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森

摘要: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是基于會計信息在經濟中所起的作用而言的,可見人們對會計信息作用的認識是很深的,但對其價值研究很少,本文運用價值工程理論對會計信息進行價值分析,試圖找到會計信息的功能,通過完善和增加其功能,降低成本,提高會計信息價值,更好地為現代經濟服務和人類服務。
Abstract: Accounting is more importa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which is determined by the role of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economy. People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but rarely research for its value. This paper uses value engineering theory to carry on value analysis fo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ries to find the function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ims to reduce costs and improve the valu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achive better services for the modern economy and human by improving and increasing its capabilities.
關鍵詞: 價值工程;會計信息功能;會計信息成本
Key words: value engineering;accounting information function;accounting information cost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14-0005-03
1 價值工程原理
價值工程是一門工程技術理論,其基本思想是以最少的費用換取所需要的功能。用公式表示:V=F/C
公式中:V 為價值,F 為功能,C 為成本。
1.1 這里的“價值”與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的含義不同,它有其特殊的定義,是一種“評價有效程度的尺度”,定義為:對象所具有的功能與獲得該功能的全部費用之比。
1.2 公式里的“功能”是指產品的功能和效用等,即產品所具有的性能,也叫使用價值。功能是對象滿足某種需要的屬性,對于不同的對象有著不同的含義,如對于物品來說,其功能就是它的用途;對于企業來說,它的功能就是為社會提高產品和服務;對于作業或方法來說,功能就是它所起的作用或要達到的目的。
1.3 價值工程中的成本是指產品壽命周期的總成本,包括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產品壽命周期從產品的研制開始算起,包括產品的生產、銷售、使用等環節,直至報廢的整個時期。在這個時期發生的所有費用與成本,就是價值工程的產品成本。
1.4 提高價值的途徑:以提高價值為目的,以最低的壽命周期成本實現產品的必要功能,提高價值的途徑有5 種:①功能不變,成本降低,價值提高;②成本不變,功能提高,價值提高;③功能提高的幅度高于成本增加的幅度;④功能降低的幅度小于成本降低的幅度;⑤功能提高,成本降低,價值大大提高。
2 會計信息的價值分析
價值工程原理認為凡是為人類主體的生存和發展服務的都具有使用價值,即功能,功能是使用價值的具體表現形式。會計信息是為人類的經濟發展服務的,具有很高的使用價值,即功能,同時也有成本,另外從會計作為一種公共產品來理解也具有使用價值和成本。也就是說會計信息完全符合價值工程里的條件,即功能和成本,完全可以通過價值工程對其進行分析。
2.1 會計信息的功能分析
2.1.1 會計信息的基本功能 根據價值工程原理,價值分析的核心是功能分析,就是要對分析對象進行功能定義。這種定義不僅要定義其主要功能,還要定義其輔助功能,并列示出它們之間的關系。下面就會計信息的功能進行定義。
會計信息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它對宏觀經濟調控和微觀經濟管理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們將其作用概括如下:
