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躍宏
什么是“筋”
骨周圍的軟組織是我們所說的“筋”,即筋膜、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椎間盤等。軟組織損傷由于癥狀并不明確,且較為復雜,常被人們忽視。尤其是損傷后的這段時間,治療方法是否正確、治療時機是否及時、鍛煉方法是否得當,都直接關系到癥狀的緩解和肢體功能的恢復情況,并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
軟組織損傷是指各種急性外傷或慢性勞損及自身疾病等原因造成的人體皮膚、皮下深淺筋膜、肌肉、肌腱、腱鞘、韌帶、關節囊、滑膜囊、椎間盤、周圍神經血管等損害。
軟組織損傷也分“急慢性”
軟組織損傷根據受傷時間主要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大類。急性軟組織損傷多為鈍性或銳性暴力所致,包括擦傷、扭傷、挫傷、跌撲傷或撞擊傷等,常造成局部皮下軟組織撕裂出血或滲出。處理時,首先應排除骨折及合并臟器或顱內損傷可能,并予以相關檢查排查。如均無明顯異常,僅為腫脹、瘀血等,可先制動,并在受傷24小時之內進行局部冷敷,24小時之后可改用熱敷,也可輔以一定的物理治療,以加快血液循環,促進水腫和滲出的吸收和消退。
慢性軟組織損傷一部分由急性損傷未徹底治療轉化而來,另一部分則是軟組織長時間的異常狀態積累而成的。通常由于人體長期處于某種姿勢,肌肉持續收縮,即使停止也不能恢復舒張狀態,經常持續數小時甚至更長。這樣的積累性損傷使肌肉纖維、血管、韌帶等輕度撕裂、出血,人體在修復的過程中會發生結痂、粘連等。這些變化在人體內日積月累,逐漸由量變達到質變,使人產生相應癥狀。且由于其長期存在、作用強度微小、早期癥狀不明顯,故常被人們忽視,待癥狀明顯時,往往已出現器質性變化。
治療慢性損傷,習慣很重要
急性軟組織損傷,因為其突發性強,癥狀較嚴重,且多為外力所致,因而按照前面我所講的護理步驟即可逐漸恢復,下面著重講講慢性軟組織損傷的護理。
常見的慢性軟組織損傷有網球肘、腕管綜合征、肘管綜合征、腱鞘炎、膝骨關節炎、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這些疾病多是由于長期不良姿勢或動作等積累而成。在治療時,首先應去除病因,即局部制動,減少不良姿勢或動作的出現。這一點很重要,改善不良姿勢,能使軟組織不再受到更嚴重的傷害:如腕管綜合征應減少屈腕動作;肘管綜合征減少對肘部尺神經溝的壓迫;腱鞘炎應減少該腱鞘相應關節的活動;膝骨關節炎應適當減少該關節的運動;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應保持正確的坐姿和站姿,并在長坐半個小時至一個小時后,起身活動片刻,舉目遠眺,或適當做些頸部和腰部的活動。
其次,應注意消除局部無菌性炎癥,促進水腫的吸收,減輕對局部組織的壓迫和刺激,從而緩解癥狀。在家中可用毛巾熱敷,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也可前往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接受物理因子治療,如高低頻等,加快炎癥和水腫的吸收。也可配合一些制動的器具,在急性期減少局部活動,以鞏固物理治療的效果。癥狀有所緩解后,在恢復期仍應注意培養并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減少疾病的復發。可在恢復期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如游泳等,但應注意凡事都有節制,不能過量。如果癥狀較為嚴重,可以考慮手術進行治療。
最后,無論是急性或慢性軟組織損傷,其恢復過程都較為漫長,需要患者自身的堅持,醫生正確的指導,家屬積極的配合,三方共同努力,以期盡快緩解癥狀,減輕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質量。(作者系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