);④ 腰部支撐(3 min);⑤ 腰部單柱捶打(2 min);⑥ 胸腰段拉伸(1個周期);⑦ 背部滾動(2 min);⑧ 背部支撐(2 min);⑨ 肩部滾動(2 min);⑩ 肩腰牽撐(3 min);肩部滾動加強(2 min);脊柱松解捶打(3 min)。
5.7 療效觀察
(1)療效判定。根據1998年全國中西醫結合風濕類疾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療效判定標準進行判定[9]。
(2)治療結果。具體見表1~2。

表1 治療前后主要體征改善情況(例)

表2 治療前后主要癥狀改善情況(例)
臨床應用證實,應用氣柱式脊柱牽伸床的總有效率為94.4%,其中臨床治愈15例、顯效12例、有效7例、無效2例。效果總體比較滿意,患者反饋良好。應用本法治療在增強脊柱活動度方面效果明顯,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均有明顯好轉,這說明應用脊柱床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有較好療效。鑒于強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機和證候特點,運用氣柱式脊柱牽伸床的脊柱梳理處方,可以糾正人體解剖關系的病理改變,恢復人體正常的解剖關系,糾正強直畸形的脊柱關節和髖關節等,以達到緩解痙攣、滑利關節、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
綜上所述, 該治療床基于現代整脊醫學理論,結合整脊療法,通過多重氣柱的波浪式氣壓變化,對人體背部進行波浪式施壓,牽伸脊柱肌肉關節,可達到手法牽伸的效果。在不間斷的波浪式局部牽伸中,可使脊椎生理曲度恢復,脊椎兩側肌群肌力、張力協調,疼痛緩解,脊椎穩定性增加,小關節錯位、紊亂得到糾正。
筆者以自動化系統理論為指導,以中國傳統醫學整體觀為基本設計思想,結合現代電子技術[10]、人體功效學原理、現代通訊技術,選取耐腐蝕、耐磨損、透氣性高的材質,將氣柱作為主要的按摩介質,以氣柱疊加的形式實現氣柱按摩的力度調整,以氣閥選擇加氣體緩沖腔的結構完成按摩手法與按摩接觸面積的智能控制,運用藍牙或WIFI通訊技術實現智能便攜式操控終端的氣柱式多物理因子耦合手法床;其調控平臺既有氣體介質手法床的應力力度可調、與人體身理曲度適應性好、通透性好等特點,又具有機械按摩手法床按摩力度大、牽引效果好的優點,并可通過編程實現各種整脊牽伸手法的有機結合。
未來會根據患者實際恢復情況以及患者對康復鍛煉提出的意見對該牽伸床繼續加以改進,如設計出一種最適應的氣壓與手法速度搭配方案,盡量配置較小的氣體緩沖氣腔;將智能控制多路選擇氣閥組與氣柱式氣囊固定到整體成型的高級海綿墊中,實現多物理因子耦合等。
[1] 戴力揚.腰背痛的流行病學[J].頸腰痛雜志,2000,21(2):162-164.
[2] Gno HR,Tanaka S,Camemn LL,et a1.Back pain among work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estimates and workers at high risk[J].Am J Ind Med,1995,28(5):591-602.
[3] Pickar JG,Wheeler JD.Response of muscle proprioceptors to spinal manipulative-like loads in the anesthetized cat[J].J Manipulative Physiol Ther,2001,24(1):2-11.
[4] Eisenberg DM,Davis RB,Etmer SL,et al.Trends in alternative medicine use in the United States,1990-1997:results of a follow up national survery[J].JAMA,2002,280(18):1569-1575.
[5] Murphy BA,Dawson NJ,Slack JR.Sacroiliac joint manipulation decreases the H-reflex[J].Clin Neurophysiol,1995,35(2):87-94.
[6] Chou LW,Hsieh YL,Chen HS,et a1.Remote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of the upper trapezius muscle[J].Am J Phys Med Rehabil,2011,90(12):1036-1049.
[7] Van Kleef M,Barendse GA,Kesels A,et a1.Randomized trial of radiofrequency lumbar facet denervation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J].Spine,2010,24(18):1937-1942.
[8] 黃烽.強直性脊柱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72.
[9] 周昭輝,陳振,徐展瓊.溫針灸夾脊穴治療強直性脊柱炎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1,27(3):15-17.
[10] 姜俊,周明山,袁林,等.加熱式全自動脊椎牽引裝置的研制[J].中國醫療設備,2013,28(9):117-118.
Development of A Kind of Spinal Traction Bed
HE Xin1, LI Min1, CHEN Li-dian1, TAO Jing1, CAI Shu-he2, CHEN Jian2
1.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Fujian 350122, China; 2.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bsidiary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Fuzhou Fujian 350003,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principle, main structures, workf l ow and application process of a spinal traction bed. Through the superposition and rolling of the air column to stretch the spinal joints, this traction bed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habilitating the normal anatomic relationship of human body, correcting the deformities of spine and hip joints caused by ankylosing spondylitis.
spinal traction bed; superposition of air column; spinal massage
TH789
A
10.3969/j.issn.1674-1633.2014.10.010
1674-1633(2014)10-0035-03
2014-06-16
2014-07-23
李民,副教授。
通訊作者郵箱:1317800995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