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禎 LIANG Shao-zhen;范亞楠 FAN Ya-nan
(泊頭職業學院,泊頭 062150)
(Botou Vocationa1 Co11ege,Botou 062150,China)
在高等職業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活動中,恰當的運用案例法,既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又可以錘煉思考能力。在教學實踐中,一線教師運用案例法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高等職業教育,簡言之,就是依托現代職業教育理論和崗位技能塑造要求,培養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獲取技術應用能力為目的,具有扎實基礎理論知識、純熟技術應用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教育形式。
總括而言,高職教育具有如下特點:①學生來源多元化,學習能力不一而論。高等職業院校學生以高考選拔、單招、對口招生等多種途徑并舉接受高等教育。單招和對口招生入學考試難度不大,并且高職學生以中職、職高畢(肄)業學生為主,整體學習能力不能樂觀待之,學生價值取向更趨多元化。②學生自主性強,自學自控能力差,學習效果差異大。學生自學能力不等量齊觀,學習主觀性強弱有變,學習效果差異較大。③集中理論教學時間較短,任務量大,以培養實踐操作能力為主。高職學生培養以技能掌握為目的,并不表明理論教學可有可無。高職院校依據人才培養方案在特定學期時間段組織精干師資力量,依照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對學生進行集中理論教學,夯實專業和職業理論基礎。④結果考核嚴苛。對學生進行集中時段理論教學之末,并組織相應的結果考核,公平起見,形式較為嚴謹,要求比較嚴格,側重理解和實際運用。建議推行等級評估考核法。根據學習板塊分析,將被考核內容劃分為相互獨立的若干模塊,在每個模塊中用清晰而明確的語言描述出考核標準。與此同時,將標準劃分為四個等級,分別是: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教師依據學生的教學過程實際表現,對每個模塊的結果達成情況和完成程度進行序列科學評估。然后進行等級歸類,便構成該學生的考核成績。
2.1 案例 案例這個詞,首先源自于醫學,原始意思是代指醫案或個別病例,具體來說,就是對病人病情的會診和判斷、以及綜合處理方法的文字記錄。而關于旅游管理的案例,至今仍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名詞。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認為:旅游管理案例是對某一特定(宏觀或微觀)的旅游管理活動的內容、情景、過程及結果進行客觀描述或介紹的文體,具有明顯的敘事風格,需要體現故事性和教育性。
2.2 案例法教學 案例法教學就是通過一個相關學科具體情境的客觀描述,引導學生對特殊情境進行充分討論并有所受益的教學形態。其是一種具有啟發性、實踐性的教學過程,對于提高學生整體和個體素質具有較大效用。實施高職類旅游管理案例相關教學,就是為了探索旅游類管理活動之規律,研究旅游實踐的多種形式,把握其方法、技巧,極具其現實意義。
本文結合旅游管理專業基礎課《管理學原理》中,決策一章之具體事例來加以說明。
3.1 決策 決策是管理工作的本質。管理的各項職能都離不開決策。那么何謂決策?管理學界對于決策之定義可謂百家爭鳴,眾說不一。筆者認為,決策是指決策者為達到預期的目標,對若干備選行動反案進行綜合比較并最終拍板實踐的過程。簡而言之,就是“多中選一優”。
3.2 案例法教學示例 題目:青藏鐵路為何優先開工?
為使鐵路從內地修到拉薩,共有四種方案可供決策。鑒于青藏鐵路投資少、里程短、工程量小、建設速度快、安全度高等優勢在四種方案中勝出,得以順利開工,并于2005年12月全線貫通。此案例邏輯清晰,說服力強,非常鮮明的突出了決策的本質:多種方案中,多利相權擇其重,多害相權擇其輕。學生較易理解和接受,教師再輔之視頻材料,有效地擴充了學生知識儲備,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和實效性。
3.3 案例法教學之效用 ①課堂教學活學活用。在旅游管理《管理學原理》的上課過程中,實踐的無限性和學生個體接觸社會相關實踐的有限性是一對矛盾。如何破解這對矛盾,案例法教學就是一劑良藥。②有效提升學生智慧能力。教學課堂運用案例法,總是以帶著問題的面貌出現。在問題導引下,學生頭腦加工后即可加深相關智慧力。③加強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和推廣案例法,可以有效改變純理論灌輸的窘迫局面,師生互動得以加強,教中學,學中教,教學相長。學生在研判案例和討論環節發揮主體作用,而教師扮演“策劃”和“監督”的角色,因勢利導,掌控方向,兩者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3.4 案例法教學的實施 實施案例法教學,秉持從特殊到一般的認知順序,應遵循如下步驟:①閱讀案例。對于案例法教學,應在課前先將所選用案例梗概用口授或者現代信息手段提前讓學生知會,使之課前做好相關信息獲取準備。并查閱相關材料和信息自我充實案例背景,做到熟稔于胸。教師在引導環節,加強現場管控,明確案例重點及核心,做到思考指向性明確,有的放矢。②討論和交流。要做好學生分組和小組討論控制引導,以及群體交流的節奏和效果。學生分組,可以充分尊重學生個體意愿,自由組合,但應兼顧宏觀把握,不可放之任之。應充分考慮學生表達能力、協作能力加以調配。小組成員不宜過多和過少,6-8人較為合適。小組討論控制引導為案例法教學的重要一環。教師角色應該加強控制管理。交流完畢,還應鼓勵其他成員作補充發言,實施頭腦風暴,做到查漏補缺。③案例法教學測評。教師主體在討論和交流后應該及時進行總結。客觀的測評方法就是學生在學習“特殊”案例后,能否將知識轉化為“一般”原理,并活學活用。
3.5 需要注意的事項 ①確定案例。課堂所確定案例一定要有典型指導作用,務必要典型和真實,真實性是案例法教學的基礎,典型性側重于其指導作用。關于案例的時限,最好發生在當下,為難點或熱點,為大家所關注和熟悉。②學生分組要素考慮。對于小組的組合與搭配,教師在事前需要考慮周到,應兼顧性別、愛好及性格類型、年齡段差異等多方面因素。③教師角色。教師個人或教學團隊在案例法教學實施過程中建議不要應直接參與學生分組討論和交流,應扮演好控制和引導角色,宏觀掌控學生討論方向,關鍵時刻可以指點迷津。
筆者結合在區域性高等職業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課堂教學的微薄經歷,深刻剖析自我得失,側重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注重書面知識向學生個體實際能力的轉化,從而引導學生改變自我學習習慣,更新學習理念,并探究教學中運用案例法教學的方法和技巧。但是由于學校基礎設施條件所限,案例法教學的所有功用仍然有待深度挖掘。總體來說,在高等職業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理論教學過程中運用案例法教學,仍處于摸索階段,以期在探索中規范和完善。
[1]皮連生.教育心理學(第三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439-442.
[2]周三多,陳傳明,魯明泓.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四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247-253.
[3]新華網青藏鐵路特別專題:http://www.xinhuanet.com/po1itics/qzt1/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