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印度記者 丁雨晴 柳直 劉軍國 萬宇 呂鵬飛 ●本報記者 谷棣 從“環太平洋”軍演的觀察員到參與者,穿越第一島鏈、遠赴夏威夷的4艘中國艦艇和1100多名官兵,今天正式亮相這個由美國主導的全球最大規模海上軍演。有23個國家將參加6月26日到8月1日的2014環太軍演,首次參加的是中國和文萊。這不是美國的“假想敵”第一次參加環太軍演,但兩年前應邀參加的俄羅斯這次卻“遺憾”缺席。鑒于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國不斷攪亂東海和南海的局勢、中美軍事交流頻繁又時有磕絆,中國海軍此次參加軍演甚至被一些輿論形容為“單刀赴會”。確實,除了眼前的僵局和爭議,美國一些不合時宜、帶有冷戰思維的歧視性法案就像“緊箍咒”一樣,也讓中美兩軍軍事交流不可能走得特別“近”,這也是中國海軍不能參加傳統作戰課目演習的原因。但一個善意邀請,一個誠意參加,已經讓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學者得出結論,美國已尋求中國“在既有的自由海洋秩序中成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善意邀請換來誠意參加 1971年開始的“環太平洋”軍演是冷戰的產物,最初的主要“假想敵”是蘇聯。因此,即使在蘇聯解體多年后,俄羅斯也只在2012年參加過一次環太軍演。對中國應邀參加2014年環太軍演,“俄羅斯之聲”認為,盡管中國與美國亞太主要盟友日本的領土爭端持續發酵,但中國仍被邀請,這表明“現在的游戲規則是一邊吵架一邊合作”。 據美國海軍協會會刊《海上力量》雜志網站透露,美國國防部24日宣布,來自23個國家的47艘軍艦、6艘潛艇、200多架飛機和2.5萬名官兵參加今年的環太軍演。作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海上軍演,環太軍演為參與促進和維持確保海上航線和安全的國際合作提供了獨一無二的訓練機會。中國海軍首次參加環太軍演就派出1100多名官兵,精銳艦艇包括導彈驅逐艦海口艦、導彈護衛艦岳陽艦、綜合補給艦千島湖艦以及“和平方舟”醫院船。中國參加軍演的規模僅次于美國。 據了解,環太軍演中,中國海軍將和美國、法國、墨西哥、文萊組成一個特混艦隊,進行人道主義救援、海上安全行動(反海盜、打擊武器非法運輸)、水下搜救等涉及非傳統安全的7個課目。這些演習可以為馬航失聯搜救、韓國沉船事故后續搜救等積累經驗。這次演習的另一個亮點是,中國的“和平方舟”號與美國的“仁慈”號兩艘醫院船將首次進行交流活動。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4日以“首次參加‘環太平洋軍演,中國海軍‘單刀赴會”為題評論說,對美日和中國來說,環太軍演的政治外交意義大于軍事意義,各自都會表明在太平洋的軍事存在,震懾潛在對手的念頭心照不宣。談到中國參加環太軍演的特殊意義,中國海洋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25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把中國海軍參加環太軍演形容為“單刀赴會”有點不妥,中國參加軍演并不是多危險的事情,對中美兩國來說是“雙贏”,顯示出美國的善意邀請,中國的善意回應。美國想維持“亞太再平衡”戰略,不能不與在亞洲人力、軍力都很強的中國和平相處,這樣美國才能減少對中國的誤解和誤判。中國派出性能最新和最好的戰艦,中國軍人還會與其他國家的軍人搞籃球賽、足球賽等文體活動以及舉行研討會,從多邊角度看也讓其他國家海軍有了與中國海軍面對面交流的機會,增加了中國海軍的透明度,有助于減少“中國威脅論”。 美國外交政策和軍事分析師、紐約東西方研究院資深研究員弗朗茨·史提芬·蓋迪23日在“中美聚焦網”以“環太軍演2014和中美軍事關系的未來”為題的文章中寫道:“中國參演是一個明確信號,即美中都不希望兩國間的軍事關系惡化。”蓋迪認為,這是雙方軍隊和政府高層領導更努力深化兩國軍事關系的一部分。如美國防長哈格爾上次訪華期間雙方達成的多層次軍方對話,以及去年6月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習奧會”上呼吁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系”。 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教授葉夫斯塔菲耶夫認為,在美方的邀請決定中有其邏輯性和一定的戰略考量。他說:“美國正處于一個復雜時期,陷入一系列尖銳沖突,就像廚師遇到幾個鍋同時開鍋。因此,華盛頓自然最不想讓中國再成為不友好的力量。”同樣,俄專家認為,參加這一軍演也符合中方利益,可讓中國展示軍事外交的開放,并可能減少因東海和南海局勢激化而招來的部分批評。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詹姆斯·霍爾姆斯近日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表示,無論對中美政府,還是其他同盟、友好國家和旁觀者而言,此舉都是為緩和緊張局勢。對美國而言,這意味著中國已默許美國海軍自1945年以來一直主導的亞洲秩序。在中國看來,緩和緊張意味著美國順從中國在北京宣布的海域和空域內制定管理軍事活動的規則。 美國國會的“緊箍咒”也限制了自己 有美國媒體羅列環太軍演正值中國與鄰國在東海和南海的主權糾紛日益緊張之際:中國和越南船只在有爭議的水域發生沖撞;菲律賓把中國告上國際仲裁法庭;日本戰機近距離跟蹤中國戰機。