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家順
摘 要:近年來中國創業板市場備受關注,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備受爭議的現象。中國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整體盈余質量如何?其盈余質量是否低于主板上市公司?這是本文將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創業板市場;主板上市公司;盈余質量
一、引言
中國創業板市場正式運行并交易已經四年有余,作為公開的投融資平臺,在促進科技與產業的融合、積極擴大中小企業融資、推動自主創新、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創業板市場也出現了一些備受爭議的現象。如,券商直投與上市保薦人制度的利益關聯現象、信息泄露等。這些問題勢必影響到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盈余質量,損害財務信息決策有用性,進一步對投資者產生誤導。
二、文獻回顧
盈余,又稱利潤或者收益,是上市公司在一定期間內經營成果的表現形式, 是市場經濟運作的最直接的目的和動力,同時也是實證會計研究最為關注的財務指標之一。
對于盈余質量,不同學者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盈余質量定義和計量方法。如Healy和Wahlen (1999)從盈余管理的角度研究盈余質量;Jones(1991)提出了計量操縱性應計的模型;Dechow
and Dichev(2002)通過分析收益與應計額和現金流量之間的關系來測量盈余質量;McNichols(2002)將DD模型與瓊斯(Jones,1991)模型結合,提高了模型的預測能力。
紀茂利、張曉飛、孫琪(2012)證實了我國上市公司盈余質量與營業周期、企業規模、銷售變動額、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波動、企業報告虧損的頻率等企業固有特征之間的關系。張鐵鑄、王磊、周紅(2011)認為創業板公司與中小板公司首發上市時的盈余質量存在顯著差異,創業板公司的盈余質量相對較低一些。劉景章和項江紅(2012)曾研究深圳和香港創業板的風險投資與IPO公司盈余管理行為,認為兩個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普遍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行為。
從已有相關研究來看,盡管國內外大量文獻對盈余質量展開了多角度研究,但是對創業板上市公司的關注相對較少;在有關創業板的盈余質量研究中,學者們僅僅關注IPO盈余管理,忽視了公司上市后的盈余質量狀況,因此,本文將從公司上市后的市場表現對盈余質量進行研究。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取。本文樣本數據為深圳創業板截至2010年上市的153家公司2009-2011年年報披露的數據、深圳主板股市場截至2010年上市的非金融公司2009-2011年年報披露的數據,剔除部分極值數據。本文的數據取自國泰安(CSMAR)數據庫、深證證券交易所、新浪財經網。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修正的DD模型需使用連續三年的數據,盡管2012年底已有355家公司,但本文取樣時點為2010年年末,故本文的樣本公司為
153家。
(二)模型設計。Dechow 和Dichev(2002)在應計和現金流匹配的基礎上提出了計量盈余質量的一種新方法,即DD模型,他們認為應計項目能反映當期和相鄰期間實現的現金流,可以用于衡量應計質量,進而度量其盈余質量。
McNichols(2002)將計量操控性應計的Jones模型與DD模型相結合,得出了修正的DD模型,從而提高了模型的預測能力。修正的DD模型為:
四、實證結果與解釋
(一)描述性統計分析。以2010年為基期,創業板上市公司經營性應計的平均值為0.085, 大部分公司的經營性應計為正值,小部分公司為負值。消除公司規??赡芤鸬漠惙讲罡蓴_后,經營性應計的標準差為0.086,離散系數為1.01,說明各公司的盈余質量水平有較大差別。
以2010年為基期,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經營性應計的平均值為0.022, 比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經營性應計的平均值0.085低約70%。最大值為2.235, 最小值為-0.282,最值之間差距較大,高于創業板。經營性應計標準差為0.1547,離散系數為7.0686,說明公司之間的經營差距很大,遠遠超過了創業板。
(二)回歸結果及分析。本文使用SPSS19軟件,對修正DD模型變量進項回歸,對比研究創業板上市公司和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盈余質量,以2010年為基期分別對兩個樣本回歸分析。
根據方差分析結果,創業板模型的擬合優度為0.533,標準差為0.06,說明模型擬合水平較好,深市A股主板模型的擬合優度為0.073,比創業板低很多。從回歸變量系數看,創業板上市公司經營性應計大部分能夠被常數、上年和本年經營凈現金流所解釋。深市主板上市公司經營性應計僅僅與本年現金流和收入變動回歸結果顯著。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殘差的標準差為0.1492,此數值用于衡量盈余質量,比創業板高,說明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盈余質量不比主板差。
五、結論
本文使用McNichols(2002)提出的修正DD模型,對我國創業板和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盈余質量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對于修正DD模型,創業板模型擬合水平較高,經營性應計大部分能夠被上年和本年現金流所解釋。深市A股主板模型擬合水平較低,經營性應計僅與本年經營性凈現金和收入變動回歸結果顯著。從模型殘差的標準差來看,無論是兩板所有公司還是制造業,創業板數值均低于深市A股主板。拓展性研究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
以上研究表明,創業板上市公司盈余質量并不低于深市主板上市公司。但創業板運行不足5年,目前還處于高成長階段,而深市主板運行已20余年。創業板的盈余質量研究還需要更大的樣本量支持。
參考文獻:
[1] 程小可、王化成、劉雪輝.年度盈余披露的及時性與市場反應——來自滬市的證據. 《審計研究》.2004年第2期
[2] 李卓、宋玉.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與盈余質量關系的實證研究. 《中大管理研究》.2007年第2卷(2)
[3] 秦曉明、卿小權.基于新企業會計準則的應計質量實證研究. 《財會通訊綜合》.2009 年第11 期
[4] 紀茂利、張曉飛、孫琪.上市公司盈余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基于應計利潤. 《財會通訊綜合》.2012年第12期
[5] 田靜.上市公司應計質量實證研究 《財會通訊·學術版》2006 年第9 期
[6] 張鐵鑄、王磊、周紅. 板塊差異、上市效應與盈余質量研
究——來自創業板和中小板的證據. 《證券市場導報》.2011年11月
[7] 劉景章、項江紅.風險投資與中國IPO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的實證研究——基于深圳和香港創業板的數據. 《產經評論》.2012 年7 月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