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賢 鄭韶鵬
摘 要: 作為對人類人身和財產危害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地震災害的預防和管理越來越受到重視。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處在互聯網時代的人們利用各種先進技術來應對地震災害,其中地理信息系統發展也趨向于結合網絡技術的Web空間數據瀏覽、查詢及分析等功能,從而逐漸形成了基于網絡技術的地理信息系統(WebGIS)。WebGIS平臺的出現將空間數據的共享變為現實,對防震減災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
關鍵詞: WebGIS; 人工智能技術; 防震系統; 地震災害預防
中圖分類號: TN911?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4)12?0087?03
Abstract: Earthquake disaster is a natural disaster producing most serious harm to human body and property, so people have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ts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 in the age of Internet use all kinds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to deal with the earthquake disaster, in which the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lso tend to Web spatial data browse, query and analysis functions combining network technology.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network technology (WebGIS) has been formed gradually. The appearance of WebGIS platform made the sharing of spatial data to be realized. It is very helpful to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Keywords: WebGI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quakeproof system;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利用地理信息系統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方法來預測可能出現的震災,并針對震災情況制定防災減災規劃及抗震對策,從而實現防震減災和震害預測的目的[1]。本文通過對WebGIS的概念及特點進行描述,進而論述了系統設計過程中應用的各種知識,介紹WebGIS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防震綜合管理系統的主要功能的設計及實現過程,總結分析系統的實用性。
1 WebGIS的概念及特點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單機模式的GIS系統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在Internet查詢信息及瀏覽的需求,WebGIS是GIS應用Internet技術逐漸發展起來的,主要功能是在互聯網完成了地理信息的共享,使用戶能夠利用瀏覽器獲取和瀏覽地理信息系統中的數據及一系列功能服務[2]。WebGIS結合了國際互聯網技術和GIS,將空間信息網絡化變為現實,不僅能將矢量化的空間信息提供給用戶還能使用戶獲取動態視頻、遙感圖像等多種生動形象的信息。WebGIS系統擁有Internet和傳統GIS軟件的優點,用戶不必將GIS軟件安裝在本地計算機上就能夠在Internet對GIS應用程序和數據進行遠程訪問,并實現GIS分析,將交互的數據及地圖呈現在Internet上。與GIS相比WebGIS不僅擁有成本低、效率高和訪問范圍廣的優點,還簡化了系統的操作步驟,降低了復雜程度。其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是一種圖形化的超媒體信息系統;能夠完成全球化的客戶和服務器的應用;交互性能非常好;實現了真正大眾化的GIS;具有跨平臺特性[3]。
2 系統應用的技術和知識
服務器應用程序接口、Java編程、插件法及公共網關借口等技術方法是實現WebGIS的基礎,其中支持通信標準是WebGIS體系遵循的技術標準,因此,要想實現與任何地方的數據相連這一標準化網絡協議,就必須支持HTTP及TCP/IP協議,同時也為網絡化體系結構優越性奠定了基礎。WebGIS系統設計中應用到了JavaScript語言、HTML語言和ArcXML語言,這些工具就決定了該系統性能的優越性[4]。其中,ArcIMS 包括了客戶端和服務器端兩方面的技術,主要體系結構詳見圖1。
