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賀進++董俊


位于黃海之濱的連云港,是一座從不缺少國家戰略話題的城市:首批“沿海開放城市”、新亞歐大陸橋橋頭堡。2013年秋,中央提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一帶一路)建設,處于“一帶一路”交匯點的連云港,會如何把握好再次降臨的機會?
“這是連云港的又一次歷史機遇。”市委書記李強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為中西部及中西亞服務
《瞭望東方周刊》:“一帶一路”作為國家層面的兩大戰略,也是國家推動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大戰略部署,連云港在其中的定位是什么,具體目標和任務又是什么?
李強:習總書記在哈薩克斯坦發表演講提出“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時,我也在場,非常激動。這是中央給連云港一次服務國家戰略、推動自身發展的歷史機遇。
“一帶一路”是一個開放的區域概念,沿線各地聞風而動,都有不同的定位。連云港是海陸雙向開放的交匯點,而港口是我們服務“一帶一路”的核心資源,目前每年承運中亞一半以上的過境箱業務,貨物吞吐量的六成來自中西部地區。同時,連云港又位于沿海海運和隴海鐵路網絡的交匯點,承擔了新亞歐大陸橋90%以上的國際過境運輸量。
所以,依托獨特的區位和國家賦予的戰略定位,連云港“為絲綢之路中西部城市和中西亞國家提供港口物流服務”的基本定位是非常明確的。
按照這個定位,我們的目標是:3~5年內建成中哈貨物中轉分撥基地,國務院批復的為中西部服務的“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初見成效,連云港自由貿易港區建設有積極進展。力爭到2020年建成貿易投資便利、高端產業集聚、城市環境優美、金融開放創新、海陸運輸便捷的“一帶一路”交匯點。
“東方橋頭堡”內涵變了
《瞭望東方周刊》:上世紀90年代初,連云港曾經定位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和過去比,新定位有什么不同?
李強:過去是橋頭堡,現在作為“一帶一路”交匯點,與日韓海上距離又非常近,在新的戰略定位中,橋頭堡的區位優勢會進一步提升。
以往是路橋運輸為主,現在提升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陸海交匯國際運輸大通道樞紐;以前服務中西部為主,現在是上合組織成員國共同的出海口;過去以貨物運輸服務為主,如今提升為東西雙向開放門戶、“一帶一路”產業合作重要平臺。
《瞭望東方周刊》:橋頭堡是連云港的關鍵詞,有哪些具體含義?
李強:原來定義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是一個交通樞紐的概念,新歐亞大陸橋的東起點?,F在仍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東方橋頭堡,但內涵變了。橋頭堡不是人人可以叫的,它是跨國的、經濟的、特殊的。
跨國性是說國際樞紐,經濟性是指最便捷、最順暢的優勢——順著新亞歐大陸橋出海,這條路最經濟最省錢。這也是哈薩克斯坦國際智庫在中國沿海調研一圈后,選擇連云港作為出??诘闹苯釉?。
經濟性是說連云港的裝卸、通關非常便捷,比如,連云港與蘇北五市、沿線15個省區簽了檢驗檢疫直行放行備忘。我們是要靠物流,靠出海通道,實現大貿易、大出口。
特殊性,是以發展國家轉口貿易作為獨特優勢,以發展區域性國際運輸中心作為區域優勢,具有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的巨大潛力,具有發展國家信息中心是亞歐大陸交換單子的平臺。
連云港的四張牌
《瞭望東方周刊》:在“一帶一路”的整體區域發展中,連云港的比較優勢是什么?怎么發揮和利用這些優勢?
李強:連云港的比較優勢非常明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說,發揮比較優勢是指導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最重要的經濟原理。連云港的比較優勢應當有絕對優勢、相對優勢和后發優勢。
絕對優勢是海陸交匯區位優勢;相對優勢是世界級深水大港優勢、陸橋過境運輸第一品牌優勢,同時擁有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等;而后發優勢包括江蘇沿海開發、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和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等四大國家戰略聚焦形成的政策優勢。
在全國能集這么多突出優勢于一身的地級市還真不多。
為了發揮“一帶一路”區位優勢,市委市政府服務“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規劃正抓緊推進,主要有五個方向:
一是拓展沿海開發方式,提升東西開放水平。包含申報創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連云港)自由貿易港區,與中西部、中日韓、中西亞、東北亞等的合作等等。
二是提升港口運營能力,建設海陸國際航運樞紐。加快推進港口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和30萬噸級原油等泊位建設。
三是促進體制機制創新,推動投資貿易便利化。
四是深化港口金融開放創新,做強國際航運物流。
五是按照區域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完善城市產業承載功能,推進海陸絲路建設。
《瞭望東方周刊》:為了推動“一帶一路”的戰略,連云港目前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李強:連云港必須打好四張牌。
一是中哈合作牌。目前,連云港承擔著哈薩克斯坦80%以上的大陸橋過境運量。隨著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項目一期啟用,許多上合組織成員國和中東歐國家希望通過連云港,加強與亞太地區的合作。而去年第12屆泛黃海中日韓經濟技術交流會上,連云港也確立為日韓貨物進出中亞市場的最佳推薦港口。
二是大陸橋運輸牌。“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只是單純的貿易通道,而是一個覆蓋40多億人的經濟大走廊,新亞歐大陸橋是交通大動脈。我們將推動新亞歐大陸橋運輸及相關加工、貿易產業的發展。
三是中韓陸海聯運牌。連云港與韓國一衣帶水,辟有直達韓國釜山、仁川、平澤和光陽的客貨班輪航線,也是中韓之間唯一的“一港雙線”港口。6月中旬,中韓交通部門《中韓陸海聯運汽車貨物運輸協定》也擴大至連云港,這是我們自己去推動的。
四是港口綜合發展牌。作為江蘇最大的海港城市和全國區域性中心港口,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中就將連云港規劃為東方大港。經過80年的發展,已建成世界深水港口和“一體兩翼”組合大港。去年吞吐量突破2億噸,集裝箱運量達540萬標箱,口岸貨物進出口總額達250億美元,是隴海蘭新沿線地區以至中亞國家的重要出???。endprint
與區域和東西部的合作
《瞭望東方周刊》:作為一個帶狀的區域經濟合作的形態,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有許多城市,在強化區域合作方面,連云港和該區域內的其他城市之間具體合作措施有哪些?
