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技術》編輯部
第十六屆全國消費電子技術年會成功舉辦
《電視技術》編輯部

2014年10月10日至11日,由廈門市人民政府和中國電子學會消費電子分會聯合主辦,廈門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與北京電視電聲雜志社承辦的第十六屆全國消費電子技術年會在廈門隆重召開。
來自工信部、廣電總局、廈門市政府、廈門經信委、電信、聯通、廣電網絡、科研院所及相關產業鏈企業的100多名代表就傳統行業如何實現互聯網時代的融合、創新發展進行互動交流。
廈門市政府副秘書長梁峰在分享對智慧家庭最新理解的基礎上,介紹了廈門市智慧家庭市場及應用的最新發展狀況。梁秘書長表示,智慧家庭的“風景在家中,功夫在家外”,如果建設不好“家”、“社區”、“城市”這三級體系,即使家里的設備再先進,內容進不來,服務進不來,智慧也無從談起。同時在建設的過程中,應以解決問題為主導,在使用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推進技術的發展。
隨后,來自行業的專家和企業代表通過演講,分享了全領域標準化、產業化進程,下文為演講精萃。詳細內容將以文章形式出現在《電視技術》后續刊期當中。

廣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周毅:目前,正在申請制定的下一代的3D(裸眼)/多視圖中國國家視頻標準,分為基本檔、高級檔、下一代檔,不僅可兼容2D視頻和需佩戴輔助設備的3D視頻,還可支持裸眼3D視頻的編碼、傳輸及顯示,在功能性和可用性上優于現存或正在制定的3D標準,可滿足我國下一代3D標準的制定需求。目前,裸眼3D整體推進計劃(草案)已經制定,內容覆蓋3D終端,2D到3D轉換軟件和轉換芯片(IC),以及3D內容制作和存儲等。

北京數字電視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楊知行:雖然在DTMB的海外推廣過程中,遇到了歐洲和日本的策略性阻礙,DTMB-A的應用前景依舊光明。其中,最重要、最迫切的應用就是提高DTMB標準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拓展電視產業和文化出口可持續發展。一個8 MHz帶寬的模擬頻道最多可傳輸5套高清節目,DTMB能夠實現地面多路高清和3D電視廣播業務。此外,DTMB還能促進農村和城鄉結合部的地面、有線電視廣播統一標準,助推數字電視一體機市場,協助模擬電視關閉后富裕頻道的多業務廣播有償服務等。

數字電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王堯:介紹了全球新一代地面數字電視發展的趨勢和我國新一代地面數字電視系統構架,介紹了科技部863新一代數字電視系統的大容量超高清晰度電視地面廣播全鏈路系統傳輸、廣播交互回傳網絡及智能媒體傳統等關鍵技術,以及中心參與的NGB-W、ATSC3.0標準制定工作的最新進展。

國家數字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AVS)工作組秘書長黃鐵軍:AVS2的特色即場景視頻編碼,這方面的研究于2009年開始,主要針對監控視頻。該標準在區分前景與背景方面有明顯優勢,目前其編碼效率是AVS1的2倍。為順應云計算時代編碼模型的變化,AVS工作組已開始著手研發云編碼,即AVS3,這一更高效率的圖像和視頻編碼標準AVS3,思路領先,有望取得新突破。

數字音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閆建新:展望了未來數字音頻編碼技術。目前3D音頻編碼的應用需求為大屏幕超高清(匹配H.265的音頻技術)家庭影院音頻、個人TV音頻、虛擬現實音頻、游戲音頻等。主要編碼技術包括:基于多聲道感覺編碼算法;基于音頻目標編碼算法;引入新的編碼工具;多聲道相關(如新的聲道對結構等)以及渲染技術。

天津大學教授李桂苓:在選定UHDTV系統視頻參數的原則的基礎上,闡述了計算、選定數字電視系統視頻參數涉及的多種因素及對他們加以權衡的考慮。分析、計算了SDTV、HDTV系統視頻參數,進而部分參考已有國際標準,對UHDTV系統圖像格式、掃描特性、色度參數和信號格式等參數進行了較全面的計算和比較。詳情請參閱《電視技術》2014年第18期刊登的文章《超高清晰度電視系統視頻參數計算和選擇》。

北京數字太和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興文:現存的家庭網絡及終端設備的管控缺失,且在應用層上的信息安全技術滿足不了很多安全應用的要求,基于網絡層以下的、未來的安全管控需要的是基于硬件的安全解決方案。對于廣電而言,應采用新的CA+DRM標準體系,可支持多屏業務、三網融合業務和家庭網絡業務,保障多業務下的內容、網絡和用戶安全。