JavaScript語言屬于腳本語言,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其建立在事件驅動及對象的基礎上形成的,主要作用是能夠在Web頁面中結合Java腳本語言和HTML語言對多個對象進行鏈接。在HTML 語言中通過調入或嵌入的方法實現了JavaScript語言的應用,從而能夠對客戶端的應用程序進行開發。作為WWW的描述語言,HTML(超文本標記)語言能夠將存放在一臺電腦中的圖形或文本同另一臺電腦中的圖形或文本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在查詢的過程中,用戶只需點擊圖標或文本,就能夠獲取存在于另一臺電腦中的相關的信息[5]。HTML結構含有:需要說明具體內容的主體、描述瀏覽器需要信息的頭部兩大部分,其命令能夠對聲音、文字、表格、動畫、連接及圖形等形式的內容進行說明。
3 主要功能的設計及實現
3.1 主要功能的設計
3.1.1 系統的總體結構
WebGIS系統的核心部位即基礎信息的查詢,該核心使系統不僅有利于防震減災工作的進行,還能為城市其他行業提供相應的信息查詢,涵蓋了系統構建需要的全部數據內容,是城市管理化和信息化的基礎。該部分在滿足分析功能的基礎上更注重信息的查詢和發布,發布基礎信息地圖的設計過程詳見圖2。
3.1.2 數據庫設計
系統的數據庫的設計具有非常重要意義,防震減災系統的能否發揮其作用就在于數據庫的有效程度。數據庫組織過程中一方面要主意數據的特征,另一方面還要保證其應用功能。為了實現對數據合理的管理和方便用戶的目的,就需要對數據庫進行分類建庫,防震減災系統數據庫可以劃分為地震地質專題數據庫及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
3.1.3 系統的主要功能
基礎信息查詢功能、地震專題功能模塊及其模型及系統其他擴展功能是WebGIS防震減災系統的主要功能。首先,基礎信息查詢功能能夠將防震減災的屬性及空間位置等有關信息快捷的在地圖中查詢出來,并對查詢結果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6]。圖層交替顯示和圖例等輔助功能、查找工具和屬性顯示等屬性信息查詢功能、全圖顯示和地圖縮小/放大等基本地圖操作功能、測量距離和緩沖區分析等地圖分析基本功能及取消選項和方框選取等地圖元素選取功能等都屬于基礎信息查詢功能的范疇。地震危險性分析模塊、地震災害分析模塊、地震次生災害分析模塊和地震人員傷亡預測是地震專題功能模塊及其模型的四大內容。其中地震危險性分析是對某個研究區域的低振動的水平概率和低振動大小的測定,是防震減災工作中的基礎研究;地震災害分析模塊又可以劃分為生命線系統震害預測、經濟損失、建筑物震害分析、人員傷亡以及地震次生災害預測個各方面;毒氣污染、滑坡、細菌污染、水災及滑坡等災害都屬于地震次生災害,這些地震次災是由于直接災害發生破壞了自然原本生態平衡后而出現的;建筑物質量及類型、災后救援、地震輕度及地震時間等多種綜合原因都會對地震傷亡人員數量產生影響[7]。
地理形態、自然資源、應急知識、生物群系及地震相關科普知識等都屬于系統其他擴展功能,這些拓展功能使系統的實用性更強,應用的范圍更廣。
3.2 主要功能的實現
3.2.1 地震危險性分析功能的實現
對地震危險性進行分析即科學性評價某場地的地震影響程度,具體指在地質環境和周圍場地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數據統計分析法來對該場地遭遇不同程度地震災害后的概率,從而評價地震安全性。可以通過概率性分析法、確定性分析法及經驗統計分析法來進行地震危險性分析工作。其中,對于地震危險信預測分析的主要流程詳見圖3。
3.2.2 等震線模型及其實現方法
地震烈度是地震危險性評價的指標,從而通過等震線將地面破壞程度相似的各點在不同烈度區域連接勾畫出來,等震線形狀多樣,以橢圓形為主。在確定等震線的過程中主要用到各烈度的短軸和長軸的半徑及長軸的方向,受災地區面積由各烈度的短軸和長軸的半徑決定,震中所在的地震斷裂方向與發震構造走向一致,都是由長軸的方向決定的[8]。橢圓等震線為任意角度橢圓,生成橢圓的方法并沒有在ArcIMS中直接顯示出來,但可以根據亮點連線生成普通現狀目標的功能來將若干條的直線拼接成橢圓形等震線。
3.2.3 建筑物震害分析功能的實現
建筑物易損性結果和地震影響場計算結果是建筑物震害分析預測和評估的基礎條件,分別對鋼混結構、各種形式磚房及廠房等建筑物進行震害預測。具體步驟是將建筑物類型分布圖層及地震影響場圖層進行疊加,分別提取圖層的屬性值,從而重新建立一個建筑物震害分析疊加圖層,并將最終結構通過網絡進行發布,最終實現對建筑物的震害分析。
3.2.4 系統主界面的設計與實現
系統流程主要通過用戶界面體現出來,對于用戶來說,系統窗口即界面,因此用戶使用系統效率由用戶界面的好壞決定[9]。在制作用戶界面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 提高界面的可讀性,讓用戶能夠清楚了解和閱讀所需要的信息;
(2) 界面中應用的術語要同意和標準;
(3) 做到簡潔明了,簡化操作步驟和程序;
(4) 將操作過程可視化,使客戶掌握操作流程,有目的性的進行查詢。
3.3 防震資訊查詢功能
常規網站的應用內容是防震資訊查詢功能的基礎,使系統更具有實用性和廣泛性,行業標準、地震應急、城市概況、地震科普及相關震害分析等都屬于常規應用內容。生物群系、地理形態和位置、行政區及自然災害等都屬于城市概況的范疇;全國地震能量統計分布圖、全國歷史地震震中分布圖、全國地震頻度統計分析圖、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及全國震中分布圖都是地震活動的部分;航磁和重力異常分析都屬于相關分析部分;地震應急常識及應急預案屬于地震應急部分;工程場地地震安全評價技術規范、地震數據分類與代碼、中國地震烈度表及地震現場工作調查規范等屬于行業標準部分;地震類型、斷層、地球內部結構等地震相關信息屬于地震科普部分。
