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術
你作出了自己的選擇,必然是因為這樣的生活是開心的。
你誤會我的意思了,并非催促你回家,只是想讓你知道,
在外面闖蕩,不要怕,背后還有我們。
幫不了你什么,但,養得起你。
我父親一直教我做一個正直的人,或許因為他內心是個固執的文青,盡管他從政,卻極其反對我走仕途。他有很多被提拔的機會,卻甘愿守在“清水衙門”得過且過。
他最初希望我當一名作家,遺憾的是,我并未如他所愿寫下去。命運把我帶來北京,心境變了,于是放棄作家的身份去做一名生意人。我半開玩笑說,夢想之所以是夢想,只因它高高在上,無法抵達。他不反駁我,竟然也贊同,但又告誡我說,夢想可以不用實現,但它卻能讓人變得尊貴,在庸碌的生活面前不低頭。
他說得很對,我同意。
小時候卻是很怕他的,他在家唱黑臉,很嚴格,有時脾氣上來了還打過我。那時偶爾會恨他,覺得專制,不懂我,不如母親心疼我。晚回家了,路上走路會忐忑,不知如何跟他解釋;考得不好,拿著成績單在門口徘徊,不敢敲門進去,怕被痛批;吃飯時,喜歡把腿擱在別的椅子上,不雅觀,每次見我這吊兒郎當的樣子他便一巴掌過來,我賭氣不跟他在一個桌上吃飯。諸如此類,所有父子之間都有過的經歷。
不記得從什么時候開始,他突然不再打我罵我了,溫柔愛護比母親不減分毫。
算一算,大概是從他們離婚開始的吧。
他可能是害怕我不夠愛他,又覺得我已成年,彼此都不知如何表達愛,于是從某一天開始,他言辭中毫無父親的威嚴,有的盡是噓寒問暖,衣食住行,無微不至。
每次回去,都試探著問是住他這里,還是母親那邊?因為母親的遭遇,我每次都說吃完飯還是去那邊看看,他也不表露失望的神情,早早在廚房里忙活,又擔心我不滿意他并不嫻熟的廚藝,偷偷打電話給樓下的餐廳,要求送一份紅燒肉。聽見他在電話里說,少放辣椒,我兒子不太能吃,呵呵,在北京久了,口味都變了。言辭里也要流露出炫耀的意味。
大學畢業后,有些逞強地表現自己。出書、北漂、跳槽、創業,受挫,自己承受著,只傳遞正面的信息給他。難得通一次電話,只說見聞和得意,不說苦。他在那邊笑著說,我兒子總是很快樂,這樣的人有福。
我卻總是很失落。竟然懷念那時被他罵,被他打。一個小孩子,因為犯錯,被罵被打,委屈得一個人掉眼淚,吃飯時還沒哭完,邊抽泣邊嚼著飯菜,想起來,卻是多么甜蜜的回憶。因為那時覺得無論怎樣,是被照顧保護得很好,好像全世界都是父母撐起來的。心里覺得父親很偉大強悍,懼怕卻又有些崇拜,見他出版的文史資料,以及看我的文章時字字珠璣的點評,有種奇妙的依賴感。而現在,他卻為了獲得我的愛,甚至有些卑微地討好我,面對我偶爾的冷漠與焦慮,他也不會過問,只是靜靜陪伴。
我有時候會問自己,他是不是老了?
前兩年,父親來北京陪我。因為住得遠,交通不便,他就待在家,散散步,買菜等我回家,而我從早忙到晚,吃飯時,右手拿著筷子,左手接著電話。偶爾應酬到很晚,合衣倒床便睡。作息時間簡直是隨機抽取,有時大清早便不見人影,有時睡到日上三竿。見過我的生活,他很擔心,卻不說什么。
有一天他去了趟市區,晚上和我一起回家,高速上,他坐副駕。他突然問,你在北京見多識廣,怕是不會想回常德了吧。
我隨口說了句,怎么可能?
他想必是憋了許久,試探著娓娓道來,你的生活沒有規律,長此以往對身體影響太大,即便是得到全世界,又能怎么樣?做父母的,只希望你健康快樂,并不奢求你賺錢養家,你媽媽和我的工資足夠,在我們那個小城市可以過上還不錯的生活。我是希望,你在外面看夠了、膩了,就回老家吧。以前我自認是個開明的父親,信奉一句老話,所謂人不出門身不貴。現在看到你的狀態,有時我想,當初我是不是錯了,也許回去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找份穩定又不辛苦的工作,結婚生子,我和你媽還能照顧你。
我以為我會找出理由反駁他,滔滔不絕地說服他,但聽完之后,卻沒有。眼睛有些濕,但一句話也沒說。
他見我不吭聲,趕緊說,我只是給你一個建議,僅供參考,你也可以不采納,當然,我說的也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我說,也不是不可以,累了就回去,為什么不呢?只是我現在,還想再多證明一下自己,既然來了北京,就不想帶著遺憾回去,不是嗎?
我想我是騙他的,離家這么多年,回不去了,無論如何也回不去了。但那一刻,我真的有想過,在很多年以后,父母漸漸老去,我是不是應該撇下所謂的事業與驕傲,回去做個平凡的兒子,陪伴他們的晚年,了卻他們的心愿呢?
那次他在北京沒待多久,他還未辦退休,沒有太長假期。后來想,也許只是借口,他來見過我北京的生活,便已覺得足夠。
送他去機場的路上,我有些擔心那個謊言會成為他的期待,于是旁敲側擊地說著北京的好。
他仿佛猜中我的心思,沉默良久,然后不緊不慢地說:你們現在這些孩子,放在我們那個年月,是不敢想象的事。但我很理解,也支持,時代的確不同了,我一直也是個開放的人,你作出了自己的選擇,必然是因為這樣的生活是開心的。你誤會我的意思了,并非催促你回家,只是想讓你知道,在外面闖蕩,不要怕,背后還有我們。幫不了你什么,但,養得起你。
說得我心酸,想一頭扎進他的懷抱,哭一場,最終卻沒有。父與子的情感總是那么糾結和倔強,隱忍得不想表達分毫。
那次送父親去機場,原本打算停在車場,然后陪他去辦登機牌,再送到安檢口。他拒絕了說:你老爸不是老土,也沒行李需要托運,送我到出發口就行。
拗不過他,停在出發口,他下車。把背包往肩上一搭,揮了下手,像個年輕人一樣,瀟灑地離開了。看著他孤獨的背影,頭發花白,身材發福,我很想哭。后面的車按了喇叭催我走,踩一腳油門,往前駛去。
回頭一看,他正轉身朝我這邊看過來,在悄悄地目送著我。
石順江摘自《中國青年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