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盼(安塞縣高級中學(xué) 陜西 延安 717400)
電場線和等勢線是電場和電勢的形象化表示,在研究電學(xué)問題中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對精確繪制電場線和等勢線有了不少研究[1,2],不過大都站在大學(xué)物理的理論之上,這里試圖站在高中物理的基礎(chǔ)上進行繪制.
本文的核心思想是根據(jù)“電場線上某點電場的方向和該點的切線方向相同”,將問題轉(zhuǎn)化為物體的運動.
根據(jù)電場線上某點電場的方向和該點的切線方向相同,可知在平面上某點P有
(1)
變形得
(2)
令式(2)等于dt,有
(3)
(4)
此兩式就是我們模擬繪制電場線的基礎(chǔ).

(5)
(6)

圖1 場的疊加
選擇一個初位置,根據(jù)式(5)、(6)計算物體的速度,然后在“足夠短一段時間dt內(nèi)”按勻速直線運動計算末位置,用直線連接初末位置即為一段電場線(位移、速度和電場方向相同),從新的位置開始重復(fù)計算、繪圖直到一個合理的結(jié)束條件.
初位置在原則上除了點電荷所在處可以自由選取,但我們不可能在整個區(qū)域都畫滿電場線,因此電場線的繪制是科學(xué)和藝術(shù)的綜合.另外對稱的東西要盡量對稱地去處理,不要隨意破壞任何自然的對稱性.由于點電荷的電場線分布是對稱的,我們選擇從半徑為R的圓上開始(左邊逆時針旋轉(zhuǎn)右邊順時針旋轉(zhuǎn)).當(dāng)初位置選好后,由式(5)、(6)兩式可知,速度有時為正有時為負(fù),因此物體有時向外走,有時向內(nèi)走.實際的電場線應(yīng)該是兩個方向都有,為了繪制完整,既要正著走一次(代入dt)也要倒著走一次(代入-dt).
在4種情況下應(yīng)該結(jié)束:
(1)速度太小(設(shè)置一個下限eps);
(2)重復(fù)次數(shù)太多(增加一個計數(shù)器變量counter);
(3)進入點電荷內(nèi)部(將點電荷限制在一個小圓之內(nèi),半徑取R);
(4)走出可見區(qū)域(這里選擇一個矩形).
下面給出C/C++語言描述的繪制一條電場線的主要算法片段.
第1步:聲明變量eps,R,R0,r1,r2,counter,t,vx,vy,x1,y1,x2,y2;
第2步:給變量賦值eps=1e-16,R=0.4,
R0=2,counter=0,t=0,x1=x0,y1=y0;//初位置x0,y0和足夠短時間dt通過參數(shù)傳入
第3步:對于每一步計算:
vx = q1*(x1+R0)/pow(sqrt((x1+R0)*(x1+R0) + y1*y1),3) + q2*(x1-R0)/pow(sqrt((x1-R0)*(x1-R0) + y1*y1),3);//計算水平速度
vy = q1*y1/pow(sqrt((x1+R0)*(x1+R0) + y1*y1),3) + q2*y1/pow(sqrt((x1-R0)*(x1-R0) + y1*y1),3);//計算豎直速度
if((vx*vx + vy*vy) < eps) break;//速度太小提前退出第3步
x2 = x1 + vx*dt;//計算末位置
y2 = y1 + vy*dt;
if(x2 > width/2 || x2 < -width/2 || y2 < -height/2 || y2 > height/2) break;//走出可見區(qū)域提前退出第3步
調(diào)用pdw.pLine(hDC,x1,y1,x2,y2);[4]繪制一條直線
更新時間、位移和計數(shù)器t += dt;s2 = s1;counter++;
r1 = sqrt((x2 + R0)*(x2 + R0) + y2*y2);//計算物體離左邊電荷的距離
r2 = sqrt((x2 - R0)*(x2 - R0) + y2*y2);//計算物體離右邊電荷的距離
第4步:當(dāng)r1 > R && r2 > R && counter < 60000即物體沒有進入點電荷內(nèi)部且重復(fù)次數(shù)沒有達到上限時重復(fù)進入第3步.
由于等勢線和電場線垂直,只要將式(1)改成
則式(3)、(4)變?yōu)?/p>
即可.由于等勢線關(guān)于y軸對稱,將初位置選在y軸上(兩個點電荷除外),同樣使物體正著和倒著各走一次.如果開始向上運動(即v0y*dt>0),只要y>0就一直計算和繪圖;如果開始向下運動(即v0y*dt<0),只要y<0就一直計算和繪圖.另外要注意不要重復(fù)太多或走出可見區(qū)域.
可見區(qū)域統(tǒng)一取-8≤x≤8,-6≤y≤6,為簡化計算取k=1,dt=0.01.
(1)q1= 4,q2= 1,如圖2.

圖2 q1∶q2=4∶1
(2)q1= 4,q2= -1,如圖3.

圖3 q1∶q2=4∶-1
(3)q1= 2,q2= 2,如圖4.

圖4 q1∶q2=2∶2
(4)q1= 2,q2= -2,如圖5.

圖5 q1∶q2=2∶-2
關(guān)于電場線和等勢線的意義,麥克斯韋在《電磁通論》中指出,“如果我們被要求估計形狀給定的一些物體的帶電情況,我們就可以從等勢面的形狀和所給物體形狀相近的某一事例開始,然后我們可以利用嘗試的辦法來改動問題,直到它和所給的情況更近似的對應(yīng).這種方法從數(shù)學(xué)觀點看來顯然是很不完善的.但這卻是我們所具備的唯一方法,而且,如果不許我們選擇自己的條件,我們就只能對電分布進行一種近似的計算.因此,看來我們所需要的,就是在我們所能收集和記住的盡可能多的不同事例中關(guān)于等勢面和電場線之形狀的知識[5]”.因為靜電平衡后導(dǎo)體表面是一個等勢面,通過改變電荷的比例可以得到不同的等勢面形狀,這樣就可以通過多次嘗試獲得一些問題的近似解.
繪圖采用的模擬法不是真實的運動,我們找不到改變運動的合力(加速度),只是從切線導(dǎo)出的一個等價關(guān)系,實際上物體要沿電場線運動是很困難的.當(dāng)場源為負(fù)電荷時,根據(jù)“兩個方向都走”的策略很容易畫出電場線,但當(dāng)兩電荷量不相等時會造成很多重復(fù).文獻[2]提出電場線補足的想法,但通過試驗筆者卻發(fā)現(xiàn)當(dāng)大電荷量增大時,小電荷量收到的電場線條數(shù)很快就超過預(yù)期值(只是不均勻分布而已),那么補足的意義何在?因此,除了兩電荷量相等之外本文沒有考慮接收電場線的一方發(fā)出電場線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會對“電荷量和電場線條數(shù)成比例”造成一定的破壞,但整體還是符合要求的.
參考文獻
1 劉耀康.用計算機繪制點電荷對的電場線.大學(xué)物理,2005,(8)59~60
2 石鵬,馬鳳翔.VC++實現(xiàn)點電荷電場線與電勢線的繪制.物理與工程,2013(3):61~64
3 Harvey Gould,Wolfgang Christian.An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imulation Methods:Applications to Physical Systems(3rd e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影印),2006.369~377
4 曹盼.C/C++在分析小氣球運動中的應(yīng)用.物理教師,2013,(12)68~69
5 (英)麥克斯韋著.電磁通論.戈革譯.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0.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