上海國茂數字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國中:互聯網時代從技術和模式兩方面,為智能教育引入了新的思維。新思維的特點是利用智能化技術更好地支持人的個性化、全面化發展,支撐教育系統的智能化管理與決策;充分考慮學習者的認知特點、認知思維與認知風格,是學習者智慧學習的工具與新的智慧學習方式。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鄭世寶:從物聯網和智慧養老兩個概念入手,分析我國的老齡化社會,指出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及精神慰籍等需求日益凸顯,基于此,通過物聯網等新技術發展家庭養老將成為智慧家庭一種重要的應用模式。智慧養老作為醫養結合的綜合性養老服務平臺,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于一體,滿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并提供非接觸式老年人行為監控報警與遠程監護系統。

中國聯通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劉紅旗:在拋出“智能泛在化”問題的基礎上,分別從通信技術和信息技術兩方面分析了泛在互聯以及泛在計算,基于此,提出智慧家庭的內涵——讓家庭生活更智能、更高效、更舒適、更健康、更幸福。對智慧家庭應用類型進行分析,并介紹了智慧家庭的終端類型,即數據與通信、移動與便攜、CE、家控節點,及其發展預測。

中國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張建生:介紹了融合創新智能家庭網絡概況,分析了家庭網絡標準發展情況以及智能家庭網絡標準的發展路線,并分析了家庭云架構與業務技術支持需求。詳情請參閱《電視技術》2014年第18期刊登的文章《融合創新家庭云的需求研究》。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高端專家張俊:總結了數字家居9大發展趨勢,即1)依賴于無線智能家居的低成本和規模化,也需要大量推廣活動的促進。2)將成為智慧城市建設重要部分,并且通過云儲存來實現遠程醫療和遠程報警。3)競爭將在三方面集中體現服務;云存儲和軟件硬件。4)將會取代傳統的開關和燈光,成為居家生活必備品。5)將出現更專業的細分市場。6)將出現完全不同于蘇寧、國美的專業的智能家居大賣場以及專賣店,更強調消費體驗和服務。7)未來三年內將是智能家居廠家建立品牌的黃金期。8)眾多微智能中小企業面對無線智能家居成本的降低、微智能地位尷尬、擴展性和集成性較差,將會面臨大量淘汰或轉型。9)網售將成為一些低端智能家居產品的快速推動和增長的方式。
數碼視訊集團智能電視技術總監路毅行:目前內容方和運營商都非常渴求對方的資源,但是由于市場條塊化分割等客觀因素導致各方相互合作有很大的困難。目前,數碼視訊正致力構建OTT產業鏈,希望在第三方的角度上盡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為雙方做一點服務。能夠降低大家的成本,促進產業的發展。

創維-RGB電子有線公司總工程師吳偉:在分析智慧家庭在技術、市場、用戶、產品方面趨勢的基礎上,分享了創維智慧家庭戰,即以“用戶需求”為中心,以“創新技術”為驅動;以“智能多屏+互聯網家電+酷開系統”為終端;以“云內容+云應用+云購物開放平臺”為體驗;以“自主供應鏈+服務鏈”為保障。并說明,將從紅外設備控制、智能節點控制、App遠程操作以及云端數據互通幾方面逐步展開工作。

樂視網信息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決方案部總監劉彩俊:分享了樂視近幾年從版權到終端生產,再到自制劇制作、酒業等家庭服務的全面布局,介紹了樂視從智能家庭到智慧社區的蛻變歷程,并提出將遵循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在視頻化、社交化、移動化、物聯化方向不斷創新、發展。

聯想移動業務集團技術戰略總工陳建成:聯想的智慧家庭技術創新點包括QDEO視頻處理技術、電視云服務系統(TV-TAB模式)、智能換板技術和Video Call視頻通話技術。未來4K超高清、OLED和新一代智能電視等新趨勢將成為拉動平板電視整體市場向上的主要力量,未來幾年,國內80%以上的電視將具備互聯網應用功能,聯想將全力進軍并引領智能電視產業,為全國家庭開啟新視界。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副院長曹三省:以“融合”為切入點,分析了媒體融合、媒體融合與三網融合的關系。在理清上述關系后,介紹了可穿戴設備如何與媒體相結合,并提出可穿戴設備具有以下三條媒體特性:更強的個體伴隨性;與時尚文化的結合;與健康需求的密切關聯。最后總結出推動新媒體不斷變革的原因——用戶為中心,需求為驅動,內容為王,體驗是金。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北京中心資深審查員蔣一明:介紹了移動視頻的概念和分類,基于多屏互動領域的專利文獻,給出了該領域專利總體變化情況的統計分析結果。以Mobile 3D為例,分析了多屏互動領域相關技術主題的專利分析。最后,從源動力、研發熱點和市場競爭三方面給出了結論和建議。詳情請參閱《電視技術》2014年第21期刊登的文章《多屏互動專利狀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