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劉 暢圖片說明:參加“絲綢之路經濟帶媒體合作論壇”的嘉賓在主席臺就座。雷 聲攝由人民日報社主辦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媒體合作論壇”7月2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海峰、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出席并致辭,人民日報社總編輯李寶善主持開幕式。絲路沿途十余國家及國內多個省市共百余名參會代表,以“絲路聯通夢想,媒體共促發展”為主題進行了發言和討論。去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首提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此后,習近平在吉爾吉斯斯坦上合峰會、印度尼西亞國會演講、上海亞信峰會等多個場合倡導“推動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2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海峰在致辭中表示,2000多年前中國漢代使節張騫開辟了中國同歐亞各國友好交往的絲綢之路。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說,由中國、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聯合申報的“絲綢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網”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承載人類共同記憶、積淀悠久古老歷史的載體。在新的戰略構想中,“一帶一路”比千年古絲路聯結了更多國家,各國彼此間的關系也更為緊密。《人民日報》2日“共享絲綢之路”特刊刊發的一幅地圖中,陸路以中國江蘇為起點,經河南、陜西、甘肅、新疆,穿越中亞、西亞大地抵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海路自中國山東起始,沿海岸線南下至東南亞數國,再經印度洋入紅海、地中海,在意大利羅馬登岸,轉陸路深入西歐。楊振武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沿途各國及主要城市處于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關鍵階段,面臨著應對金融危機、加快轉型升級的緊迫任務,“前途命運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休戚與共”。李海峰表示,經濟帶建設正在積極推進,西歐-中國西部國際公路運輸走廊等道路建設進度加快,中國與沿途國家間的貿易手續正在簡化,商品運輸時間正在縮短,沿途國家正在研究和思考本幣在市場上的流通,為降低流通成本、增強抵御風險能力,提高地區經濟國際競爭力開辟了新的路徑。俄塔社總編輯馬拉特·阿布哈金認為,俄羅斯在歐亞歷史往來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振興絲綢之路符合俄羅斯的愿景。他說,中國可以考慮通過西伯利亞大鐵路和貝阿鐵路運輸商品,中國公司也可以參與到克里米亞跨海大橋的建設中。“中國和俄羅斯正在將絲綢之路經濟帶與跨歐亞鐵路及歐亞經濟聯盟對接。”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劉建超介紹,中哈連云港物流場站、中巴經濟走廊早期收獲清單等項目都在進行中。交通是與會代表必談之題。土庫曼斯坦駐華大使魯斯塔莫娃·齊納爾認為,現代化的跨境公路、鐵路和天然氣管道能夠鞏固與發展國家間的經濟聯系,土庫曼斯坦希望擴大以中國為起止點的過境運輸。中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翁孟勇表示,目前除阿富汗、不丹外,我國與周邊其他接壤的國家均實現了汽車的直達運輸,線路達278條,2011年以來先后開通渝新歐等9條中歐貨運國際通道,但“一帶一路”交通基礎設施仍存在運能不足、技術等級偏低、標準不統一等問題。此外,商務部正在推動與絲路各國相互擴大市場開放,深化海關、質檢、電子商務、過境運輸等全方位合作。部長助理童道馳提及重啟與海灣合作委員會自貿區的談判,推動與斯里蘭卡等國家自貿區的進程。文化部部長助理劉玉珠表示,將深化中阿絲綢之路年度文化之旅,支持舉辦絲路文化旅游博覽會和藝術節。2日下午,來自絲路沿途十余國家的媒體代表參與了媒體圓桌對話。他們3日將共同簽署絲綢之路經濟帶媒體合作論壇聯合宣言。楊振武認為,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如果說國與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推動了發展道路之間的互聯互通,媒體交流促進的就是彼此心路之間的互聯互通”。▲
環球時報201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