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林元輝 賴志雄 李國權
“九字歌”里的親民情
文_林元輝 賴志雄 李國權
自開展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福建省龍巖市紀委監察局弘揚老區傳統,堅持從嚴要求,努力把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好、開展好。以“真、善、美”來弘揚人性美,以“勤、廉、儉”來歷練硬作風,以“民、優、特”來傳遞親民情。
截至目前,福建省龍巖市已有109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1505個村級便民服務代辦點建成投入使用,龍巖市紀委監察局受理群眾反映工作作風、效率方面的投訴57件,辦結57件。
“真、善、美”
“一接到干部室的通知,我就要求出院,趕來參與辦案……”3月26日,筆者在“清風苑”邂逅龍巖市國資委監察室主任邱建銀,盡管他身體還顯虛弱,但精神煥發,很難讓人相信他是剛從醫院拔下針頭出現在辦案現場的。
自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該市紀委監察局機關開展了為期4天的集中學習:前往閩西革命歷史博物館、市檔案館參觀《力量之源 勝利之本》圖片展和《黨的生命線——中央蘇區群眾路線檔案圖片展》;觀看電影《焦裕祿》《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聽取“加強干部作風建設;“為加快發展營造良好環境提供堅強保障”為主題的專題輔導;前往“清風苑”進行封閉式學習。龍巖市紀委監察局干部室主任方慶林感慨地說:“這樣的學習實實在在,入腦入心,效果很好。”
該市紀委監察局以“轉思想、強黨性觀念,轉職能、強主業主責,轉方式、強執紀監督,轉作風、強宗旨意識和擔當起深入推進以‘紅土清風’為主軸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歷史使命”為載體,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要求,認真傾聽群眾意見,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改起,從群眾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動真碰硬整改“四風”問題,帶頭堅定理想信念,帶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帶頭開展整改,培育美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推動形成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的強大正能量。
楊丹是黨風政風監督室的一名副科級紀檢監察員,結婚已經六七年,公公婆婆盼孫心切,嘮叨著讓其夫婦趕快生個孩子。本打算調養一段時間實現愿望的她卻因3月份辦案需要,二話沒說收拾行李直奔案點。公公婆婆對此抱怨道:“老大不小了,以后成為大齡孕婦,有你受的!”她莞爾一笑說:“放心吧,我心里有數,還是先干好主業吧。”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諸如楊丹、邱建銀式的好干部不勝枚舉。
“勤、廉、儉”
4月10日,龍巖市紀委監察局三個調研組由三個副書記帶隊,深入上杭縣中都鎮都康村與連城縣新泉鎮良坑村、良福村、良盟村、儒畬村了解農民、農村、農業情況。針對早稻插秧農忙季節,正常上班時間村民都到田間地頭勞作的現狀,該市紀委監察局對照群眾路線的要求,立說立行立改,利用中午村民回家吃飯、休息的時機開展走訪活動,受到村民的廣泛贊譽。儒畬村支部書記羅宏真伸出大拇指說:“紀檢監察干部好樣的!”
“呃,你怎么把用過的A4紙反過來印文稿給領導審閱呢?”“哦,不怕,紙張用了一面,另一面還可以使用,不影響領導審閱。”4月15日,在辦公室忙碌的黃曉連邊打印文件邊拉開她的“聚寶箱”說,“你看,這些都是我收集的用過的A4紙。”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龍巖市紀委監察局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同時,強化監督檢查《龍巖市清理黨政機關辦公用房整改工作實施方案》執行情況,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堅決糾正和查處黨政機關辦公用房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違規違紀行為,嚴格監督各單位“三公”經費支出。
據統計,今年1~3月,全市“三公”經費支出比去年同期下降68.37 %,各單位都嚴格按照要求清理辦公用房。此外,龍巖市行政服務中心行政審批事項,95%控制在3個環節之內,按時辦結率100%,當天辦結率69%,超出省定標準9個百分點;平均承諾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的32.4%,高出省定指標27.6個百分點,群眾滿意率達99%以上。
“民、優、特”
“長汀縣的專題是‘傳承蘇區好作風,執紀為民當先鋒’;連城縣的專題是‘突出主業促發展,強化監督提效能’……”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龍巖市紀委監察局通過“三聽三問”,了解到在龍巖電視臺設立的“效能之窗”“糾風之窗”兩個電視專欄有重疊現象,加重了基層負擔,于是將其合并為“紅土清風”,這是4月1日龍巖紀委對整年欄目內容進行統籌安排的情景。
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該市紀委監察局注重民心民生,優化資源,突出特色,切實做到了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惑,把解決民生民心問題貫徹到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去。以“四下基層”“馬上就辦”“聯鄉掛村幫戶”為主要載體,組織開展“三聯三促”“三聽三問”活動,即領導聯鄉、部門聯村、干部聯戶,促干部作風整改,促群眾問題解決,促經濟社會發展。聽干部群眾意見,聽服務對象訴求,聽困難群眾呼聲;問癥結,摸清干部作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癥結;問對策,尋求改進干部作風的對策和措施;問實效,了解改進干部作風的成效和評價。通過載體使相關活動有具體的落腳點,有凝聚民生民心的橋梁紐帶作用。同時,緊密結合龍巖實際,發揮紅色教育資源豐富的優勢,注重特色,注重創新,打造活動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