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明,張 坤,郭 雷,武豐雷
(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山東濟南 250013)
EPS2008地理信息工作站數據交換在生產中的應用
楊吉明?,張 坤,郭 雷,武豐雷
(濟南市勘察測繪研究院,山東濟南 250013)
EPS2008基礎地理信息工作站數據交換技術是推廣EPS2008軟件的關鍵所在,以“信息映射機制”為基礎、以EPS模板控制技術、腳本技術為技術支撐,建立完善的數據交換機制,把地形圖數據交換、建庫、再到數據交換的整個過程理順和完善,才能將成果數據提交應用,促進EPS2008更廣泛地應用到工作中。經過兩年的摸索我院已完成了約1 100 km2的數據交換,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數據交換體系。
數據交換;EPS2008;模板控制技術;腳本技術;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
EPS2008基礎地理信息工作站以其圖庫一體化的先進技術,在測繪行業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而EPS2008自有的EDB數據格式與當前城市規劃、市政建設、GIS建庫等工作所采用的數據格式不統一,基礎測繪、工程測量等一般采用DWG數據格式,建庫則采用MDB或SHP格式的數據,早期生產的數據成果也采用DWG格式,因此采用EPS2008進行建庫和數據生產的前提條件就是建立完善的數據交換機制,進行無損的數據交換。
EPS2008軟件支持多種格式數據交換,同時軟件支持以模板技術和腳本技術為基礎的自定制數據交換。用戶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定義模板的各項參數、編寫腳本程序,實現從CASS到EPS2008的數據導入、動態更新以及更新后CASS和ARCGIS數據格式的導出。經過兩年的推廣應用,我院的數據交換技術已基本成熟,完全滿足我院對數據交換的要求,配合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已在內外業生產中全面推廣使用。
數據交換的核心技術就是“信息映射機制”。它即可以將其他系統要素一一對應保持不動的轉換到EPS平臺進行,同時也可以把自身要素按照一定規則分解映射為仿真的被轉換數據,輸出到其他系統。信息映射是通過對照方案實現的,在EPS中參照全要素樣圖擴充模板,使樣圖與其他數據格式中包含的要素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數據交換時首先進行嚴格的信息和圖形比對,然后按對照方案進行標準化處理,即對要素進行分解過濾、打散拆分、重新組織整合,最后將數據輸出或輸入,從而完成整個交換過程。