最近一段時間,中美軍方接觸頻繁但也相互說些“硬話”:美國司法部起訴中國軍官、美國防長指責中國破壞區域穩定引起中方不滿;在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激烈交鋒;美國出臺渲染中國軍力的報告……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繼續參加軍事演習也表明,中國希望兩國軍事關系走向成熟、理性。 但美國給中美兩軍深層次交流早就戴上了“緊箍咒”。比如,《2000財年國防授權法》規定了12項限制美方和中國交流的領域,包括先進武器、聯合戰斗行動、武器禁售和軍事技術等。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副研究員亞歷山大·沙利文認為,中國希望通過參加軍演表明中國是本地區重要的海上和政治大國,與2012年參演的俄羅斯和印度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但受美國法律限制,環太軍演必須防止中國從中撈取任何與作戰有關的“好處”,因此中國參與的軍演課目多半局限于政治象征意義,以及了解各國海軍之間如何溝通。 “美國國會一些議員不能身子進入新世紀,腦袋還在舊世紀,要摒棄冷戰思維。”張軍社說。他認為,美國不可能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2000財年國防授權法》、《迪萊修正案》等法律限制美軍與中國軍方深度接觸的“緊箍咒”不合時宜,也給美國軍方在與中國軍方交流時設置了限制和障礙。 中國不可能被所謂的“緊箍咒”限制住,中國通過與俄羅斯舉行“海上聯合—2014”軍演等方式,正尋求與其他海軍大國深化關系。因此,美國邀請中國參加環太軍演也有疏遠中俄軍事合作的考慮。美國《赫芬頓郵報》網站刊文認為,美國是想為“還處于初期、還不深厚的”中俄軍事關系安上減震器。 以往中美兩國關系緊張,最受傷的就是軍事交流,現在,軍事關系升溫能否反過來影響兩國政界仍需觀察。霍爾姆斯近日認為:“環太軍演無異于一種類似實驗。至于中國會不會從此開始更多地參加美國主導的其他軍演,這完全取決于中美兩國間的實際局勢。” 今年的環太軍演,美國“羅納德·里根”號航母無疑是主角。而按照美國國防部今年6月依據《2000財年國防授權法》呈給國會的報告,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很可能在下一個十年初投入使用,“屆時航母作戰編隊將使中國海軍有能力實施廣泛的制海和力量投送行動,提升遠海作戰能力”。對此,有中國軍事專家表示,視中美軍事關系未來發展,如果美國到時邀請,中國不排除派航母參加聯合軍演的可能,但現在中國航母還處于訓練和試驗階段,因此,預測中美兩國航母同時參加環太軍演還為時尚早。日菲單靠美國大樹“不安全” “俄羅斯星球”網站24日發表題為“對中國的包圍圈”的文章稱,美國正在聯合日本等國試圖建立一個“亞洲反華北約”以遏制中國。一旦發生戰爭,美國首先會聯合盟國在海上對中國實施封鎖,以破壞中國經濟。而美國“中美聚焦網”的文章認為,中國將參加環太軍演也是為打破美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建立的反華同盟,“然而,所有這些都不應貶低環太軍演對中美兩國海軍關系的全面穩定作用”。法新社24日援引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塞繆爾·洛克利爾的話說:“中國參與軍演邁出了很大的一步,尤其是在由美國指揮的演習中。” 美太平洋艦隊宣布美第三艦隊司令弗洛伊德中將擔任本次軍演聯合軍隊的司令官,澳大利亞皇家海軍少將庫倫任執行司令官,日本海上自衛隊海軍少將中畑泰樹擔任副司令。澳大利亞和日本是美國在太平洋一南一北兩大同盟,這樣的安排體現出兩國在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的重要性。 在亞洲,參與軍演的還有韓國、印度、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印尼等國。日本是環太軍演的“常客”,日本海上自衛隊首次參加環太軍演是1980年。外電關注的是,中國海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此次沒有一起訓練的計劃。盡管中日關系未有明顯改善,但日本海上幕僚長河野克俊已對中國參加軍演和“多邊框架”表示歡迎。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東南亞項目主任理查德·克羅寧認為,中國參加這次軍演,雖然不一定會緩解南海和東海的緊張局勢,但可能有助于中國與美國及其盟友建立互信機制。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霍爾姆斯看來,美國邀請中國是出于政治和軍事行動的綜合考慮,歷屆美國政府都尋求崛起中的中國在既有的自由海洋秩序中成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而非一種挑戰。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25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對同樣參與環太軍演又與中國有海上爭端的日本、菲律賓等國來說,不應在安全問題上只靠美國一棵大樹,而是要看到中美兩國在軍事、安全等領域有廣泛合作的空間。要在新安全觀的指導下,和中國開展合作,放棄“零和思維”。▲
環球時報201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