①為管理者作出經營決策,加強經濟管理服務。企業將生產經營的全面情況進行搜集,整理,將分散的信息加工成系統的信息資料,傳遞給企業內部管理部門。企業管理者可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做出決策,采取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
②為投資者進行合理的投資決策服務。在市場經濟環境里,企業的資金主要來自股東和債權人,無論是現在或潛在的投資人和貸款人,為了作出合理的投資和信貸決策,必須擁有一定的信息,主要是通過會計信息了解已投資或計劃投資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③為政府部門進行宏觀經濟調控服務。國家有關部門根據企業報送的會計報表,監督檢查企業的財務管理情況;了解稅收的執行情況。
④實現現代經濟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現代經濟的特點之一是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所有者將企業委托給經營者,經營者承擔著所有者所賦予的經管責任,包括財產的保管和使用以及增值的責任,經營者是否稱職,所有者能否實現目標,完全取決于會計信息。會計向投資者提供企業受托責任的履行真實而詳細的資料,如經營者的投資方向是否正確、成本高低、賒銷業務、籌資業務是否合理,利潤總額、繳納稅款、利潤分配是否合法等等。一旦沒有會計信息,投資者將不無法證明受托者是否履行了契約承諾的責任,也就不敢將自己的資產委托給經營者管理。因此可以說會計信息的存在保障了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順利進行。
⑤推動了民主政治的發展。近些年來,空氣污染、水質變差、生態失衡、交通擁擠等社會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于是出現了社會責任會計,它要求各級政府采取措施迫使企業對社會的生存環境負責,同時通過會計信息公開,以及會計和審計的監督來證明各級政府在經濟活動中是否工作有效。可見,會計在民主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而推動了民主政治的發展。
綜合上面的作用,筆者運用價值工程的語言對會計信息進行定義:會計的基本功能就是“有利于經濟決策”。
2.1.2 會計信息的輔助功能 基本功能定義后還必須定義輔助功能,輔助功能是實現基本功能的所必需的功能。基本功能確定以后是不能改變的,而輔助功能是可以改變的。在輔助功能分析時會出現以下情況:一是輔助功能不足,影響基本功能的實現,這就需要增加輔助功能,以實現基本功能;二是輔助功能剩余,這就需要減少剩余的輔助功能,以節約成本;三是以新的輔助功能替代原來的輔助功能,從而節約成本。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總是通過對輔助功能的研究,發現是否有剩余、不足或替代的新功能,并對其進行增刪、替代來達到提高基本功能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會計信息的基本功能是通過三張會計報表顯示出來的,三張報表各有自己的功能,這就是會計信息的輔助功能。
第一是“資產 負債表”,該報表提供的信息是企業某一時點(月末、年末)的資產分布情況以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來源情況。其功能定義為顯示企業某一時點的資產和權益(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狀況。
第二是“利潤表”,該表提供的信息是企業一段時間(月或年)利潤形成以及費用支出和利潤分配情況,其功能定義為顯示企業一段時間利潤和費用的支出情況。
第三是現金流量表,該報表該信息是企業一段時間內的各項現金流出量和各項現金流入量以及現金凈流量的情況。其功能定義為顯示企業一段時間的現金流出和流入情況。
會計信息的基本功能“有利于經濟決策”是通過三個輔助功能實現的,即“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由此可以看出,只要增加輔助功能就會提升會計信息的基本功能,從而達到增加會計信息價值的目的。
2.1.3 會計信息功能的質量特征 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功能,實現其價值,會計學提出了可靠性、相關性、可比性,重要性、及時性、謹慎性、清晰性、實質重于形式和一貫性等9個質量指標。這些質量指標對于會計信息的功能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們決定會計信息功能的存亡和大小,不了解它們就不能完全理解會計信息的功能。現分析如下:
