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勝楠
(長春建筑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我國現行的計價制度有兩種,工程量清單計價制度和定額計價制度。我國現行的市場經濟需要的是采取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方式,原有的定額計價制度是計劃經濟的需要,計價制度改革的趨勢一直強調的是“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試行之初,確實對我國計價制度從計劃經濟的定額計價向市場經濟的清單計價制度的過度起了一個很好的指導作用,但是隨著工程量清單計價制度的不斷完善,控制量過于嚴格,計算規則的不統一,價格指導作用發揮不到位,費用根本沒有競等等這些都是定額計價制度的思想根深蒂固的不利影響,阻礙了我國清單計價制度的快速發展。
《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從最初頒布施行的2003版、經歷了2008版、到2013年7月1日施行的最新版,從改版的過程中能夠看到政府放開市場的決心,在新版規范中已經用強制性條文確定了“4.1.2工程量清單必須作為招標文件的組成部分,其準確性和完整性由招標人負責”,這使招投標中的招標人和投標標人的地位更平等,責權利更明確,現在招標人提供工程量清單已經是約定俗成的東西,但是工程量清單編制過程對于控制量方面新版清單計價規范規定過于嚴格教條,,定額計價的影響還處處體現著,還有許多計劃經濟的影子。
《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2013)在對挖土方土的清單項目劃分方面規定過于嚴格教條,規范中把關于挖土方的項目劃分成“010101002挖一般土方、010101003 挖基坑 、010101003 挖溝槽”三個具體項目,并在說明規定上述三項的具體區分,說明規定“溝槽、基坑、一般土方的劃分為:符合底寬≤7m,底長>3 倍底寬為溝槽;底長≤3 倍底寬、底面積≤150m2為基坑;超出上述范圍則為一般土方”。
《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2013)中上述內容就看出帶有明顯的定額傾向,招標人在編制土方工程量清單的時候,需要按規定先劃分成挖基坑、溝槽、一般土方,但是按照規定劃分之后,我們發現對計算挖土方的體積,幾乎無影響,無論是挖基坑、挖溝槽、挖一般土方,最終我們得出的都是土方的體積,只不過計算的數學方式有所不同,計算方法只是簡單數學問題,上升到影響項目劃分這個層次顯然有點小題大做,所以從這樣劃分明顯看出是為了迎合定額的項目劃分,對于工程量清單本身編制來說意義不大,但是這些條款過于嚴格教條,對于后期投標人編制投標文件時的不利影響卻很多。
《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2013)中“4.2.2分部分項工程項目清單必須根據相關工程現行國家計量規范規定的項目編碼、項目名稱、項目特征、計量單位和工程量計算規則進行編制。” 這就是說招標人按照根據上述規定的條款,根據基礎平面布置圖中基礎的形式,劃分挖方項目,按照挖基坑、溝槽、土方來編制的工程量清單,限定了投標人的施工方案的編制,投標人在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或者施工技術方案時就畏手畏腳的。
譬如工程中的獨立樁承臺基礎,底長10米、寬4米,面積是40平米。按照《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2013)規定的項目劃分原則就應該按挖基坑這個項目來編制工程量清單,招標文件給出清單中列明,010101003001 挖基坑。但是投標人根據現場多個獨立樁承臺的整體布局結合打樁、地梁、地溝等其他施工項目挖土方的情況,采用大開挖或者一部分大開挖一部分挖基坑更有利于整體施工部署,但是招標人在清單中已經按照挖基坑項目編制了,投標人也就只能放棄這些有優勢的施工方案,改為執行招標人清單,這樣就給后續施工埋下了簽證變更的伏筆,竣工決算時項目的工程量的就產生了變化,甚至產生了清單項目的變更,這也是為什么土方工程容易產生造價糾紛的一個重要原因,《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2013)中土方項目的劃分弊端就極大的顯現出來。
從上述分析看出,對土方工程項目的劃分過細弊大于利,有利的只是計算方法比較明確而已。但是不利之處就很多了,一般來說招標人在編制工程量清單時候是根據施工圖編制的,而施工圖上恰恰沒有具體的土方工程的施工方案,那么招標人只能按照清單計價規范的規定參考基礎平面布置圖來編制。而投標人在投標報價時候也只能根據招標人清單中給定的項目來報價,如果把挖基坑、挖溝槽、挖一般土方三項合并成一項挖土方,取消項目劃分的規定,并把挖土方列入到措施項目中,就能發揮投標人在施工技術方面優勢,能夠從工程實際出發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使投標報更趨于合理性,簽證和變更的發生機率就會大大的較少。
[1]GB50500-2013,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S].2013.
[2]程惠君.淺析建筑工程量清單編制出現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黑龍江: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