模板是使數據全面規范化的技術規則、實現數據交換的依托。模板是一個Access數據庫,主要內容包含四大方面:系統環境設置、地理數據存儲、實體編碼特征及符號描述、擴展屬性等一系列表。系統環境設置表格中記錄了圖幅、投影、系統表、高程注記位數等信息。地理數據存儲表包括UserLayerTB、GeoPointTB、MarkNoteTB等表格記錄了顏色定義、數據分層、顯示順序、比例尺、要素編碼、創建時間等信息。實體編碼特征及符號描述主要是用來記錄符號幾何特征的。擴展屬性表包括了圖廓、圖層屬性表。一個模板中可能存在數套實體編碼特征及符號描述表,包括FeatureCodeTB、SymbolScriptTB、NoteTemplateTB等表格。FeatureCodeTB表描述要素的基本屬性,包括編碼、層名、幾何類型等,數據交換時數據的打散拆分通過Explode字段進行控制、要素編碼對應關系通過others字段實現、線型與圖塊的轉換對照通過Byname字段控制的。符號的幾何形狀則通過SymbolScriptTB表的描述實現。符號描述的制作應按照規則進行,一個符號描述至少有一條語句組成,簡便易于操作的方法是在1∶1 000比例尺下繪制好符號,用平臺自帶的功能生成符號描述,自動更新到模板中。數據的打散拆分等參數設置也可在平臺下地物模板設置對話框中進行設置存儲后自動更新到模板文件。
EPS腳本技術支持用戶在EPS平臺上進行二次開發,EPS腳本以?.VBS或?.JS為擴展名,采用文本文件格式存儲,可直接在EPS平臺中以菜單、工具按鈕或命令行方式執行。
EPS腳本技術遵循VBScript和JScript語言標準, EPS腳本語言提供了SSProcess的對象,是與EPS平臺交互的主要入口對象,SSProcess對象的功能包括工程管理、選擇集操作、圖形編輯操作、數據整理、數據轉換、坐標轉換和系統設置等。SSProcess無需在腳本中專門定義,可直接使用。
數據交換腳本可通過外部數據導入、導出對話框各項參數設置后生成初始腳本程序,然后再根據不同的數據要求進一步完善。采用數據調入分類器定制數據調入方案也是數據交換的重要方法。數據調入分類器是EPS平臺提供的一個工具,它可以協助完成數據轉換所需要素映射關系的設置。
數據轉換包含了數據的調入與輸出,而模板和腳本也根據數據的生產時期不同、數據格式不同不斷進行修改、完善。不同時期生產的數據采用的交換平臺也不盡相同。數據交換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數據交換工藝流程圖
數據交換是在EPS2008軟件定制的1∶500比例尺數據整理環境下進行的。本院數據是按道路中心劃分、街區分幅的數據,DWG數據多為采用南方CASS生產的,DWG到EDB的數據為不同時期生產的,EDB到DWG和EDB到MDB的數據是自2011年采用規范統一的標準生產的數據,在以編寫的腳本批處理數據交換后,再進行人工交互數據處理作業。如需進行其他比例尺或其他格式的數據交換應根據實際情況定制轉換所需技術文件。
6.1 南方CASS到EPS2008的數據交換
早期DWG數據的生產重點在圖面的合理性,而忽略了要素的類型、屬性、編碼等方面的因素,這在數據導入時導致部分要素不能識別,需要編寫腳本處理或者手工處理。數據的質量主要是通過EPS2008的質檢模塊控制的,可以對數據標準、空間關系、拓撲關系、注記等進行質量控制。通過檢查模型的數據標準化監察實現編碼合法性、層碼合法性;通過數學計算檢查對象重復、交叉、圖形接邊等錯誤;通過拓撲處理,檢查有面無屬性點、有屬性點無拓撲面、圖面注記與屬性表值不一致的錯誤。實用腳本程序已定制為菜單,如圖2所示。