李強:我們正在研究和東西部區域合作這個問題,連云港怎么發揮“一帶一路”交匯點作用,為中西部做什么?為江蘇沿線周邊做什么?所以我們做了四個方面的努力,有的難度也比較大。
首先,打造大陸橋國際班列品牌。比如說跟中亞、日韓、東南亞沒有港口物流合作機制、路橋運輸、信息服務管理沒有一套完整的機制,國際班列開不了。連云港為什么能至少開兩班以上?連云港港是中國沿海過境運輸第一大港,陸橋過境運輸無論總量還是占比一直居全國第一。我們將牢牢抓住和做大這一優勢,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東向出海口及亞太地區進入中亞、東歐的最便捷通道。
第二,聯手打通海河聯運航道。打通連云港西到鄭州,南至蘇州的江河航道,沿線的宿遷、淮安主動要與我們打通江河聯運,現在的問題是收費點太多。長江經濟帶要打通,省里取消這些收費,每年對省財政損失10個億,但是江蘇內陸經濟的盤活影響是深遠的。
第三,攜手推進陸橋沿線大通關試點。這個工作已經做通了,我市在全國率先推進“三互”、“三個一”試點工作,目前,已經制訂出臺了具體實施方案,國家海關總署、質量總局也原則同意將我市作為試點口岸。通過試點工作,加強與陸橋沿線口岸查驗單位的合作,取消“過境貨物報關單”,對過境貨物“只檢疫不檢驗”。探索推進“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檢驗檢疫“直通放行”的通關模式及啟運港退稅模式,有效地推動貿易便利化,減少費用,沿線西安等城市十分歡迎。
第四,加快文化旅游組團發展。連云港依山傍海,旅游資源豐富。我們正在規劃,建一些有特色的旅游設施,吸引中亞貿易往來人員和游客。我們還向省里打報告建絲綢之路旅游專列,國外、日韓游客可以游覽絲綢沿線城市,辦一個卡可以在任何景點???,對此,省里和國家旅游局都比較重視。
《瞭望東方周刊》:你認為區域合作的難點是什么?
李強:難點主要是溝通協調機制的滯后。
鐵路與高鐵困境
《瞭望東方周刊》:連云港提出建設“海陸鐵綜合性交通運輸體系”,這是配合新的定位所勾勒的交通規劃嗎?具體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目前進展到哪一步?
李強:這是我們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機遇,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工作方案的一部分。說實話,高鐵已成為束縛城市發展的一塊短板,我重點講講我們所面臨的鐵路、高鐵困境。
連云港與中亞形成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一港二線”的運輸格局,一直是一條最便捷、最經濟的通道。但由于阿拉山口換裝能力不足,交通部、原鐵道部調整了路徑,增加300多公里的運輸距離?,F在東行一半的過境貨物流失到了俄羅斯東方港、阿巴斯等港口。
我們懇請恢復連云港至阿拉山口鐵水聯運示范通道原有路徑,如果只算沿途城市的經濟賬,負面影響一旦全面形成,連云港東方橋頭堡的優勢將蕩然無存,無形助推西伯利亞大陸橋和俄羅斯東方港的崛起,進而影響到我國打造新亞歐大陸橋通道的戰略意圖。
連云港與徐州之間沒有高鐵,也導致我們越來越邊緣化了。我們期待省上及鐵路總公司,基于國家建設“一帶一路”的戰略考慮及連云港橋頭堡重要區位,給予連云港支持。這條線幾年前就是一條論證充分,非常成熟的高鐵項目。
《瞭望東方周刊》:連云港在申請設立自由貿易園區,請問現在進展如何?
李強:連云港的總體方案是2013年12月上報國務院的,國務院已批轉商務部等部委和連云港市政府,要求進一步優化。
2014年6月初,媒體披露中央對各地自貿區申報暫停,并打回重新審查。我們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要在推進現有試點基礎上,選擇若干具備條件地方發展自由貿易園(港)區”的決定不會改變,改變的只是申報流程,這對連云港申報自貿港區不是障礙,而是機遇。
我的信心主要來自于:一是具有強大的國家戰略優勢,中央領導多次批示連云港“落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工作;二是一流的港口口岸;三是基本形成了港產城互動發展的良好格局;四是良好的開放型經濟發展基礎。連云港位列外貿百強市第51位,居蘇北五市之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