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馮守燦
(江蘇省沛縣中學 江蘇 徐州 221600)
題目:圖1為平靜海面上兩艘拖船A和B拖著駁船C運動的示意圖.A和B的速度分別沿著纜繩CA和CB的方向,A,B,C不在一條直線上,由于纜繩不可伸長,因此C的速度 在CA,CB方向的投影分別與A,B的速度相等.由此可知C的
A.速度大小可以介于A,B的速度大小之間
B.速度大小一定不小于A,B的速度大小
C.速度方向可能在CA,CB的夾角范圍外
D.速度方向一定在CA,CB的夾角范圍內

圖1
本題涉及連接體間的關聯速度問題,處理此類問題的方法是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由于不可伸長的繩兩端所拉物體方向沿繩方向的分速度相同,所以可把圖中的C船速度沿AC繩子方向和垂直AC繩子方向分解;也可沿BC繩子方向和垂直BC繩子方向分解.分解圖見圖2.
由于A,B兩船速度方向沿繩的方向向前,從圖中不難看出,“C船速度在兩繩子方向的投影分別等于A和B的速度”,由于C船的速度的分解對大多數學生來講是困難的,因此題目把3船間速度關系作為已知條件直接給出,可以有效地降低試題難度.C船速度大小的判斷不難,那么C船的速度方向又該如何分析?

圖2
駁船C由于是無動力船, 其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顯然與拖船A,B速度有關,由于A,B兩船速度關系不明,我們不妨結合題給條件分情況加以討論.
(1)若A和B兩船的速度相等,即C船速度沿兩纜繩方向的投影相等,此時C船的速度方向與兩纜繩的夾角應相等,故C船的速度方向必沿兩纜繩夾角的角平分線方向.
(2)若兩船的速度有較小的差別,且vA>vB,此時C船的速度方向將不再沿兩纜繩夾角平分線方向,為了便于分析,設此時兩繩之間的夾角為θ,C船速度方向與纜繩CA的夾角為α,C船速度方向與纜繩CB的夾角應為θ-α,C船的速度為vC,由題意知
vCcosα=vA
(1)
vCcos(θ-α)=vB
(2)
因
vA>vB
有
即C船的速度方向靠近CA,如圖3所示.

圖3
A,B兩船速度差值越大,C船的速度方向將會越靠近纜繩CA,當滿足
vAcosθ=vB
(3)
由式(1)、(2)、(3)可求得α=0,C船將沿纜繩CA運動,且vC=vA.
(3)再增大A船速度,若兩拖船滿足
vAcosθ>vB
(4)
情況又如何呢?
由式(1)、(2)、(4)得
vCcosαcosθ>vCcos(θ-α)=
vCcosαcosθ+vCsinαsinθ
結果
vCsinαsinθ<0
因sinθ>0,有sinα<0,即
α<0
即表明C船的速度方向應在兩纜繩夾角之外.
綜上所述可知,C船速度可大于或等于兩船速度,即一定不小于A,B兩船速度,選項B正確;而C船的速度方向則取決于兩船的速度大小關系,當vA(vB)cosθ
接下來,不妨再分析一下,若保持兩拖船速度不變,隨著兩拖船的運動,兩拖船間距離增大,兩纜繩間的夾角也將增大,C船的速度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1)若C船速度方向原來在兩纜繩之間,隨著兩纜繩間夾角的增大,vC與纜繩間夾角增大,由于拖船速度大小不變,可知vC將增大;既然C船速度方向原來在兩纜繩之間則應有
vA(vB)cosθ≤vB(vA)
隨著θ的增大,上式仍然成立,小船將仍在兩纜繩之間運動,但C船運動的具體方向將有所變化.
(2)若原來C船速度方向在兩纜繩夾角之外,即vA(vB)cosθ>vB(vA),隨著兩纜繩夾角θ的增大,當滿足vA(vB)cosθ≤vB(vA)時,C船將回到兩纜繩之間運動.且C船的速度大小先減后增.至此,有關C船的速度的解釋就比較完整了.
其實,生活中拖船和駁船運動的真實情況并不是這樣,為了拖船和被拖駁船都能穩定的前進,拖船和駁船的速度大小和運動方向其實都是相同的,如圖4所示.

圖4
本題貼近生活,情境較真實,由于題所給插圖和兩根繩子吊住一物體的平衡問題非常相似,不少同學在解題時,混淆了運動和力,把兩者進行了錯誤類比,認為C船速度是兩拖船速度合成,由于纜繩夾角未知,故C船速度可大于或小于A和B兩船速度,其方向一定在兩速度之間,從而錯選A,D;有些同學想到運動合成和分解,但在平時的練習中接觸的大多的是繩拉兩個物體間的關聯速度問題,而在本題中出現了3個物體,速度分解圖容易畫亂、畫錯,造成錯解;也有同學認為在生活中沒看到拖船在纜繩夾角外情況,就憑經驗直接選了D.
本題的難點和亮點就是C船速度方向的判斷,能否正確解答此題可甄別學生對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掌握的熟練程度,以及解題中思維的發散度和靈活度,該題具有較好的高考選拔功能,實屬一道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