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肇始
晚清徐珂《清稗類鈔》載:“八旗婦女衣皆連裳,不分上下,蓋即古人男子有裳、婦人無裳之遺制。”旗女所穿的袍服就是最初的旗袍。
1911年辛亥革命后,帝制被廢,民國建立,社會上競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思想解放和個性解放的社會大氣候也給女子服飾帶來了變革氣息。而1920年代的一些報刊上也登載了有關旗袍的時尚史話。 1920年《解放畫報》第7期有記載:“不料上海婦女,現在大制旗袍。”1920年l月18日上海《時報》載:“近來上海女界旗袍盛行。”
諸多史料證實,1920年代初上海、北京開始興旗袍,很快便蔓延南下,廣州和香港迅即流行。據學界專著記載,“民國十六七年 (1927年、1928年),國民革命北伐軍底定長江兩岸,一切去舊布新,社會風氣為之一變。青年婦女紛紛改著袍或長衫,通稱‘旗袍,于是婦女袍服之風迅速遍及全國”。
1929年4月,國民政府公布了《民國服制條例》。女子禮服有兩款,一款是藍上衣和黑裙,另一款是長身旗袍,旗袍正式成為國服。1930年,旗袍開始被部分中學、大學采用為校服。從此,上至政要夫人、名門閨秀,下至女學生與家庭主婦,都把旗袍視為正裝。引人矚目的宋氏三姐妹即經常身著旗袍出現在各種公眾場合,乃至國際舞臺上。旗袍成了具有民族象征意義的國服。
旗袍改良
當旗袍進入人們視野,成為中國女性的常服之后,也經歷了一系列改良。
1931年,旗袍興起“花邊運動”,四周都加上了花邊。 1932年,滬上名交際花薛錦園率先穿上花邊旗袍,新派女性隨即競相效仿。旗袍在1933年之前多采用低衩或無衩,1933年后大衩開始出現。是年中,電影明星顧梅君經常身穿大衩旗袍出入交際場合。1935年,流行“掃地旗袍”,長至腳面,當時名聞上海灘的姊妹花陳玉梅、陳綺霞以穿這種旗袍而著名。1937年,日本人的進攻驚擾了蓬勃發展的時裝業,一般人家都要輾轉在戰爭的塵煙里,舒服便捷才是最高準則。此時的旗袍裁剪已完全西式化,抱身合體。 1940年代,旗袍的式樣趨向簡潔,縮短了長度,減低了領高,省去了繁瑣的修飾,更加輕便適體。在夏季,旗袍取消了袖子,使女士們露出雪白的臂膀,顯得更加嫵媚。
民國時期對旗袍的改造從未停止過,尤其是在上海,旗袍的長短、開衩的高低、有袖與無袖、袖之長短等方面,幾乎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些變化。而這些變化,又都是跟隨著西方服裝變化的步伐。
旗袍的改良發軔于1920年代中期 “華洋雜處”的上海。在上海的十里洋場中,摩登女郎、社交名媛、電影明星、戲曲名角們對旗袍情有獨鐘,她們在旗袍的式樣上爭奇斗妍,標新立異,領導著時裝的潮流。然而,在新舊沖突中,也有不少故事發生。茅盾先生的長篇小說《子夜》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吳老太爺從鄉下乘輪船來到上海,懷中緊抱著《太上感應篇》,坐進三十年代的汽車里,像一具剛從棺材里爬出來的僵尸……南京路上,到處是光怪陸離的燈光和高聳的摩天大樓。最讓吳老太爺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開衩旗袍、連肌膚都能看得分明的時髦少婦。那少婦高坐在一輛黃包車上,翹起了赤裸裸的一雙白腿,簡直好像沒有穿褲子。這情形,不禁讓吳老太爺全身發抖。終于,吳老太爺大叫一聲,昏死過去……”
旗袍式樣的改革過程中,拋棄了中國傳統服裝寬袍大袖的舊貌,吸取了西方的審美趣味,大膽地體現女性的曲線美。旗袍既不同于舊式旗女長袍的方正謹嚴保守,又不同于西方服飾對人體的過分夸張,用西式立體裁剪方法來收束腰身,突出胸臀,裸露腿部,但同時保留了盤扣、鑲滾邊飾和立領右衽等傳統造型和裝飾手法。旗袍線條流暢,在顯揚和遮蔽之間彰顯了中國女性婉約含蓄的古典美。旗袍是利用傳統服飾融合中西美學標準的成功嘗試。
1947年,英國未來女王伊麗莎白公主即將舉行婚禮時,收到了上海鴻翔時裝公司贈送的一件賀禮——洋溢喜慶氣氛和古樸風韻的漂亮旗袍,而且穿著十分合體,公主特意寫了感謝信,此事引起了極大轟動。同年,鴻翔公司精制的6款旗袍在芝加哥國際博覽會上又榮獲了銀獎,從此,旗袍走向了世界服裝舞臺。
曾經,隨著服裝政治意義的強化,旗袍所代表的閑適淑女形象在社會氛圍里逐漸失去了生存空間。除宋慶齡、王光美等極少數人外,無人再敢穿,旗袍至“文革”前基本絕跡。
改革開放后,在一些禮儀場合,旗袍又成為重要的女性服裝。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很長一段時間里,穿旗袍者多為飯店的服務員,那些往往紅得滴血、衩高及臀且皺巴巴的旗袍,無力喚起大眾對旗袍美好的集體記憶。
1990年代末,服飾民族風的興起,讓愛美的中國女性再次將視線投射到旗袍之上。 2000年,隨著電影《花樣年華》的上映,旗袍迎來了一個嶄新的世紀。《花樣年華》以濃郁的懷舊情調,展示了旗袍的美好、女子的曼妙和風情。旗袍成為東方女性古典魅力的表象符號,在世界上掀起了旗袍風。
大約從那時起,中國人中西合璧式婚禮上最大的一個特點是,新娘在婚禮上換穿兩套新婚禮服,西式潔白的婚紗和中式大紅或粉紅的旗袍。新娘用美麗的旗袍見證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時刻。
燦爛輝煌的中國服飾文化,有什么可以作為女子傳統服飾的最佳代表呢?旗袍下那婀娜的身姿,溫婉的情致,早已在人們眼中心上留下美麗的風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