4 結 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地震應急工作的質量隨著GIS和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們要跟隨Internet網絡的發展趨勢,充分利用WebGIS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的優勢,建立基于WebGIS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防震綜合管理系統,對地震信息進行合理的管理并提供輔助決策,極大地促進了地震基礎信息、預測震災、制定應急方案等工作的開展。通過對城市防震減災系統的設計和研究主要成就有以下幾點:
(1) 應用專題應用數據庫加強了屬性數據和圖形的關聯;
(2) 通過WebGIS法,在科學理論的基礎上利用JavaScript和ArcIMS 9.1構建了WebGIS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仿真綜合管理系統;
(3) 用戶在利用系統查詢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防震減災知識的了解;
(4) 完成了屬性信息的查詢及地圖常用功能的設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5) 將城市危險性分析及震害分析提供給用戶,實現了地震相關信息和應對措施的共享。WebGIS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防震綜合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地震資料的組織、使用和共用,突破了基于固定地點的單機基礎上運行的局限性,擴大適用范圍,在防震救災工作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參考文獻
[1] 劉本玉,蘇經宇,江見鯨,等.基于 GIS 的防震減災決策支持系統的設計[J].建筑科學,2012,24(l):90?97.
[2] 劉煒梅.地理信息系統(GIS)在震災評估中的應用[J].山東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9,9(3):59?63.
[3] 周斌,劉濤,文俊武.GIS 技術在地震學研究中的應用[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1(1):685?688.
[4] 周斌.基于GIS 的防震減災計算機信息管理及輔助決策系統[J].西北地震學報,2010,23(l):l?8.
[5] 謝建華,陶紅,李培錚.開發WebGIS的一種新技術:ArcIMS技術[J].自然雜志,2012(9):57?60.
[6] 高曉紅.基于GIS的城市防震減災信息系統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09,12(4):110?114.
[7] 毛繼國.基于 WebGIS 的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防災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8(2):73?76.
[8] 鄔倫,張晶,唐大仕,等.基于WebGIS 的體系結構研究[J].地理學與國土研究,2011,11(4):20?24.
[9] 劉偉慶,徐敬海.基于GIS 的城市防震減災信息系統開發[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2011,23(5):58?65.
3.1.1 系統的總體結構
WebGIS系統的核心部位即基礎信息的查詢,該核心使系統不僅有利于防震減災工作的進行,還能為城市其他行業提供相應的信息查詢,涵蓋了系統構建需要的全部數據內容,是城市管理化和信息化的基礎。該部分在滿足分析功能的基礎上更注重信息的查詢和發布,發布基礎信息地圖的設計過程詳見圖2。
3.1.2 數據庫設計
系統的數據庫的設計具有非常重要意義,防震減災系統的能否發揮其作用就在于數據庫的有效程度。數據庫組織過程中一方面要主意數據的特征,另一方面還要保證其應用功能。為了實現對數據合理的管理和方便用戶的目的,就需要對數據庫進行分類建庫,防震減災系統數據庫可以劃分為地震地質專題數據庫及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
3.1.3 系統的主要功能
基礎信息查詢功能、地震專題功能模塊及其模型及系統其他擴展功能是WebGIS防震減災系統的主要功能。首先,基礎信息查詢功能能夠將防震減災的屬性及空間位置等有關信息快捷的在地圖中查詢出來,并對查詢結果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6]。圖層交替顯示和圖例等輔助功能、查找工具和屬性顯示等屬性信息查詢功能、全圖顯示和地圖縮小/放大等基本地圖操作功能、測量距離和緩沖區分析等地圖分析基本功能及取消選項和方框選取等地圖元素選取功能等都屬于基礎信息查詢功能的范疇。地震危險性分析模塊、地震災害分析模塊、地震次生災害分析模塊和地震人員傷亡預測是地震專題功能模塊及其模型的四大內容。其中地震危險性分析是對某個研究區域的低振動的水平概率和低振動大小的測定,是防震減災工作中的基礎研究;地震災害分析模塊又可以劃分為生命線系統震害預測、經濟損失、建筑物震害分析、人員傷亡以及地震次生災害預測個各方面;毒氣污染、滑坡、細菌污染、水災及滑坡等災害都屬于地震次生災害,這些地震次災是由于直接災害發生破壞了自然原本生態平衡后而出現的;建筑物質量及類型、災后救援、地震輕度及地震時間等多種綜合原因都會對地震傷亡人員數量產生影響[7]。
