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國,曾廣鴻
(1.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廣東 廣州 510030;2.廣州市房地產測繪院,廣東 廣州 510030)
地形地籍測繪項目精細化管理研究與實踐
胡大國1,2,曾廣鴻1
(1.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廣東 廣州 510030;2.廣州市房地產測繪院,廣東 廣州 510030)
針對地形地籍測繪項目的特點,結合廣州市中心城區地形地籍成果更新項目管理實踐,探討了地形地籍測繪項目精細化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在項目的初期,精心設計整個項目的管理構架,引入過程監理和數據建庫機制;在項目實施中,成立聯席工作小組,從技術審核、進度控制、質量控制等方面提高項目的執行力;通過周期性溝通協調、人員及設備投入核查、合同約定等手段,有效保障項目的進度和質量,使廣州市中心城區近700 km2的1∶500地形地籍成果更新項目順利完成。
地形地籍測繪;精細化管理;項目監理;質量控制;數據建庫
地形地籍測繪項目精細化管理的探討通常是以項目承擔單位的角色進行,很少以項目建設單位的角色對項目整體管理進行探討。目前,隨著資金的增加、作業范圍的擴大、生產內容及技術要求增多等,項目管理難度急劇加大,主要體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傳統項目相比,地形地籍測繪項目工作量大,數據種類多,常常涵蓋地理信息采集、數據建庫、三維建模等內容。
2)財政項目工期要求嚴格,項目進度、資金支付與年度預算一致,項目難以延期。
3)參與實施的單位多,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多方協調工作多、難度大。
4)作業區域廣且分散,難以實地執行檢查;通訊實效性強、成本高。
針對當今項目復雜、難以控制的特點,引入精細化管理理念,以項目業主方、決策者的角色進行地形地籍測繪項目的管理,能確保項目按期、保質、高效完成。
項目管理,是指項目管理者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運用系統工程的觀點、理論和方法,對項目涉及的全部工作進行管理[1]。精細化管理原本是企業管理的概念,是一種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通過規則的系統化和細化,運用程序化、標準化、數據化和信息化的手段,組織管理各單元精確、高效、協同和持續運行[2]。精細化特征包括3個方面:①精是做精、求精、追求最優;②細是做細,把工作做細,流程管細;③嚴就是執行,對制度和流程的嚴格執行與控制。地形地籍測繪項目精細化管理,是從項目招標開始,以招投標文件、合同為基礎,在引入第三方監理和數據建庫的基礎上,使項目工期準時、質量過硬、成本可控,主要涉及項目設計、管理組織機構的高效運作、投入管理、技術管理、質量控制、進度控制、成本控制等內容,具體如圖1所示。

圖1 精細化管理組成
1.項目設計精細化
精細化設計項目是成功的基礎。地形地籍測繪項目一般包括生產作業、過程監理、成果檢驗、數據建庫、資料歸檔幾個階段,漫長而艱辛的內外業生產過程,很少受到領導和其他業務部門關注,而數據建庫是對全部成果的展示與應用,它將數據應用前置,與其他業務無縫銜接,可彌補傳統測繪項目設計上的不足。《廣州市測繪管理辦法》規定“使用100萬元以上財政資金的測繪項目應當進行測繪工程監理”。目前,稍有規模的測繪項目財政預算遠超過100萬元,因此必須有監理單位實現項目的全過程監理,控制項目進度和質量[3]。
具有過程監理、數據建庫階段的地形地籍測繪項目管理是傳統項目的延伸與發展,是地形地籍測繪項目精細化設計的核心。整個項目涉及業主單位、生產作業單位、監理單位、建庫單位、檔案管理單位等多個單位和部門,其多方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項目各方關系圖
從圖2可知,業主單位與監理單位、建庫單位是委托與被委托的關系、授權與被授權的關系[4]。業主單位在項目管理中處于核心地位,溝通協調、整體控制,具有最終決策權,對項目的影響最大。在數據檢查中,建庫單位與監理單位職能存在部分交叉、重疊,有利于控制成果質量。各個單位的職責見表1。
2.管理組織構架精細化
作為地形地籍測繪項目實施,需要強有力的執行。為提高技術、管理相關要求的傳達效率和準確性,從投標文件承諾投入的專業技術人員中抽取少數人員集中辦公,成立聯席工作組,作為項目的“指揮中心”,起到上傳下達的橋梁作用,實現聯席工作會議制度與會議紀要的常態化。在抽取人員時,綜合考慮職務、專業、學歷、職稱、性別等因素,其原則是人員穩定,利于項目推進,見表2。

表1 項目各角色職責表

表2 聯席工作組成員抽取考慮的因素
3.投入管理
項目的投入是項目產出的保證,沒有良好的投入,項目就沒有保障,也很難成功。目前,在測繪行業中經常出現投標承諾與實際投入不一致,這要求業主單位必須核查,使人員、儀器設備投入落到實處。當然,核查乙方承諾的投入是一把“雙刃劍”,項目開展初期需要核查,督促乙方按標書盡快投入人力、物力,項目正常開展后應減少核查次數,否則可能干擾正常的項目開展。儀器設備的投入主要包括全站儀、GPS接收儀、測距儀、水準儀、計算機、車輛、照相機、打印機、繪圖儀等,要求測繪儀器必須在鑒定有效期內,其中車輛不是測繪儀器,但是在項目開展中有重要作用,必須作為設備投入進行核查。
根據Brooks法則[5],在項目初期必須核查乙方是否按照標書承諾實際投入,以避免項目后期難以追加投入的情況,因此在開展初期核查力度大、效果好。
