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凱 LUAN Kai;黃芳 HUANG Fang;陳建新 CHEN Jian-xin
(常州交通技師學院,常州213016)
近年來,受石油價格上漲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其中增長最快的能源技術就是光伏發電。目前國內以無錫尚德、常州天合為首的太陽能電池企業共有近500家,主要以生產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為主。如何結合企業的發展需求,培養出適合企業所需要的各階段的“太陽能電池制造工”,使常州交通技師學院太陽能專業人才的培養做到以市場為導向,以就業為載體,真正實現校企無鏠接軌。
所謂光伏是指光生伏特效應,即利用太陽光射到硅材料上產生電流直接發電,通稱太陽能光伏技術。光伏產業是指以硅材料開發利用形成的產業鏈條,完整的太陽能產業鏈是由高純多晶硅制造(薄膜硅生產)、單晶硅棒拉制/多晶硅錠鑄造、硅片切割、太陽能電池片生產、電池組件封裝、光伏發電組件系統集成等環節組成的。其中上游主要是多晶硅和薄膜硅的生產;中游主要是太陽能電池片、電池組件的生產,下游主要是光伏電站建造和相關生產設備的制造。而我國光伏企業的生產主要以中游產業鏈為主。在電池片生產過程中,由于許多設備需要進口,資金門檻相對較高,而對硅片的切割厚度及破片率等的要求也相對較高,特別是太陽能電池片制造、組件的生產都需要較高的技術和很強的責任心。因此,企業在招聘員工時,應把工作責任心作為決定應聘者或者員工去留的最基本要求。
2.1 三段式培養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一年基礎,一年技能,一年頂崗實習”這種“三段式”職業教育的培養模式,以為生產一線培養技術應用型、管理型和創新型為教育的目標,目前被大多數中等職業院校采用,在教學過程中,切實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培養,按照職業活動的特點設計教學方式,加強實訓環節的教學,使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和企業的需求,有效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新能力。
2.2 文化課為專業基礎課服務、專業基礎課為實訓課服務 如何加強學生對專業的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年利用學校立體的實習實訓設備,讓學生在仿真的環境中,通過對生產線、工藝規范等的了解,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需要學什么,激發起學習的愿望。第二年結合企業的需要,進行理論、實訓交替的教學,以工作過程為系統,技能引領成才,企業文化同步進行。第三年進入企業實習就顯出了就業優勢,很多人實習沒結束就被企業預先聘用。
2.3 課時比例安排合理,學生走的進、出的來 中職學校的課程總體結構分為三大模塊,分別是文化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技能課程模塊。文化課程模塊是針對所有專業的學生,是培養學生文化素質的課程,也是中職學校必須開設的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主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課程的設置必須緊貼本專業的基礎理論和發展趨勢。技能課程模塊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對專業理論課程的實踐。
該院開設的“太陽電池制造工”專業,培養的學生既要能在生產一線進行太陽能電池片的生產,又要能進行電池組件的組裝。這就需要我們對平時的教學進行科學安排,一方面根據“太陽電池制造工”的要求,加強學生的焊接規范動作訓練,提高焊接技巧,降低電池片的破片率;另一方面要提高學生對電路圖的識讀能力、檢測能力,保證電池片組件生產的正確率。太陽能電池制造工從事的工作主要包括:①使用焊接機、電烙鐵,把互連條、導線焊在單體電池上,并測試電性能;②使用工具將單體電池連接成電功率組件,并封裝成組合板;③使用工具和儀器、儀表將組合板串并聯成方陣,并測其電性能。電子設備裝接工從事的工作主要包括:①使用工具畫釘樣板圖,捆扎導線線束;②使用工具將導線進行剝頭、沾錫;③使用設備或工具,將元器件進行成型、沾錫;④使用自動插裝機或人工在印制電路板或基板上插裝元器件;⑤使用波峰焊、浸焊設備或電烙鐵焊接元器件和導線;⑥使用繞線槍或工裝繞接或壓接導線;⑦使用工具裝配電子設備的組件、部件和整機。
如何將兩者科學地整合,我們的做法是:第一階段學基礎,第二階段校內實訓圍繞太陽能電池制造工為主線,兼顧電子設備裝接工的基礎實訓;在第五學期的校內一體化強化實訓中以電子設備裝接工為主,爭取為學生一次性通過技能鑒定考試創造條件,同時兼顧太陽能電池制造工實訓項目的鞏固,以利于就業上崗;第三階段(第六學期)校外企業工學交替(頂崗實習)學習。通過幾年下來的實踐和摸索,最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同時因為學生掌握的技能得到了拓展,得到用人單位的認可,絕大部分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很快成為企業的熟練工,實習結束后被企業所接收。
4.1 師資所具備的條件 職業院校對專業教師要求更高,需要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操作能力的雙師型教師,目前我校光伏專業的教師是電工電子類專業,對光伏的理論和工種技能都要進行再學習、再培訓,通過企業實習,熟悉企業在用工要求、工藝流程、企業管理等諸多方面的要求,實用技術的掌握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提升,但要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全面提升需要幾年的規劃實施。
4.2 設施設備的保障 教學實訓設備由電工電子實訓和太陽能光伏實訓兩部分組成:電工電子實訓部分具有電工技術基礎實訓和電工基本技能實訓的功能,用于電工電子基礎部分的訓練,實訓設備按照《中等職業學校電工電子類專業實訓基地設備基本配置推薦標準》來配置。太陽能光伏實訓部分具有能夠生產太陽電池組件的生產設備,參照光伏企業太陽電池組件生產車間的設備來添置,包括分揀臺、單焊和串焊工作臺、疊層臺、小型層壓機和與生產配套的輔助設備,因太陽電池組件的檢測設備成本較大,不一定必須添置,通常可以將壓制成型的組件送企業檢測來確保組件的質量。
4.3 教材建設 生產工藝作業指導書是對照企業生產工藝流程的課程,以企業對新職工上崗培訓的教材加以參照和優化,組織教師根據專業課程設置先編寫課程大綱,根據學生對知識難易程度的接受能力,對現行出版物內容進行運用知識點的剝離、取舍和重組,形成校本學習資料。
太陽能專業的教材即借鑒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開設了《太陽能光伏概論》、《太陽能光伏電技術》、《太陽電池材料》、《太陽能工程施工技術》、《太陽能產品營銷策略》等課程,但是《太陽能電池檢測(電子測量)》、《太陽能組件生產工藝》等教材目前沒有發行,這就迫使學校要堅持自行開發課程體系教材來加以彌補。
4.4 科研與耗材的利用 在校內實訓過程中,對學生實操過程中產生耗材費用是很可觀的,比如容易失效且易損的單晶片的價格每片現在達到11元,而企業大量的購入價格在7元左右,雖然實訓初期有模擬片和無功率片替代,但實際使用正品時破片率是很高的,在單焊和串焊的實訓流程以后,這些材料如不加以利用,浪費是顯而易見的。若將學生加以引導,在后期熟練時將成品轉化為可以利用的科研原材料,實訓的成本就會降低。學校以光伏組件壓制成型為基礎,由此拓展出來的以太陽能光伏發電電源為系列的燈箱(光帶)照明、路燈、教練場地光控測試等科技制作項目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真正地體現了學產研一體的理念。
[1]中國教育報,2008-1-25(1).
[2]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S].
[3]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