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李靜宇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越來越多地搭建,成為時下智慧物流的一種“時尚”。在這種“時尚”秀的同時,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作為政府力導的一項惠民工程,又能切實為企業帶去什么,而不僅僅是“秀”一場。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是一項基于計算機通訊網絡技術,為行業和上下游企業提供信息服務、管理服務、技術服務和交易服務等服務的網絡平臺。
針對目前我國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發展的現狀,明倫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惠良認為,目前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在很多地方還處在口號和宣傳上,缺乏頂層設計、缺乏對物流特征的了解、不接地氣,造成實質應用面窄、范圍較小、落地難。

目前,不同部門、不同地區由于角度和出發點不盡相同,對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標準、思路也不統一,同時物流的復雜性使用戶希望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有地域性特征,造成了各地紛紛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甚至同一地區不同部門各自建設當地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不僅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同時政出多門的現象也讓下面的企業無所適從,造成信息資源的分散和浪費。
對此,黃惠良介紹說:“目前互聯網上叫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或物流網的差不多有上千個,但綜觀這些平臺(網站),除風格、內容有一定的區別外,基本特征都是信息發布,是媒體型平臺,信息流與業務流是平行的兩條線,沒有交叉?!?/p>
這種媒體型平臺存在受眾不確定性、關聯性差等不足,也就是說用戶發布信息后,具體瀏覽人群不確定,對瀏覽人群瀏覽后的效果也不能知曉。在黃總看來,正是這種不確定和不知曉造成能否向用戶收取到費用都不知道。

以公共交通為例,如果只是發布“從甲地到乙地有車”的此類信息,但沒人可以坐車,是永遠收不到客戶錢的。在黃惠良看來,“只有為用戶提供了交通工具,讓用戶從甲地到達乙地,你才能向用戶收錢賣票?!痹谒磥?,公共信息平臺也同樣如此,只有為物流信息需求的人切實做到服務,把信息流與業務流搓成一股繩,這樣的平臺才能有價值,或者說這樣的平臺才是接地氣的平臺,才是有價值的平臺。
作為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由物流的本質和特點決定了與常規的電商平臺、政務平臺有著本質的區別。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既不是簡單地在網上實現信息的發布,也不是一個企業、一個園區內部信息的流通、共享,而是要實現全國物流信息的大匯集、大整合。
與此同時,平臺還要結合政府的管理、運營大數據技術為政府提供有關決策、分析,因此,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用俗話講就是要“高、大、上”。“單一園區、企業做的平臺雖然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但無法解決‘高、大、上’的問題,更無法解決全國信息的交匯問題,這也是目前大部分平臺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黃惠良說。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從表面上看是為物流企業和物流人服務的,但本質是為物流服務的。大千世界,物流紛繁復雜,不同行業,不同產品在不同環境、不同節點,其物流需求也千差萬別。從這個角度來講,單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自然無法滿足物流的需求。
黃惠良介紹說,“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需要了解和掌握物流信息特征,既然是公共平臺,就必須從物流的不同需求中找出公共特征和規律,提煉出物流信息化需求的共性。從物流發展歷程來看,在相當長的階段內物流信息不對稱仍將是制約物流發展的共性問題,所以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重點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p>
與此同時,其他物流具體業務是專業軟件服務的范圍,而不是平臺需要解決的問題。黃總舉例說,這就好比公共交通,只能是解決某線路上公眾出行集中的問題,而不是具體某個人出行的問題,解決具體某個人出行的車輛應該是私家車或專車。
物流信息化是針對物流的信息化服務,作為信息服務商,必須了解用戶需求、使用習慣和心理,通過大量的調研中提煉出普遍性的規律,同時也要通過學習國外先進的物流經驗和其他行業管理經驗,將有效經驗移植過來,而不是簡單地把用戶一些表面需求開發成軟件。如果僅把用戶需求做成軟件,那么當用戶思路不斷變化時,服務商就只能天天在用戶后面改需求,改軟件,改系統。
特別是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多數人都認為只是一個網站而已,在黃惠良看來,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作為一個非常龐大的管理系統,涉及到政府有關管理部門,也涉及到具體從事物流作業的方方面面。因此,如果一個信息服務商不能成為物流的行家里手,自然就無法深層次挖掘用戶核心需求,平臺也難以被企業認可。
伴隨著物流熱,在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遍地開花的同時,雖然平臺搭建的市場參與程度相對較高,但規模卻很小。“物流涉及到三百六十行的各個行業,各個生產、流通和具體的應用環節,物流公共平臺的市場化程度越高,企業參與建設、運營的項目就越多?!痹邳S惠良看來,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總體上參與的企業規模較小。
與此同時,“研發企業之間缺乏合作,重復建設、重復投資嚴重,而產品又缺乏創新,大部分停留在低層次的模仿層面,這些現象妨礙了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健康、有序的發展。”黃惠良進一步分析說。
很多地方政府、園區在考慮建設、運營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時,往往認為這平臺必須自建,只有自建主動權在自己手里才放心。
黃惠良說,“這種想法不是沒有一點道理。物流公共信息平臺需要與全國各地的信息交融、匯集才有價值。”
許多地方投了大量資金后搭建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的只是一個簡單的物流門戶網站,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昂芏喑饩拶Y搭建的物流平臺缺乏實際內容,許多地方作為政績工程,僅僅披上了‘智慧’的外衣。”在黃惠良看來,對于企業來講沒有實際參與的門戶網站缺乏持續發展模式,僅僅是一時之“秀”。
另外,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重點不是建設,而是運營,一個地方平臺建成后,如何將本地信息與全國其他各園區互聯互通?僅憑地方和園區的實力和條件,往往是無法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