4.技術管理
(1)技術審核精細化
經過討論、審核、審批的技術文檔是項目開展的依據,為保證技術文檔的專業性和可操作性,一般由作業單位起草,監理單位審核,再由聯席工作組成員共同討論,作業單位再根據審核意見、討論意見修改,最后報業主單位審批,如圖3所示。

圖3 技術文檔審批流程
聯席工作小組成員進行專業結構綜合,經過“頭腦風暴”發散思維討論,而后統一匯總,使其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再經過專家審核,然后報業主單位批準,技術文檔予以確定和全面推行。技術文檔的審核流程合理、執行嚴格是項目推進的依據。對技術性強的項目經過專家審核或方案論證后,從技術方面可規避風險[6]。
(2)技術培訓精細化
技術培訓的目的是項目參與人員熟悉具體情況、基本要求,掌握技術規范、技術要求,在項目實施中正確運用、把握技術要求。技術培訓要求必須全員參與、注重效果。為此,在培訓的每天上下午進行兩次簽到,憑有效證件予以核實。培訓后從每個單位抽3~5名代表參加考試,人員名單在考前幾分鐘宣布,以防培訓人員無形中“縮水”,達不到全員培訓的目標。考試完畢現場閱卷,對各個單位進行考分排名,并一一解讀錯誤,強化培訓效果。精細化管理講究執行力度、講究細節,細節決定成敗[7-8],每個管理環節都需予以重視。
5.進度控制精細化
招標與項目實施的快速銜接,自中標公告之日起,就可啟動工作,項目動員會、技術培訓會在公告后應當著手開展。
地形地籍測繪工作隨著CORS、RTK、全站儀、AutoCAD、南方CASS等儀器和軟件的廣泛應用,地形地籍測量及地圖繪制的速度有了顯著提高[9],但是地籍調查是非純技術工作,進度往往難以控制,時間安排相對較長、協調工作盡可能前置。從工序上看,地形地籍測量、數據建庫是關鍵節點,且屬于技術工作,進度易于控制,應盡可能縮短工期。
如果不能及時了解項目進展,將無法了解項目進行過程中的變化。定期召開會議,經過醞釀、討論以會議紀要的形式確定工作進度節點,這是一種有效的工作方式,使項目的開展有據可依,執行更有力度。項目進度控制的方法主要有合同約定、召開工作會議、領導約談、現場檢查、電話催促等方式,前幾種管理成本較高,執行力度強,而電話催促具有提示、警示、傳遞信息及時的特點,若只是加快速度、提高項目執行力,電話的作用值得肯定,而且行政管理成本低,項目管理執行者易于實現。
6.質量控制精細化
確保工程項目的質量,是工程技術人員和項目管理人員的重要使命[1]。控制地形地籍測繪項目質量的方法主要有4種:監理單位的日常監理、業主單位派人現場檢查、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成果檢驗、專家驗收。
業主單位授權監理單位根據合同、《技術設計書》及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10-15]檢查、監理作業單位的生產過程、作業方案和成果,起到業主方在作業現場管理的替代作用[3]。若監理意見與作業單位的意見發生重大分歧,導致工作無法開展時,需要業主單位最終裁定并形成書面材料,確定如何開展工作。
業主單位派人現場檢查屬于抽查,防止監理單位、作業單位共同應對業主單位,并可一定程度上預防技術腐敗;業主單位對監理單位的檢查是監理單位開展監理工作執行尺度的“傳導器”,嚴格執行將在整個項目中產生重大作用,必要時可以使用合同約定的某些懲罰性條款約束監理單位。業主單位始終是以地形地籍測繪項目管理主體身份執掌項目的決策權,并承擔著工程失敗的風險[4]。
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檢查基本上可以衡量項目的整體質量,若審批合格,才能進行專家驗收,完成項目質量的最后一道關口。
7.項目合同(成本)控制
地形地籍測繪項目管理以合同為主線進行,合同的簽訂必須依法依規,有利于項目的開展和完成。對于財政資金項目來說,合同簽訂后,項目的總金額完全確定,業主單位很難重新申請財政經費,項目開展的所需培訓、檢查、驗收等費用在合同中明確規定由乙方承擔,避免項目執行中需重新申請部分款項。
對于項目承擔單位來說,順利得到合同規定的款項是其重要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說,款項的支付是項目推進的源動力。作為財政資金支付,在項目到達階段性目標后,需監理單位出具監理報告,認定項目實施已到達付款的要求,經過業主單位核查或組織專家驗收或者資料和成果歸檔后,支付合同相應款項。
1.項目概況
廣州市中心城區1∶500地形地籍成果更新項目由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組織實施,作業范圍為荔灣、越秀、海珠、天河、黃埔、白云6個區,地籍區108個、地籍子區663個。項目內容主要包括更新巡查、1∶500地形地籍測量、地籍調查、數據建庫,并且與廣州市公安局聯合開展門樓牌、街路巷、路燈桿、警務管轄范圍調查與采集。項目預算金額超過3000萬,按照作業區域劃分11個標段,通過公開招投標確定11個生產作業單位、1個監理單位、1個建庫單位,其中監理單位是聯合體,需具有測繪產品監督檢驗資格。項目總工期為2年,其中包括項目招投標等前期工作,實際用于開展項目的時間大約1年4個月。
2.項目投入及成果
項目投入專業技術人員500多人,其中高級職稱人員約占8.0%,中級職稱人員約占17.8%。投入GPS接收機、全站儀、測距儀近300臺,計算機、打印機及繪圖儀300多臺,車輛近40臺。這種投入相當于一個甲級測繪單位的全部投入。項目實際完成1∶500地形地籍更新測量697 km2,數據建庫更新面積1078 km2,新增調查宗地5萬多宗,數據建庫宗地總數60萬多宗,門樓牌調查58萬多條,門樓牌控制范圍采集44萬多個,街路巷調查5萬多條,采集路燈桿6萬多個。