地理形態、自然資源、應急知識、生物群系及地震相關科普知識等都屬于系統其他擴展功能,這些拓展功能使系統的實用性更強,應用的范圍更廣。
3.2 主要功能的實現
3.2.1 地震危險性分析功能的實現
對地震危險性進行分析即科學性評價某場地的地震影響程度,具體指在地質環境和周圍場地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數據統計分析法來對該場地遭遇不同程度地震災害后的概率,從而評價地震安全性。可以通過概率性分析法、確定性分析法及經驗統計分析法來進行地震危險性分析工作。其中,對于地震危險信預測分析的主要流程詳見圖3。
3.2.2 等震線模型及其實現方法
地震烈度是地震危險性評價的指標,從而通過等震線將地面破壞程度相似的各點在不同烈度區域連接勾畫出來,等震線形狀多樣,以橢圓形為主。在確定等震線的過程中主要用到各烈度的短軸和長軸的半徑及長軸的方向,受災地區面積由各烈度的短軸和長軸的半徑決定,震中所在的地震斷裂方向與發震構造走向一致,都是由長軸的方向決定的[8]。橢圓等震線為任意角度橢圓,生成橢圓的方法并沒有在ArcIMS中直接顯示出來,但可以根據亮點連線生成普通現狀目標的功能來將若干條的直線拼接成橢圓形等震線。
3.2.3 建筑物震害分析功能的實現
建筑物易損性結果和地震影響場計算結果是建筑物震害分析預測和評估的基礎條件,分別對鋼混結構、各種形式磚房及廠房等建筑物進行震害預測。具體步驟是將建筑物類型分布圖層及地震影響場圖層進行疊加,分別提取圖層的屬性值,從而重新建立一個建筑物震害分析疊加圖層,并將最終結構通過網絡進行發布,最終實現對建筑物的震害分析。
3.2.4 系統主界面的設計與實現
系統流程主要通過用戶界面體現出來,對于用戶來說,系統窗口即界面,因此用戶使用系統效率由用戶界面的好壞決定[9]。在制作用戶界面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 提高界面的可讀性,讓用戶能夠清楚了解和閱讀所需要的信息;
(2) 界面中應用的術語要同意和標準;
(3) 做到簡潔明了,簡化操作步驟和程序;
(4) 將操作過程可視化,使客戶掌握操作流程,有目的性的進行查詢。
3.3 防震資訊查詢功能
常規網站的應用內容是防震資訊查詢功能的基礎,使系統更具有實用性和廣泛性,行業標準、地震應急、城市概況、地震科普及相關震害分析等都屬于常規應用內容。生物群系、地理形態和位置、行政區及自然災害等都屬于城市概況的范疇;全國地震能量統計分布圖、全國歷史地震震中分布圖、全國地震頻度統計分析圖、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及全國震中分布圖都是地震活動的部分;航磁和重力異常分析都屬于相關分析部分;地震應急常識及應急預案屬于地震應急部分;工程場地地震安全評價技術規范、地震數據分類與代碼、中國地震烈度表及地震現場工作調查規范等屬于行業標準部分;地震類型、斷層、地球內部結構等地震相關信息屬于地震科普部分。
4 結 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地震應急工作的質量隨著GIS和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們要跟隨Internet網絡的發展趨勢,充分利用WebGIS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的優勢,建立基于WebGIS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防震綜合管理系統,對地震信息進行合理的管理并提供輔助決策,極大地促進了地震基礎信息、預測震災、制定應急方案等工作的開展。通過對城市防震減災系統的設計和研究主要成就有以下幾點:
(1) 應用專題應用數據庫加強了屬性數據和圖形的關聯;
(2) 通過WebGIS法,在科學理論的基礎上利用JavaScript和ArcIMS 9.1構建了WebGIS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仿真綜合管理系統;
(3) 用戶在利用系統查詢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防震減災知識的了解;
(4) 完成了屬性信息的查詢及地圖常用功能的設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5) 將城市危險性分析及震害分析提供給用戶,實現了地震相關信息和應對措施的共享。WebGIS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防震綜合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地震資料的組織、使用和共用,突破了基于固定地點的單機基礎上運行的局限性,擴大適用范圍,在防震救災工作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參考文獻
[1] 劉本玉,蘇經宇,江見鯨,等.基于 GIS 的防震減災決策支持系統的設計[J].建筑科學,2012,24(l):90?97.
