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卉LI Hui
(西安翻譯學院基礎課部,西安710105)
相對于專利權的正當行使行為,專利權濫用行為是指專利權人為了獲取某種利益或達到某種目的,在行使專利權時違反法律原則或相關法律規定,對其他市場競爭者或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已經造成或者即將造成損害的不正當行使權利的行為。這種濫用權利的行為不利于市場競爭環境有序健康的成長,也不利于相關產業經濟的發展,更不利于推進科學技術的創新,所以非常有必要對此種行為進行有效規制。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以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專利權濫用行為的表現形式也呈現多樣化。第一,專利權人拒絕許可專利權的行為。專利權人獨占專利,進而形成了壟斷地位,這種不合理的利用本身權力的行為,構成了專利權拒絕行為,這種行為拒絕向其競爭者許可實施其專利技術,以保護自己的壟斷利益。以長遠的目光來看待這種行為,就會發現這種行為不僅損害了同行業競爭者、廣大消費者的權益,還減少了企業之間進行技術合作的機會。因此,這種行為違背了國家當初創設專利制度局的初衷,不利于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第二,專利權人的搭售行為。專利權濫用的表現之一為把專利和一些其它產品捆綁銷售的搭售行為。這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行為。這種濫用專利權的搭售行為也可以理解為捆綁銷售行為,具體是指專利權人濫用自己專利權的獨占專有性,進行相關商業活動。第三,專利權人的專利阻礙行為。這種行為是指專利權人濫用專利技術的優勢地位,對處于市場競爭劣勢地位的交易相對人設置專利障礙,禁止其進行技術升級或相關產品研發,以維護自己的競爭優勢①。因此,專利權人利用行業標準,阻礙他人進行產品生產,比如他的專利產品在市場上還沒有替代產品或短時期內無法攻克技術難題時,就索取高額的專利許可費用或提出苛刻的專利許可條件以限制競爭。在我國,這是三種比較常見的濫用權力行為。其它一些行為,比如,濫用救濟權、轉售地域限制、回授等,都是專利權人濫用權力的行為。
我國的《專利法》《合同法》《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反壟斷法》等,都涉及到了有關專利權人濫用權力的行為,并給出了相關規定。筆者主要從《反壟斷法》規定的角度,談一些自己的看法。①法律規定過于簡單。我國現行《反壟斷法》僅用第五十五條對知識產權濫用問題作了較為簡單、原則性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容易使社會公眾產生模糊理解,難以全面、合理地規制專利權濫用行為。比如,《反壟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前半句:經營者按照有關知識產權法律、行政法規的相關規定行使其知識產權的行為,不受反壟斷法規制。知識產權濫用行為適用于我國現行的《反壟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這條規定對這一問題只做出了較為單一的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容易使社會公眾產生模糊理解,難以全面、合理地規制專利權濫用行為。根據這條規定,專利濫用行為不適用于《反壟斷法》。這種看起來沒有違反《反壟斷法》的行為,實際上已經構成了不正當競爭,形成了壟斷行為。法律的漏洞給了某些市場主體有了可乘之機,給市場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所以,依法行使的各種權力并不絕對是《反壟斷法》適用的特殊例外②。②專利權濫用行為的法律責任及其懲罰措施的缺位。首先,《反壟斷法》第七章規定,構成壟斷行為的經營者,應該承擔這樣的法律責任: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罰款,責令停止實施集中以及限期轉讓營業等③。這些規定存在著懲罰力度過輕,威懾力不強的缺陷。其次,《反壟斷法》第五十條只是大概地規定了專利權濫用行為的市場主體的民事責任③。在現實生活中,當執法人員依法對此操作時,沒有一個很具體的標準。最后,《反壟斷法》沒有規定,如果市場相關主體濫用專利權,就被施以刑罰。
在知識產權中,專利權與著作權、商標權相比而言,其濫用現象比較普遍且危害性大,會損害我國市場競爭秩序,阻礙科技的創新進步。因此,如何完善我國專利權濫用的反壟斷法律規制就具有非常緊迫的必要性。
①借鑒國外有益經驗,制定具體的反壟斷操作指南。由知識產權濫用行為產生的壟斷問題一直是國外反壟斷法律制度的研究重點,歐盟、美國在長期的立法、司法實踐中就制定了一些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規范,比如歐洲的《技術轉讓規章》、《技術轉讓協議成批豁免規章》、美國的《反托拉斯法與知識產權:促進創新和競爭》的報告、《知識產權許可的反托拉斯指南》等等。這些規范既可以適應多變的市場環境、政策形勢,及時作出調整,也有利于廣大公眾理解原則化的法律條文。因此,我們可以借鑒、參考美國和歐盟有關知識產權領域反壟斷法律來完善我國的法律法規。具體來說,首先,要制定具體的反壟斷操作指南,就要先肯定專利權是一種合法的壟斷權利,維護其獨占專有性,但不能對其過分保護,不能任由專利權濫用從而損害其他主體的合法利益。其次,《反壟斷法》應該和濫用專利權的市場環境聯系起來,奠定專利權濫用的反壟斷法律規制的理論基礎。再次,吸收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立法、司法經驗,改造它們的相關條款。比如,可以將專利濫用行為概括為以下幾種方式:第一,能夠得到完全豁免的行為;第二,能夠部分得到豁免的行為;第三,完全不能夠得到豁免的行為。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市場瞬息萬變,我們不能把所有的情況有效預測出來。這就需要我們在原有條款的基礎上添加保底條款,這樣才能科學、全面地規制專利權濫用行為。
②完善專利權濫用行為的法律責任及其懲罰措施。首先,要想徹底解決專利濫用行為的問題,國務院反壟斷機構應對有專利濫用行為的市場主體采取強制性措施。雖然有相關法律作為支撐,但是一般情況下,與專利濫用造成的影響來說,像目前只對相關市場主體進行罰款,未免讓人覺得處罰過輕。所以,應當由國務院反壟斷機構來對專利濫用的市場主體作出懲罰。當然,國務院反壟斷機構的權力也不能濫用,要適量、適度的利用國家賦予它們的權力。其次,完善專利濫用的民事及刑事責任制度。現行《反壟斷法》對專利濫用行為的處理方法太過單一,不能夠適應多種多樣的專利濫用行為。除了對專利濫用行為的市場行為主體進行相關罰款外,筆者認為對違法情況情節較重的,還應采取刑法措施。有些學者認為這樣會造成對同一行為進行雙重處罰的情況,所以不建議設置財產刑。但是,針對本國的市場環境來說,筆者認為還應該設立相關刑法,來抵制專利濫用行為異常猖獗的現象。
在現今這個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的時代,專利技術常被一些跨國壟斷企業用來控制我國市場,我國產品的創新發展受到了很大限制。所以,利用法律的工具對專利權濫用行為進行規制,不僅能夠解決專利權人自身利益和國家社會利益之間的矛盾,還能夠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公平、正義,促進經濟的繁榮發展。
注釋:
①陽東輝.專利阻滯的負效應及其法律規制[J].知識產權,2008(4):79.
②單曉光,許春明.知識產權制度與經濟增長:機制·實證·優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265.
③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第四十六條至第四十八條.
[1]單曉光,許春明.知識產權制度與經濟增長:機制·實證·優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
[2]尚明.主要國家(地區)反壟斷法律匯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陽東輝.專利阻滯的負效應及其法律規制[J].知識產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