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建筑行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以地鐵為代表的一系列地下建筑也紛紛涌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值得一提的是,地下建筑具有鮮明的自身特點,一旦發生火災,則會導致相當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所以,地下空間滅火救援工作便成了業內人士普遍關注的焦點。本文將圍繞地下空間滅火救援的無線通信保障問題展開相應的探討,并提出了幾條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期為同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地下空間;滅火救援;無線通信保障;問題;對策
1 地下空間滅火救援中無線通信的重要性
地下建筑具有鮮明的自身特點,一旦發生火災,消防部門在展開滅火作戰行動時,通信指揮體系若不能暢通高效,成了“聾子”、“瞎子”,極易導致滅火救援行動遲緩而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所以,對地下空間滅火救援中無線通信保障問題進行研究,并保證其通暢性便顯得尤為重要了。在火災發生現場,消防指揮員需要依靠有關無線通信設備,來及時且準確地來獲取火災發生現場的實時信息,然后基于這些信息制定最為合理的滅火搶險方案,并傳達給一線的每一位消防隊員[1]。所以,基于地下空間的消防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完備的無線通信指揮系統便顯得尤為重要了。
2 地下空間滅火救援中無線通信保障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2.1 現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一系列火災隱患已經悄然種下,火災事故頻繁發生,輕則毀損人們的財物,重則危及人們的生命[2]。這是由于這些火災隱患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防通信工作的難度系數。現階段,我國消防部門更加重視消防無線通信系統的建設,并從其他國家引進了一系列高新科技,推動了國內消防無線通信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值得一提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我國消防無線通信系統還存在諸多不足[3]。
2.2 問題
現階段,我國正一步步、分批次地致力于消防無線通信的建設,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部分特殊區域的通信設施建設還存在諸多不完善之處,給滅火通信工作制造了一定的阻礙,如地下空間便是這類特殊區域的典型代表。地下空間不僅具有一定封閉性,而且具有結構復雜的特點,因而在最初的消防設備布置過程中,忽略了地下空間的實際需要,即便設置了有關通信設施,通常也是那種最為簡單的,僅能夠應付一下小型火災,在應付重大火災的時候,所發揮的作用微乎其微。在搭建消防無線通信網絡的過程中,大多數城市采用常規網這種形式,需要指出的是,地下空間的鋼混結構構件能夠起到一定程度的屏蔽作用,再加上地下空間帶有較大的封閉性,所以,一旦出現火災,所謂的常規網往往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現階段,很多一線消防人員對通信組網技術及其應用缺乏足夠的認識[4],部分滅火指揮部也存在流于表面的問題,在面對火災時,無法保證信息交流的通暢性,火情沒有得到及時而準確的收集,滅火救援方案無法得到有效制定。另外,地下空間的特殊性容易導致信息屏蔽問題的發生,再加上火災現場煙霧所帶來的干擾,給地下空間的滅火救援工作制造了極大的阻礙[5]。
3 對策
3.1 提高對無線通信建設的認識和重視
應提高對地下空間無線通信建設的認識和重視,從而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投入,尤其要保證通信設施建設得以有效落實。消防通信設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滅火救援工作中發揮著相當積極的作用。消防工作者應積極了解國內地下空間通信設施的建設現狀,并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從中發現不足,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從而推動地下空間無線通信建設的進一步發展,使其更加現代化,更加高效化,最終使其在滅火救援工作發揮出更大的作用[6]。
3.2 完善基礎通信設施建設
一是要從制度和規范的層面上解決地下空間內同軸泄漏通信電纜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強制性的手段要求凡有地下空間的單位如地鐵、地下停車場、地下倉庫等,在建設時必須要預埋基于公安專用頻點的泄漏電纜,同時配套建設控制臺、基地臺等設備,組成獨立運行的通信系統,其信號覆蓋地下空間的各個區域,確保無盲點。這樣可極大的緩解消防部門在執行地下空間滅火救援戰斗任務時地下與地上通信不暢的問題,提高指揮作戰效能。
3.3 豐富傳統的、單一的通信模式
在以地鐵為代表的一系列地下空間的滅火救援工作中,由于現場情況往往較為復雜,帶有較強的干擾性和屏蔽性,導致常規電臺很難正常發揮作用,從而給整個消防指揮體系的高效運轉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所以,在地下空間通信系統建設過程中,建議嘗試常規網和集群網絡的有機結合、互為補充,從而豐富傳統的、單一的通信模式,如此一來,才能為地下空間滅火救援工作提供有效的通信保障,進而推動現代消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3.4 引入和應用最新的通信網絡技術
以開發定制基于PED穿地通信系統的消防地下無線通信裝備為例。PED穿地通信系統是利用磁導、數字和低頻無線通信等領先技術手段,來實現穿透巖層以及其他介質、并能進行雙向語音通信和文本數據通信的。由北京云都科技有限公司代理、加拿大Vital Alert通信公司研發生產的Canary?Go便攜式透地通信系統于2013年在重慶地鐵測試成功,其穿透了介質為厚度37.9米的鋼筋混凝土層、完成了地面單元和地下單元雙向語音以及數據的透地傳輸、且語音消息清楚連貫,文字消息正確無丟包亂碼。試想如果利用該系統的工作原理,再結合現有的消防通信手段,開發出適應消防部門滅火救援通信的便攜式裝備,那也必將會解決地下與地上通信不暢的問題。其工作示意圖如下[7]:
3.5 加強通信保障隊伍建設,建立層級分明、功能互補的通信保障體系
充分依托總隊、支隊、中隊三級通信保障體系,立足現有人員和裝備條件,針對各類地下空間滅火救援任務開展經常性的訓練和實戰演練,通過訓練熟悉裝備,通過演練和實戰保障積累經驗,發現問題,總結提高。今后在執行地下空間滅火救援任務時,按照先屬地后區域、先普通后加強的原則梯次投放通信保障力量,我們就有能力根據救援行動的需要解決在地下空間救援工作中通信保障力量不足、通信不暢的問題。
4 結束語
地下空間具有鮮明的自身特點,因而更需要重視并做好其滅火救援的無線通信保障工作。相關技術人員應重視消防無線通信系統的建設,從而促進消防通信系統的不斷完善,使其集多元化、智能化、數字化于一身,做好通信設備的日常管理工作,善于發現潛在的問題,并予以及時而有效的解決。只有如此,才能確保無線通信始終處于暢通狀態,便于地下空間滅火救援工作的高效開展,盡量保證人們的生命財產不受損失。
[參考文獻]
[1]裴建國.消防無線通信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武警學院學報,2008,06:84-85.
[2]周蓉蓉.西安地鐵消防無線通信設計[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3,01:50-52.
[3]孟翔.地下建筑消防無線通信的現狀及解決方法分析[J].科技傳播,2013,09:51-52.
[4]王兵,李廣濱,張忠凱.淺談大港油田消防無線通信系統數字化應用與技術創新[J].中國無線電,2013,04:39-40+43.
[5]宋群.利用遠程接入實現消防無線通信互聯[J].科技風,2013,14:53.
[6]金杉.城市地鐵消防無線通信網絡的設計思路[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3:25-26.
[7]鄭向陽.淺談地下建筑消防無線通信應急組網[J].科技信息,2011,14:612+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