圖2 數據交換定制的腳本菜單
臺階處理腳本的部分代碼如下:
SSProcess.ClearSelection ‘清空當前選擇集
SSProcess.ClearSelectCondition ‘清空選擇集選擇條件
SSProcess.ClearSelectConditionGroups ‘清空選擇集分組選擇條件
SSProcess.SetSelectCondition"SSObj_Type","=="," LINE,AREA" ‘設置選擇條件
SSProcess.SetSelectCondition"SSObj_Code","=="," 38040431,38040531" ‘設置選擇條件
SSProcess.SelectFilter ‘根據設置的選擇條件構成選擇集
geocount=SSProcess.GetSelGeoCount() ‘獲取選擇集地物數量
FOR i=0 to geocount-1
ID=SSProcess.GetSelGeoValue(i,"SSObj_ID") ‘獲取指定地物屬性
pcount=SSProcess.GetSelGeoValue(i,"SSObj_Point-Count") ‘獲取指定地物的空間點數
SSProcess.SetObjectAttr ID,"SSObj_PointType(1)","16"‘修改指定地物屬性
Next
南方CASS到EPS2008的數據交換前后的效果圖如圖3~圖5所示:

圖3 交換前CASS數據

圖4 交換后粗繪EPS數據

圖5 交換后詳繪EPS數據
6.2 EPS2008到南方CASS的數據交換
從EDB到DWG的數據交換應用在工程項目中的數據交換時,交換后手工編輯處理的工作很少,而應用在基礎數據匯交時,因匯交數據是從基礎數據庫中下載后進行的轉換,因此與街區邊界線相交的管線、橋梁、涵洞等要素需要人工處理。軟件的定制充分考慮質量要求,在定制階段即采用比對方式對交換前后數據進行全面評估,保證數據的無損交換。
數據輸出時腳本中的部分參數設置代碼:
SSProcess.SetDataXParameter"DataType","1" ‘指定數據輸出格式
SSProcess.SetDataXParameter"Version","2004" ‘指定數據輸出版本
SSProcess.SetDataXParameter"FeatureCodeTBName","FeatureCodeTB_OUTCASS" ‘指定數據輸出使用的編碼對照表
SSProcess.SetDataXParameter"SymbolScriptTBName"," SymbolScriptTB_OUTCASS" ‘指定數據輸出使用的符號描述表
SSProcess.SetDataXParameter"NoteTemplateTBName","NoteTemplateTB_OUTCASS" ‘指定數據輸出使用的注記分類表
SSProcess.SetDataXParameter"DataBoundMode","2"‘指定數據輸出范圍
6.3 EPS2008到ARCGIS的數據交換
從EDB到MDB數據交換采用的外業動態更新后數據,與基礎數據匯交存在同樣的問題,需處理街區外要素,對于導出的多行注記需要編輯處理。軟件的定制仍然需要完善模板、修改腳本程序,對FeatureCodeTB、SymbolScriptTB、NoteTemplateTB等表格各鄉參數進行調整,大量的測試、評估,使數據的交換滿足數據入庫的要求。數據的質量主要是通過ARCGIS的功能控制的,可以對數據空間關系、拓撲關系、注記、空值等進行質量控制。輸出前EDB數據見圖4、圖5,輸出后MDB數據如圖6所示:

圖6 交換后ARCGIS數據
EPS2008數據交換技術采用了信息映射機制,以數據標準化、信息化為基本制圖原則,可以實現批量數據交換,通過采用EPS2008數據交換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共完成約640 km2CASS到EPS2008的數據交換,約1 200 km2EPS2008到南方CASS的數據交換,約1 100 km2EPS2008到ArcGIS的數據交換。實踐證明通過采用EPS2008數據交換技術,配合EPS質檢模塊對質量進行程序化、自動化檢查,提高了工作效率、規范了作業過程,保證了成果質量。
[1] 袁新顏.數據交換平臺的數據交換模式淺析[J].福建電腦,2011(7):87~88.
[2] 畢云華,馬霖,羅明.基于ArcEngine的清華山維與Arc-GIS數據轉換的設計[J].地理空間信息,2013(2):62~65.
[3] 黃國強,魏金占,莫文通.AutoCAD中自定義形文件數據轉換方法分析[J].城市勘測,2013(4):75~78.
[4] 王化娟.DLG數據轉換為GIS入庫數據技術問題的探討[J].測繪通報,2013(11):112~113.
[5] 周義軍,劉小飛,舒濱等.基于規則和模板的CAD到GIS數據轉換[J].城市勘測,2012(1):81~83.
EPS2008 Workstation Data Exchang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in Production
Yang Jiling,Zhang Kun,Guo Lei,Wu Fenglei
(Ji’nan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Research Institute,Ji’nan 250013,China)
EPS 2008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workstation data exchange technology is in a unique position to promote EPS 2008 software the key to the"Information Mapping mechanism"as the foundation,the EPS template control technology,scripting techniques for technical support,and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data exchange mechanism for the topographic data exchange,a library,and the exchange of data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rationalizing and improving,and the results submitted data for 2008 EPS wider application to work.As a result of two years of groping my homes have been completed several 1000 square kilometers of data exchange,and has formed a set of data exchange system.
data exchange;EPS 2008;template control technology;script technology;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base
2013—11—28
楊吉明(1978—),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測量及地理信息工程等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