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羽程
浙江仙居是個山區縣,農民收入水平較低,當地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民生,大力發展來料加工業,推進產業扶貧,讓農村留守婦女等不出家門就實現就業,帶動了低收入農戶增收。
做法
——借勢發展。浙江民營經濟發達,市場活躍,仙居臨近義烏國際小商品市場,自身擁有較為豐富的工藝品加工資源基礎,他們因勢利導,積極推動來料加工業發展,短短幾年間就成了農村一大新興產業。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曾就此作了專題報道。該縣來料加工自2008年起步,2010年加工費總額超億元,2013年達到3億元,年人均增收8700元,為低收入農戶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步路鄉七里村是個貧困村,村里辦了來料加工中心后,村里400多閑散勞動力在家門口賺錢,人均增收5000多元。
——政策扶持??h政府出臺《關于扶持低收入農戶發展來料加工的若干意見》,安排了5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和1000萬元農村信用社專項貸款,加大公共政策支持力度。信貸支持:對誠實信用、不拖欠加工費、年加工費達到一定數量的來料加工經紀人,給予專項貸款貼息;政策激勵:對評選出的來料加工示范點、優秀來料加工經紀人,按等次分別給予一定獎勵,并授予年度“優秀來料加工經紀人”獎牌。同時,積極幫助解決加工場地等實際問題。上張鄉坦頭村村民張申羊,原在江西某小型電站做管理工作,得知縣里出臺了優惠政策,毅然回鄉做起了來料加工經紀人。他從義烏市場拿原料,再雇人加工,一年時間不到,就帶動了上張鄉、官路鎮、大戰鄉3個鄉鎮8個村的70戶村民增收,發放加工費達35萬元。
——搭建平臺。“顧問”平臺:政府聘請20位在義烏創業的仙居籍企業家為顧問,與20個鄉鎮(街道)開展“1+1”結對掛鉤和工作指導。聯絡平臺:政府設立仙居駐義烏來料加工聯絡處,主抓業務拓展,加強市場與經紀人、仙居商會、來料加工客商之間的溝通聯系。業務對接平臺:政府機構出面,適時組織廠商對接會、產品展示會、業務洽談會。服務平臺:在全縣各鄉鎮(街道)建立以經紀人、加工大戶等為主體的來料加工配送服務站,由服務站負責低收入農戶來料加工過程中的業務聯系、材料發放和產品收回,架起市場與加工戶之間的橋梁。目前,仙居全縣已形成了500余人的經紀人隊伍,來料加工比較集中的白塔鎮就有加工點96個,經紀人126人。
——示范輻射。以全縣40多個來料加工專業村(示范點)、100多個集中加工點為樣板,充分發揮其輻射帶動作用,努力形成來料加工“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格局。業務范圍從義烏市場為主,逐漸拓展到溫州、路橋等周邊地區。加工形式從原來單一的農戶“零散加工”逐漸向“有固定場所加工、農戶領料加工、鄉村專業加工”轉變;加工品種從原來的以工藝禮品為主,發展到縫紉、串珠、編織、平車、燈具、禮品20多個品種、100多個產品類別。
建議
仙居來料加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也面臨一些新問題,如經紀人隊伍在數量、質量上跟不上產業發展的需要,縣級財力不足難以對產業發展做出更大的投入,加工場所和企業用地受到明顯制約。新的發展要研究新的措施。
一要加強經紀人隊伍培育。積極引導培育青年農民、復退軍人、返鄉農民、大中專畢業生、農民大學生、大學生“村官”、農村青年婦女等群體成為來料加工經紀人,實現來料加工經紀人隊伍從量變轉向質變。加強對經紀人開展市場營銷、合同法、經濟管理、誠信經營等方面知識的培訓。并通過免費參加短期培訓、赴外考察和集中業務對接等專題活動,鼓勵經紀人“走出去”與企業開展業務對接。同時,也要重視對從業者的業務加工技術、市場觀念、質量意識、安全知識等方面的培訓。
二要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嘗試開發附加值較高、加工利潤較大、加工工序較復雜的產品或成品加工,以產業帶的集聚效應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引導有一定實力的經紀人承接包料加工和來單加工,實現加工產品由半成品向成品提升,或在來料加工工廠化、基地化的基礎上,自己創辦生產企業。
三要整合資源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引導和扶持是發展來料加工業的關鍵。要根據形勢發展,進一步完善來料加工業扶持政策,在資金、信息、培訓、場地、市場和資源等方面給予更多的扶持。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尤其要重視各類公共資源的整合,選擇重點扶持的加工基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針對來料加工業普遍存在的生產場所和發展用地問題,要積極鼓勵鄉村兩級集體盤活宅基地和行政區劃調整、校網撤并后閑置的辦公場所、村校校舍,緩解生產用房不足問題。
(作者單位:西南石油大學文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