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智
摘 要:網絡戰是由美國發起的軍事變革之一,通過無線連接技術、互聯網和物聯網載體,制定網絡戰原則、系統、規范等內容,意在實施網絡空間的霸權操控。針對中國網絡安全中境外網絡威脅嚴重、物質基礎和技術水平低、網絡安全意識薄弱等問題,提出維護網絡主權以爭奪網絡利益、研發新型網絡信息技術、制定網絡安全戰略、增強網絡安全防范意識等具體策略。
關鍵詞:網絡戰爭;戰略戰術;網絡安全啟示
1 美國網絡戰戰略戰術形態
1.1 美國網絡戰的理念簡述
美國是第一個提出網絡戰概念并系統化、全面化提出其理論發展和理念實踐的國家,其提出目標是適應未來信息化作戰需求,是美國發起的軍事變革之一。因此,網絡戰成為21世紀美軍新型戰略資源,并成為護持、固化美國軍事霸權的新型手段。美國未來的網絡戰會依靠軍事化、統一化、高效化的互聯網和物聯網,以無線聯接技術為載體,通過制定網絡戰原則、系統、規范等內容,實施對網絡空間的霸權操控。
1.2 美國網絡戰的形態與攻擊模式
美國網絡戰的形態分為戰略網絡戰和戰場網絡戰兩類。戰略網絡戰指在國際互聯網上攻擊敵方軍事、政治和經濟網絡設施的作戰形態,其主要分為平時和戰時兩類,平時戰略網絡戰指戰爭雙方在不產生火力殺傷或戰爭破壞的情況下,通過計算機病毒、黑客攻擊、邏輯炸彈等手段,攻擊敵方軍事、金融、交通、電力、民用等戰略級網絡信息系統;戰時戰略網絡戰則指在戰爭狀態下,攻擊敵方軍事和民用等戰略級網絡信息系統。戰場網絡戰是指在戰場時空內,攻擊敵方有線或無線網絡以破壞、損害敵方C4ISR系統的作戰形態。美國開發2000多種“網絡武器”并應用于實戰,例如“蠕蟲”病毒、計算機網絡“肌體”破壞武器、計算機網絡嗅探武器等,依靠軍用計算機病毒、計算機芯片病毒固化、計算機病毒無線輸送等技術和裝備,閃電形成未來信息化戰爭中的網絡攻擊。
2 中國應對美國網絡戰的網絡安全措施
2.1 中國網絡安全的問題與特征分析
因中國社會和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范圍內互聯網用戶最多的國家,據統計顯示:2012年中國互聯網普及率升至43.2%,同比增長4.3%。與此同時,各種各樣的網絡安全問題層出不窮。總之,黑客行為、惡意軟件、高級網絡安全威脅、數據泄露、移動設備漏洞等已經成為中國網絡安全的主要問題。因此,中國網絡安全問題的基本特征是:其一,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龐大,網絡使用、發展、普及迅速并呈現穩定持續上升態勢,網絡安全與國家政治、軍事和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網絡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其二,境外網絡安全威脅不斷嚴重,美國和西方國家的“中國網絡威脅論”成為攻擊中國的新方式,使中國面臨網絡攻擊的全新考驗;其三,中國國產互聯網設備水平低于國外,缺少網絡空間技術支撐、軟硬件設備和服務器等物質基礎;其四,中國網絡安全意識薄弱,處于極為被動的持續防御、防范狀態,而且存在國家、法律層面網絡安全制度的缺失。
2.2 中國網絡安全的發展策略
網絡安全因的豐富其內涵和外延,成為國家性、全球性的軍事、政治、經濟問題之一。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應積極應對未來網絡戰挑戰,轉變傳統網絡安全思維,研發網絡攻擊武器并實踐網絡攻擊,將網絡安全或者網絡戰納入戰略視野之內,以維護自身的網絡安全。其發展措施如下:第一,維護網絡主權,保障網絡安全,爭奪網絡利益。網絡空間成為繼陸地、海洋、天空、太空之后未來戰爭的核心領域,網絡空間安全不僅成為全球格局規劃和國家實力競爭的關鍵因素,而且是保障國家網絡安全、穩定、發展的核心所在。第二,研發新型網絡信息技術,是保障網絡安全核心性、基礎性、長久性的關鍵手段。第三,制定、升級、完善網絡安全戰略,保證國內和國際網絡空間的安全。中國應建立系統性、戰略性、發展性的網絡安全戰略,將其作為爭奪未來網絡空間的保障系統。第四,增強網絡安全保護和防范意識,提高網絡戰爭研究力度。中國應積極借鑒發達國家網絡安全理論和實踐,研究國際范圍內戰略級、戰役級、戰術級的網絡戰爭以完善網戰體系,提高自身抗打擊和可反制的綜合能力。第五,參與制定“網絡空間”的規則和規范,掌握網絡安全和網絡戰爭規則制定的話語權,強化網絡空間和網絡戰爭的影響力。
3 結語
“網絡中心戰”是21世紀美國網絡空間作戰理念,是美軍新型戰略資源和護持、固化美國軍事霸權的新型手段。美國通過體系破壞模式、信息誤導模式、綜合破壞模式三種,以“蠕蟲”病毒、計算機網絡“肌體”破壞武器、計算機網絡嗅探武器等為載體,可實施戰略網絡戰和戰場網絡戰兩類網絡戰戰術戰略形態,奪取未來網絡戰爭勝利。因此,必須正視中國網絡安全中境外網絡威脅嚴重、物質基礎和技術水平低、網絡安全意識薄弱等問題,實踐維護網絡主權以爭奪網絡利益、研發新型網絡信息技術、制定網絡安全戰略、增強網絡安全防范意識等具體策略,切實保障國內網絡安全并掌握國際網絡戰規則制定的話語權。
[參考文獻]
[1]張召忠.網絡戰爭[M].中國人民解放軍出版社,2008年.
[2]曹華平,劉峰.警惕利用網絡信息危害國家安全[J].信息網絡安全,2007年11期
[3]張淑鈿,林瑞鑫.論互聯網對國家主權的侵蝕和強化[J].科技與法律,2005年1期
[4]余麗.互聯網對國際政治影響機理探究[J].國際安全研究,2013年1期
[5]張新華.網絡悖論與國家安全[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