[2] 劉煒梅.地理信息系統(GIS)在震災評估中的應用[J].山東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9,9(3):59?63.
[3] 周斌,劉濤,文俊武.GIS 技術在地震學研究中的應用[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1(1):685?688.
[4] 周斌.基于GIS 的防震減災計算機信息管理及輔助決策系統[J].西北地震學報,2010,23(l):l?8.
[5] 謝建華,陶紅,李培錚.開發WebGIS的一種新技術:ArcIMS技術[J].自然雜志,2012(9):57?60.
[6] 高曉紅.基于GIS的城市防震減災信息系統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09,12(4):110?114.
[7] 毛繼國.基于 WebGIS 的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防災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8(2):73?76.
[8] 鄔倫,張晶,唐大仕,等.基于WebGIS 的體系結構研究[J].地理學與國土研究,2011,11(4):20?24.
[9] 劉偉慶,徐敬海.基于GIS 的城市防震減災信息系統開發[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2011,23(5):58?65.
3.1.1 系統的總體結構
WebGIS系統的核心部位即基礎信息的查詢,該核心使系統不僅有利于防震減災工作的進行,還能為城市其他行業提供相應的信息查詢,涵蓋了系統構建需要的全部數據內容,是城市管理化和信息化的基礎。該部分在滿足分析功能的基礎上更注重信息的查詢和發布,發布基礎信息地圖的設計過程詳見圖2。
3.1.2 數據庫設計
系統的數據庫的設計具有非常重要意義,防震減災系統的能否發揮其作用就在于數據庫的有效程度。數據庫組織過程中一方面要主意數據的特征,另一方面還要保證其應用功能。為了實現對數據合理的管理和方便用戶的目的,就需要對數據庫進行分類建庫,防震減災系統數據庫可以劃分為地震地質專題數據庫及城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
3.1.3 系統的主要功能
基礎信息查詢功能、地震專題功能模塊及其模型及系統其他擴展功能是WebGIS防震減災系統的主要功能。首先,基礎信息查詢功能能夠將防震減災的屬性及空間位置等有關信息快捷的在地圖中查詢出來,并對查詢結果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6]。圖層交替顯示和圖例等輔助功能、查找工具和屬性顯示等屬性信息查詢功能、全圖顯示和地圖縮小/放大等基本地圖操作功能、測量距離和緩沖區分析等地圖分析基本功能及取消選項和方框選取等地圖元素選取功能等都屬于基礎信息查詢功能的范疇。地震危險性分析模塊、地震災害分析模塊、地震次生災害分析模塊和地震人員傷亡預測是地震專題功能模塊及其模型的四大內容。其中地震危險性分析是對某個研究區域的低振動的水平概率和低振動大小的測定,是防震減災工作中的基礎研究;地震災害分析模塊又可以劃分為生命線系統震害預測、經濟損失、建筑物震害分析、人員傷亡以及地震次生災害預測個各方面;毒氣污染、滑坡、細菌污染、水災及滑坡等災害都屬于地震次生災害,這些地震次災是由于直接災害發生破壞了自然原本生態平衡后而出現的;建筑物質量及類型、災后救援、地震輕度及地震時間等多種綜合原因都會對地震傷亡人員數量產生影響[7]。
地理形態、自然資源、應急知識、生物群系及地震相關科普知識等都屬于系統其他擴展功能,這些拓展功能使系統的實用性更強,應用的范圍更廣。
3.2 主要功能的實現
3.2.1 地震危險性分析功能的實現
對地震危險性進行分析即科學性評價某場地的地震影響程度,具體指在地質環境和周圍場地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數據統計分析法來對該場地遭遇不同程度地震災害后的概率,從而評價地震安全性。可以通過概率性分析法、確定性分析法及經驗統計分析法來進行地震危險性分析工作。其中,對于地震危險信預測分析的主要流程詳見圖3。
3.2.2 等震線模型及其實現方法
地震烈度是地震危險性評價的指標,從而通過等震線將地面破壞程度相似的各點在不同烈度區域連接勾畫出來,等震線形狀多樣,以橢圓形為主。在確定等震線的過程中主要用到各烈度的短軸和長軸的半徑及長軸的方向,受災地區面積由各烈度的短軸和長軸的半徑決定,震中所在的地震斷裂方向與發震構造走向一致,都是由長軸的方向決定的[8]。橢圓等震線為任意角度橢圓,生成橢圓的方法并沒有在ArcIMS中直接顯示出來,但可以根據亮點連線生成普通現狀目標的功能來將若干條的直線拼接成橢圓形等震線。
3.2.3 建筑物震害分析功能的實現
建筑物易損性結果和地震影響場計算結果是建筑物震害分析預測和評估的基礎條件,分別對鋼混結構、各種形式磚房及廠房等建筑物進行震害預測。具體步驟是將建筑物類型分布圖層及地震影響場圖層進行疊加,分別提取圖層的屬性值,從而重新建立一個建筑物震害分析疊加圖層,并將最終結構通過網絡進行發布,最終實現對建筑物的震害分析。
