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玫
摘 要:隨著中國老齡化的趨勢,特別是面向家庭的移動定位系統的運用發展也越來越有需求,以滿足家庭成員之間知道彼此的方位信息。針對家庭的應急解決方案的移動定位系統的運用實踐進行定向開發,適用于家庭、單位、企業及事業機關進行移動定位。
關鍵詞:移動定位;家庭成員
1 研究背景
從2000年到2007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由1.26億增長到1.53億人;預計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億人;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4億,老齡化水平推進到30%以上。因此老人的安全問題引發我們思考?怎么確保老人在沒人時候可以獲得幫助呢?再者就是正在上小學的學生,他們是同樣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怎樣更好的追蹤到他們?并及時給予幫助?這時移動定位系統的應用悄然興起。它是通過一定的技術,得到用戶的位置信息,并將此信息提供給用戶、通信系統或者其他請求得到該用戶位置的機構或個人,以便實現各種定制服務。這個軟件特點簡單易操作、實用性強。
對于我們來說,位置服務主要應用是找地方、規劃路徑、實時的指路和定位、查找和顯示周邊信息等,總體來說都是歸結于移動定位導航的應用。目前基于智能手機平臺的移動定位系統開發中使用GPS功能模塊主要有兩種方式:⑴手機本身內置GPS功能模塊;⑵智能手機加外置GPS功能模塊。
與市場上出現的PMP導航定位設備相比,智能手機方案的優點:一是經濟性好,利用智能手機實現GPS定位導航,只需再夠買一個藍牙GPS信號接收器和一套導航軟件,效果與PMP式GPS定位導航設備幾乎完全相同,但花費只在1000元左右,比起PMP式GPS定位導航設備目前2000多元以上的售價,非常經濟。二是易攜帶性,PMP式導航定位設備由于其固定的用途和體積相對較大,遠遠不如智能手機方案方便攜帶。三是擴展性強。相對來說,智能手機能充分利用無線網絡來擴展其功能,實現地圖數據定位導航軟件的實時更新。四是衛星接收機接收信號能力強。由于智能手機方案中的衛星接收機的位置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擺放,能夠進一步提高衛星接收能力,抗干擾能力較強。
與市場上基于智能手機的方案相比,我們設計的定位跟蹤系統有著獨特的優勢,它是針對所有Android手機用戶的一款家庭成員定位軟件,并在定位基礎上衍生的周邊服務功能。用戶只需要打開Eachpal軟件,就能知道你的家人目前在什么地方,兼定位,消息發送,呼救,尋找于一體的功能軟件。該軟件對于學生進一步掌握開發基于Android平臺的應用軟件具有非常深的意義。
2 解決方案
⑴平臺建設的意義:解決基于Android平臺的具有能定位、發送消息、呼救及尋找家庭成員的功能的軟件。
⑵解決難點:人員管理難(家庭成員工作在各地,難以跟蹤確認)。
家庭成員遇到困難難定位、難尋求家人幫助:當家庭成員在不同的省份、地區工作時,一旦某一家庭成員遇到突發情況或困難,呼救家人尋求幫助時,家人難以找到該家庭成員的位置,需通過手機軟件來處理該工作。
⑶研究目標。家庭成員簽到:用戶登錄到簽到功能時,可以通過點擊按鈕,將該用戶的信息發送到指定的家庭組成員,做到同一群組成員相互知道對方的信息。
家庭成員求救方便:當用戶點擊求救功能時,則由客戶端將用戶當前的位置信息發送到服務器端,再由服務器端處理進行轉發,將求救信息發送給家庭組成員,或者發送給用戶指定的組成員,方便求助。
操作智能化:平臺具有能定位、發送消息、呼救及尋找家庭成員的功能,操作智能化,便捷。
⑷面向的用戶群體:本系統面向家庭用戶為主的用戶,為他們提供C/S的操作界面。
⑸主要內容:主要是利用移動定位系統解決家庭成員間應急處理辦法。面向家庭組成員提供以下13項主要功能模塊:登錄、注冊、忘記密碼、選擇家庭成員、簽到功能、求助功能、發信息功能、集合功能、查看歷史位置功能、個人信息功能、用戶分組功能、添加成員功能、效應功能。
3 采取的方法
以我省區域經濟發展及軟件企業需求現狀為基礎;對相關問題進行探索,把歸因研究作為突破口,將對策研究作為重點,建立高職軟件人才培養新模式。
⑴文獻法。通過文獻法查閱資料,了解我國及我省軟件人才培養的現狀。⑵比較研究法。對成功的院校培養軟件人才的模式進行系統的分析比較,研究適合我省高職培養軟件人才的道路。⑶實地訪談法。⑷問卷調查法。⑸案例法。
4 本項目創新點及特色
⑴該軟件功能實現家庭成員間應急解決方案,尤其針對老人和小孩。在老齡化日趨嚴重的今天,解決老人的安全問題非常必要,小孩同樣需要。⑵其次此軟件簡單易操作、易攜帶性、經濟性好、實用性強。⑶家庭成員間定位,發送時間短、流量小、響應快;接受信號能力強。⑷信息傳輸加密算法采用位運算將主要數據做移位運算(主要是針對密碼、位置信息),服務器端采用揭秘算法還原數據、數據壓縮算法采用Java、C#均提供的GZIPInputStream/GZIPOutputStream流實現,本壓縮流對json、xml文本型數據壓縮率達到至少50%以上,可大大節省流量和帶寬。
[參考文獻]
[1]田增山,劉麗川,黃順吉.移動電話定位技術及其應用[J].電信科學,2001年01期.
[2]谷靜,毛永毅.李明遠.無線定位技術[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3]馮治鋼.移動通信的定位系統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4]黃侃,張新超,熊文峰.位置服務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的應用[A].海南省通信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06)[C].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