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元君ZHENG Yuan-jun
(廣東省華立技師學院,廣州511325)
近年來,倡導教學改革呼聲不斷,希望教育教學能夠與時俱進,滿足學生求知欲的同時,還要注重興趣教學。體育教學也隨著改革的大潮的來臨,凸顯出教學模式的缺陷及不足。學校體育教學應吸收新的培養模式,改善以往陳舊的課堂教學,將教學和學生的興趣緊密的結合起來。適應于社會的發展,并于市場積極有效的接軌。
1.1 教育觀念一成不變 追溯歷史,由于教育觀念陳舊,體育教學一直沿用老的教學模式及課程設置。雖然一直強調發展內涵,但卻忽視了向外的拓展及融合一些新的模式。一味的追求質量的提高,忽視了學生內在興趣的需要,從而造成體育教學與現實需要形成了對立的矛盾。形成了學生“無意”,教師“強調”的僵局。此外,體育教學在不同學校所受到的重視程度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從而造成了學生對自身體育素質的忽視,也造成了社會大眾對體育素質及身體素質水平的不樂觀。
1.2 忽視學生主體的需要 學生主體的需要是根據學生自身實際出發的,是具有主導性、主動性及獨立性的。雖然很多高校在體育教學中也一直在改革,強調教學應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思想觀點,但在實際的課程中未能真正的體現出來,雖然也在教學形式上一直進行改革,例如利用專選課,男女分班等教學形式和方法,但是由于教學內容與學生的主體意識是需要未能真正的做到一致性,從而未能把“學生作為主體”的這一思想貫徹落實到實處。
1.3 對多元的體育教學模式融合不足 學生體育社團是基于學生共同興趣愛好,共同發展愿望的基礎上,自發開展以“自我管理,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為宗旨的非正式群體。它不受年級、專業、系部、性別等的約束,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教學,不受課程的設置,課程計劃的嚴格控制,可以按照學生的總體的評價水平進行課程的調整及課程難度的調整,隨意性強。能夠更廣泛的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進行調整,對學生身體素質提高起到重要作用。而對于日常的體育教學卻往往只是注重課程自身的設計,忽略了體育社團的重要作用。
學生體育社團作為學校體育文化傳播的載體,隨著高校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體育社團的發展也日趨蓬勃。其數量和質量也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的增加及更新。而且覆蓋面廣泛,活動也很頻繁,學生能夠通過社團中的活動鍛煉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筆者對部分學院進行調查,數據顯示近7成的學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各種類型的體育社團,為學校的體育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充分利用業余時間,促進學生對體育的興趣
體育社團的蓬勃發展,吸引了很多有共同興趣的學生加入到共同的團體中,甚至有部分雖然不一定喜歡,但是看到其他的同學積極參與,也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走了進去。社團組織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大家學習相關的體育知識,專業的技能以及參與不同類型的比賽。激發學生的興趣,改變原有的作息規律,將他們從“網游的世界”中走到“現實的競技”中來,帶著社團中的很多疑問到體育教學上,達到自我主動學習,產生學習興趣。
2.2 促進體育教學學生集體意識及團隊合作的形成
學生體育社團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加強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從組織活動及開展中增加學生的組織和策劃能力,學生的課余時間充分利用,能使學生更多的參與到集體的活動中,不僅僅是活動的參與人,更是活動的“誕生者”?;顒拥某蓴∨c否關系者社團的每一位成員,使學生在參加活動的無意識中提高自身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的精神。通過體育教學及指導學生參與活動,使學生了解更多提高集體意識及團隊合作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說體育社團提高學生在體育課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形成速率;而體育教學又可以為體育社團提高方法和指導,兩者相輔相成。
2.3 提高體育課堂教學學生認識自我,擴展自我,完善自我
可以說,體育教學是體育社團的基礎,無論是組織方法和模式都是體育社團形成的一個基礎,是補充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手段。體育教學中給學生帶來了大量的啟示,能使學生更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促使學生更想體驗自身價值,從而促進學生開始創立或參與體育社團的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實現德、智、體、美的培養目標。同時通過社團研討和交流活動,更能使學生認識自我,擴展自我,完善自我。
2.4 增強體育課堂教學學生心理適應能力
體育課堂教學還有對學生心理適應能力的培養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逐年的增加,就業的形勢不樂觀,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體育課堂能緩解學生的部分壓力,但是不能長時間的進行,而體育社團卻能長時間的保持,通過各種活動可以更好的為學生緩解緊張情緒,提高學生的心理的適應能力,促進學生正確面對競爭的健康心理的形成。
體育社團雖然在體育課堂教學中的作用顯著,但其自身也存在著以下問題,從形式上來說,社團的形成是非正式的,是學生自發的組織。由于學生自身的畢業導致了體育社團存在不穩定的因素,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新興的體育事業的建成,個別熱門的體育項目給體育社團的發展來了發展不平衡的因素。另外,學校的基礎設施不完善,例如:場地、經費、專業的指導老師的配備等。
總之,高校體育社團從其內涵及自身特點,無一不為體育課堂教學服務,不僅能更好的完成體育教學目標,更能實現體育課堂教學的目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更好的展現自我,提高自我。雖然體育社團并不完美,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如何使其更好與體育課堂教學所用,如何更好的與體育課堂教學對接,就成為實踐中的課題。我們相信,我們的體育教學事業一定能突破瓶頸,改革成功!
[1]靳淑玫,呂曉林.關于加強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探討[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6(04).
[2]王力軍.高校體育教學中的計算機輔助軟件開發與應用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6(11).
[3]鄭建祥.高校體育教學的以人為本理念分析[J].甘肅科技縱橫,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