3.2.4 系統主界面的設計與實現
系統流程主要通過用戶界面體現出來,對于用戶來說,系統窗口即界面,因此用戶使用系統效率由用戶界面的好壞決定[9]。在制作用戶界面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 提高界面的可讀性,讓用戶能夠清楚了解和閱讀所需要的信息;
(2) 界面中應用的術語要同意和標準;
(3) 做到簡潔明了,簡化操作步驟和程序;
(4) 將操作過程可視化,使客戶掌握操作流程,有目的性的進行查詢。
3.3 防震資訊查詢功能
常規網站的應用內容是防震資訊查詢功能的基礎,使系統更具有實用性和廣泛性,行業標準、地震應急、城市概況、地震科普及相關震害分析等都屬于常規應用內容。生物群系、地理形態和位置、行政區及自然災害等都屬于城市概況的范疇;全國地震能量統計分布圖、全國歷史地震震中分布圖、全國地震頻度統計分析圖、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及全國震中分布圖都是地震活動的部分;航磁和重力異常分析都屬于相關分析部分;地震應急常識及應急預案屬于地震應急部分;工程場地地震安全評價技術規范、地震數據分類與代碼、中國地震烈度表及地震現場工作調查規范等屬于行業標準部分;地震類型、斷層、地球內部結構等地震相關信息屬于地震科普部分。
4 結 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地震應急工作的質量隨著GIS和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們要跟隨Internet網絡的發展趨勢,充分利用WebGIS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的優勢,建立基于WebGIS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防震綜合管理系統,對地震信息進行合理的管理并提供輔助決策,極大地促進了地震基礎信息、預測震災、制定應急方案等工作的開展。通過對城市防震減災系統的設計和研究主要成就有以下幾點:
(1) 應用專題應用數據庫加強了屬性數據和圖形的關聯;
(2) 通過WebGIS法,在科學理論的基礎上利用JavaScript和ArcIMS 9.1構建了WebGIS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仿真綜合管理系統;
(3) 用戶在利用系統查詢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防震減災知識的了解;
(4) 完成了屬性信息的查詢及地圖常用功能的設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5) 將城市危險性分析及震害分析提供給用戶,實現了地震相關信息和應對措施的共享。WebGIS和人工智能技術的防震綜合管理系統實現了對地震資料的組織、使用和共用,突破了基于固定地點的單機基礎上運行的局限性,擴大適用范圍,在防震救災工作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
參考文獻
[1] 劉本玉,蘇經宇,江見鯨,等.基于 GIS 的防震減災決策支持系統的設計[J].建筑科學,2012,24(l):90?97.
[2] 劉煒梅.地理信息系統(GIS)在震災評估中的應用[J].山東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9,9(3):59?63.
[3] 周斌,劉濤,文俊武.GIS 技術在地震學研究中的應用[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1(1):685?688.
[4] 周斌.基于GIS 的防震減災計算機信息管理及輔助決策系統[J].西北地震學報,2010,23(l):l?8.
[5] 謝建華,陶紅,李培錚.開發WebGIS的一種新技術:ArcIMS技術[J].自然雜志,2012(9):57?60.
[6] 高曉紅.基于GIS的城市防震減災信息系統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09,12(4):110?114.
[7] 毛繼國.基于 WebGIS 的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防災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8(2):73?76.
[8] 鄔倫,張晶,唐大仕,等.基于WebGIS 的體系結構研究[J].地理學與國土研究,2011,11(4):20?24.
[9] 劉偉慶,徐敬海.基于GIS 的城市防震減災信息系統開發[J].南京工業大學學報,2011,23(5):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