3.項目的進度和質量
項目招標于2012年9月完成,10月正式啟動,2013年11月驗收通過,項目實施為期約1年2個月,如期完成了項目任務。項目監理按照合同及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10-15]的要求進行,第三方監理單位進行內業檢查100%,外業檢查大于20%。經福建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項目成果批合格。
1)地形地籍測繪項目的實施內容和技術要求不斷增多、作業區域變廣,資金量也在增加,引入過程監理機制和數據建庫機制進行精細化設計項目,可以大幅減輕業主單位缺少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內外業督察和檢測的情形,是項目成功的基礎。
2)成立聯席工作組,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工作會議,形成書面會議紀要或文檔作為項目執行的依據,對項目的推進具有關鍵作用。
3)引入精細化管理理念可以加快地形地籍測繪項目進度、提高成果質量。盡管關于精細化管理理論及建設處于探索和研究階段[2],但通過項目精細化管理實踐積累經驗,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1] 王超.項目決策與管理[M].北京: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1999.
[2] 李節嚴,孫巍,裴蓮蓮.以勘察設計測繪行業信息化促進城市精細化管理——以北京市勘察設計測繪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例[J].北京規劃建設,2011(3):92-94.
[3] 孔祥元.測繪工程監理學[M].2版.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4] 沈陳華,余立新.城鎮地籍調查工程建設社會化監理機制研究[J].地理空間信息,2007,5(1):114-116.
[5] 弗雷德里克·布魯克斯.人月神話[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6] 蘇京平.建筑變形監測項目的風險管理[J].測繪通報,2013(8):113-117.
[7] 汪中求,吳宏彪,劉興旺.精細化管理[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8] 汪中求.細節決定成敗[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
[9] 李孝玲,李太平,范曉楓.DJC200與CASS7.0成圖性能的比較[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2,35(12):198-199.
[10] 國家測繪局.CH/T 2009—2010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測量(RTK)技術規范[S].北京:測繪出版社,2010.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CJJ/T 8—2011城市測量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12] 國家測繪局.GB/T 20257.1—2007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S].北京:中國標準化出版社,2007.
[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TD/T 1001—2012地籍調查規程[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TD/T 1014—2007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技術規程[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15] 國家測繪局.GB/T 24356—2009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S].北京:中國標準化出版社,2009.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e Sophisticated Management of Topographic and Cadastr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oject
HU Daguo,ZENG Guanghong
P208
B
0494-0911(2014)11-0102-04
2014-02-13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3BAJ13B00)
胡大國(1972—),男,湖南張家界人,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土地調查和測繪項目技術管理工作。
胡大國,曾廣鴻.地形地籍測繪項目精細化管理研究與實踐[J].測繪通報,2014(11):102-105.
10.13474/j.cnki.11-2246.2014. 0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