第一層次的質量指標:可靠性和相關性。它們是會計信息的基本質量特征,因為它們與會計的功能休休相連,缺一不可。假如會計信息很真實,即具有可靠性,但與經濟決策毫無相關,這樣的信息只是一堆與經濟決策毫無關系的數字和文字,毫無使用價值;反之,如果會計信息與經濟非常相關,即具有相關性,但數字全是假的,這樣的信息不但不助于經濟決策,還會造成錯誤的決策,給經濟帶來損失。可見,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決定會計功能的存在,兩者之中缺少任何一個,會計信息的功能就不存在,會計信息也就毫無價值,由此可以說明,可靠性和相關性是會計信息的兩個基本質量特征。
可靠性和相關性雖然同屬第一層次,但它們也有上下之分,應該說可靠性是基礎,相關性是基礎上的建筑物。沒有可靠性,其他的質量指標就沒有了依據,也就無從談起。就經濟決策方面來說,會計信息的可靠與否會給經濟決策帶來正面效用或負面效用,而相關性一般不會帶來負效應,頂多也是零效用,但它能影響會計信息功能的大小,相比之下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對經濟決策更為重要。
第二層次的質量指標:其他質量指標是屬于第二層次的,因為它們只對會計信息功能的大小有影響,并不威脅會計信息功能的存在。
2.2 會計信息的成本分析
根據價值工程原理,使用價值在其壽命周期都有一定的耗費,叫成本。其壽命周期分為生產期和使用期,其成本也就有生產成本和使用成本。用公式表示:C=c1+c2
公式中C為壽命周期成本,c1為生產成本,c2為使用成本。
就會計信息而言,生產成本就是會計信息的制作成本,包括收集、處理、匯總和審計等成本。會計信息從原始數據到會計報表,期間要經過收集、確認、計量、記錄、匯總和報告等過程。這就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耗費,包括會計人員的工資、計算機和財務軟件的損耗、賬簿費用以及其他辦公費用等,另外還有會計人員的培訓和出差等費用。為保證會計信息的可信度,會計報表還要經過獨立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然后才能對外報告,這就要支付審計費用。制作成本都可以用貨幣計量,也把它叫做有形成本。
會計信息的使用成本是指會計信息制作出來以后在使用過程中所產生的費用,按其是否直接用貨幣計量可分為有形成本和無形成本。有形成本包括報表的傳遞費用、放在網上的費用、資料保管費用等。無形成本是指會計信息披露以后給企業帶來的不能直接用貨幣計量的潛在的損失,主要包括:①競爭劣勢成本,它是指競爭者通過會計報表獲取更多有關企業的信息或秘密,從而調整經營策略,使企業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而帶來的損失;②訴訟成本,它是指由于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提供誤導信息等而導致對企業的訴訟,造成企業聲譽受損或增加訴訟費用等。
價值工程分析成本的目的在于成本必須與功能匹配,不是實現功能的成本必須刪掉,即使是實現功能的成本,也要進行研究,看其在不改變基本功能的情況下是否有替代品可以降低成本。
2.3 會計信息價值分析
會計信息價值是會計信息的使用價值(功能)和成本的比率,要提高會計信息的價值就是要找到提高其功能和降低成本的途徑。筆者認為增加會計信息的功能和降低成本的途徑如下:
2.3.1 擴大會計信息量,也就是拓展與經濟決策有用的信息,提升會計信息的功能,增加會計信息價值。
會計的基本功能是通過三個輔助功能來實現的,只要增加三個或者其中一個會計報表的信息量就可以增加與經濟決策的相關性。我們都知道進行經濟決策必需掌握有關人力、財力、物力、市場環境和業務管理水平等信息,但企業的三張會計報表只是提供了企業財力和物力方面的信息,而對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的人力資源,卻未能提供信息,也就是說從會計報表中看不到人力資源方面的信息。如果將人力資源的信息增補到會計報表里,就可以增加會計信息量,提高會計信息的功能,這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具體做法是對“利潤表”作一些補充,就是在該表的“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項下將“工資費用”顯示出來,并另設置一張“工資費用附表”,用來說明“利潤表”中“工資費用”的詳細情況。附表列示如表1所示。
表1按部門、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一般職員等項目列示,當然也可以增刪部門和項目。表1中管理部門、銷售部門和財務部門的各項金額合計與“利潤表”項下列示的“工資費用”相同,各部門的人數相加與實際人數相同。這有助于會計信息使用者了解企業的人力資源、人員結構和工資水平,如果與其他報表的數據進行計算還可以獲得“人均銷售額、人均資產額、人均利潤額”等數據。通過人力和財力、物力的比較,可以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效率的高低,并折射出企業管理水平好壞。
2.3.2 縮短會計信息的編制和報送時間,增加時效性,提高會計信息的功能,增加價值。
會計信息是有時效的,過時的信息就沒有價值了。會計信息的價值與時間成反比,時間短,信息的使用價值就大;時間越長,使用價值就小;過時的信息,幾乎就沒有價值,因為它已成為歷史資料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之間的競爭加大,經濟步伐加快,經濟環境瞬息萬變。人們必須根據多變的經濟環境隨時作出或改變經營決策,這就要求作為經濟決策主要參考依據的會計信息能及時反映企業的變化情況,滿足這種要求。但現行會計報表制度是每月報告一次,加上編制、報送時間,月報至少40天以后才能與使用者見面。這顯然跟不上經濟的步伐,需要改進。如果將會計月報改為旬報,每月報告三次,那么會計信息使用者就會更好的利用會計數據,因為越新的會計數據越接近現實,對經濟決策就越有參考價值,會計信息的功能也就會大大提高。應該說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會計月報改為旬報是可以實現的。因為會計月報是在手工操作的條件下作出的,適應當時的技術條件。而現在每個企業都使用電腦,采用財務軟件,極大地縮短了會計數據的處理過程。只要將原始數據輸入電腦,軟件系統就會立即自動將會計憑證、賬簿、會計報表都做好。另外。以后每個企業都會有自己的網站,將企業的會計報表及時放到網上,這就節省了報送時間,可以說會計信息實行旬報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也許有人會擔心月報改為旬報后會增加稅收工作量,其實稅收還是按原來的月報征收,一點也不影響。當然這一改革會增加一點費用,但這費用是很少的,可以忽略不計。現在的問題是會計報表的編制和報送時間是財政部門統一規定的,要將月報改為旬報,財政部門要修改有關制度才行。
2.3.3 降低會計信息的制作成本,提高會計信息的功能,從而增加會計信息的價值在手工制作條件下,會計數據的制作經過收集、確認、計量、記錄、匯總和報告等程序,每個工序都要手工操作,效率很低。自財務軟件問世以后,大部分的操作程序由電腦完成,極大地提高了勞動效率,節約了會計信息制作成本。盡管如此,每個企業無論大小還是要聘請兩個或以上的會計人員,至少一個出納,一個會計,如果大一點的企業,要聘用幾個會計。假如某企業聘用了三個會計人員,每人平均月工資3000元人民幣,再加“三金”和獎金等約1000元人民幣,那么該企業每年要支付會計人員的工資費用約15萬人民幣,這對于一個小企業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開支。如果成立會計公司,將會計工作專業化、公司化,代理企業辦理各項會計事務,包括賬務處理、計稅報稅、審計和年檢等。企業只要聘用一個會計人員做出納員并收集原始憑證就可以了,而且在同樣的業務條件下支付給會計公司的代理費比自己聘請會計人員要低得多,因為會計公司專業化和集中化,極大地節約了勞動時間,如辦理年檢、報稅等業務,企業的會計人員每次只能辦理本企業的業務,而會計公司的會計人員一次就可以辦理幾個甚至幾十個企業的業務。如果上述企業將會計事務交給會計公司,那么該企業只要聘用一個會計人員,按其業務規模和目前的市場價格,每月支付代理費約2500元人民幣就可以了。這樣算下來,可以節約會計人員的工資費用7萬人民幣(150000-50000-2500×12=70000),此外,還可以節省財務軟件費、辦公費、培訓費和紙張費等,同時還可以避免一些工作上的差錯,因為在會計公司是由有經驗的會計師審核確認和計量的,可以避免一些由于工作差錯而帶來的損失。其實社會上已經出現了代理記帳的會計公司,但還不很規范,數量也有待發展,我們應該從理論加以探討和肯定,讓其更好地發展,為會計的發展服務。
3 結束語
利用價值工程對會計信息進行價值分析,找到了會計信息的基本功能和輔助功能,弄清了質量指標與功能的關系,這就擴大了我們的視野,理清了我們的思路,為會計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徑,本文僅僅拋了一塊磚而已,因為提高會計信息功能和降低成本有很多途徑,既可以增加會計報表,也可以對原來的會計報表加以改進,還可以對會計信息質量特征加以改進,另外,降低會計的成本也有路可走,但愿同有識之士一起為增加會計信息的功能,提高會計信息的價值而努力,使會計信息更好地為社會經濟服務,為人類服務。
參考文獻:
[1]百度文庫:價值工程原理7.
[2]馬洪娟,胡燕靈,張大葳.對提高中小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研究與對策分析[J].商業經濟,2008(05).
[3]董雪梅.保證會計工作的規范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J].北方經貿,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