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姣 謝祥林
摘要:文章在研究物質的量意義建構形成性評價理論的基礎上,編制物質的量意義建構形成性評價問卷,以某校高一學生為研究對象,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反饋給師生,并對學生實施形成性評價。研究發現編制的相關問卷能有效反饋學生相關知識的學習信息。反饋的信息不僅幫助教師調整教學而且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自評和學習。研究結果表明,對學生進行物質的量形成性評價,實現形成性評價的教育作用、指導作業和調節作用是很有實際意義的。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物質的量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6-0002-02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物質的量的學習影響學生在整個高中階段的化學學習。在化學教學實際中,學生對物質的量的理解不準確的現象十分普遍。物質的量在學生頭腦中到底是什么樣子,與其概念的“原形”相符合的程度有多大?這些問題極少見研究。本文主要利用形成性評價方法評價學生學習物質的量概念的結果。再根據結果,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有目的矯正,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形成性評價是教學中常見的評價方式,教師會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及時的評價,以便及時調整其教學。本文根據研究需要將形成性評價定義為:為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概念形成情況,而對學生學習的結果實施評價。其主要功能是評價學生頭腦中形成的概念與真實科學概念一致性的程度以及對概念意義構建的完整性,從而對學生某個具體的科學概念學習進行有效診斷,再有目的地對學生錯誤的概念學習進行矯正。
一、“物質的量”概念學習形成性評價
1. 形成性評價的內容
對物質的量概念學習進行形成性評價,主要評價內容有以下方面:對物質的量是一個基本物理量的理解以及摩爾、阿伏加德羅常數、微粒、摩爾質量等概念的認識。其具體和科學的理解如下。第一,“物理量”是用來計量可計量事物的量,而物質的量其內涵是用“摩爾”做單位來計量微粒數量的物理量。物質的量其外延的評價主要評價對微粒種類的認識。即其計量對象只能為微觀粒子,如原子、質子等,不能為宏觀物質。第二,應理解“摩爾”是人為制定的、以阿伏加德羅常數個微粒的集體為單位來計量微粒數量的。摩爾是計量單位而不是計數單位。物質的量雖表示微觀粒子的數目,但不是表示微觀粒子個數的多少,而是微觀粒子集合體的多少。第三,阿伏加德羅常數是為了紀念意大利化學家阿伏加德羅而命名的,它并不是一個常數而是一個有單位的常量,它的來源以及對其真實值和近似值的了解是評價的主要內容。第四,摩爾質量是一個定義性的概念,它主要解決了物質的常規計量——從質量轉化到物質的量來計量物質的多少。理解這一點至關重要,這也是物質的量應用的關鍵意義。第五,對物質的量概念學習中所蘊含的科學方法的學習。包含的科學方法有從量的角度認識化學反應、以一定數量事物的集體定義新單位進行計量來解決大數量事物計量的方法以及以某集合體為參照標準來取值的方法。在學習中了解概念形成的科學方法是發展學生智力和能力的主要內容。在常規教學評價中,只是對學生知識掌握的評價,缺少對科學方法學習的評價。而概念學習的形成評價中,科學方法學習的評價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物質的量是定義性概念。定義性概念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使學生了解概念的意義是產生學習動機的源泉,同時也是形成知識結構的基礎。那么,物質的量概念的意義是什么?它是用來解決什么問題,又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它是如何體現科學家們的聰明才智?這些非知識性的學習內容也是物質的量概念學習中的十分重要的內容。因此,物質的量教學中還應讓學生了解:(1)從量的角度即微粒數量的變化去研究化學反應是最簡單和最重要的。因為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微粒數量變化的角度去研究化學反應相對于從物質的質量變化角度不僅簡明,而且體現了反應的實質。(2)阿伏加德羅常數的選定是科學家們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聰明才智的體現。
2. “物質的量”形成性評價方案設計
(1)問卷制定
本研究通過編制“物質的量”形成性評價問卷對學生進行“物質的量”概念形成性評價的研究。由于問卷調查法可以直接真實地反映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認知情況,所以此方法是最直接有效的。問卷的設計均以問答題的形式出現,不設選擇題。問答題可以真實地體現學生頭腦中知識的形貌。這樣可以了解學生的概念狀態以及思維發展的過程,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真實有效的反饋,對學生學習進行指導和幫助,對教師教學進行調整。問卷由以下四個問答題構成:
1. 物質的量描述的對象通常是哪些粒子?物質的量解決了什么問題?
2. 你如何認知物質的量的?請用自己的話來給它下定義。
4. 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含有的質量叫摩爾質量。(1)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的質量比是多少?1mol碳原子和1mol氧原子的質量比是多少?(2)氧原子的摩爾質量在數值上為什么是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呢?
問答題與評價內容對應。問卷第1題和第2題是評價學生對“物質的量”的內涵和外延的認識;第3題是關于摩爾和阿伏加德羅常數的認識;第4題是關于摩爾質量的認識。對于科學方法和科學意義沒有單獨給出調查題目,而穿插在知識性題目中,主要是考慮到題目太多,學生答題時間過長而產生厭倦,避免使得調查結果不真實,但可以從答題中看出學生對科學方法意義的形成。
(2)調查實施方案
物質的量形成性評價問卷于2013年9月18日在長沙市長郡中學高一年級1309班進行調查。這樣選擇考慮了以下因素:長郡中學是長沙市四大名校之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最能體現概念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真實形式。其次是筆者和任課老師較熟悉,便于調查的實施,同時能得到較為準確的調查結果。
3. 物質的量概念形成性評價
(2)問卷結果討論
為實現本研究形成性評價的作用,本人對1309班的問卷進行分析,將問卷信息反饋給教師和學生來影響教與學。幫助教師調整教學,并且對學生采用個案研究法。將問卷中出現比較集中的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可進行講評以及調整教學。優等生對其作業以及后續成績進行跟蹤調查,研究其成績是否與本研究的研究結果相符。中等生和低等生對其反饋學習情況并提出建議,進行跟蹤調查,以改進其學習。endprint
二、“物質的量”形成性評價影響和作用研究
通過該評價方案的實施,學生和教師均反映對學習和教學有幫助。為了進一步研究此次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本人將該班級第一次月考成績進行分析。長郡中學高一年級第一次月考的考試范圍為必修1第一章,即主要內容為物質的量等。試卷中涉及到物質的量相關概念的題目有選擇題13題到16題,以及非選擇題23題和計算題28題。將1309班和1311班月考中物質的量相關概念的成績和進行如下統計和分析。
由此可以說明“物質的量”形成性評價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三、本研究不足和建議
首先,研究對象的選取。本研究的實驗對象為1309班全體學生,但由于現實條件的制約只能選取其中部分學生進行跟蹤調查,而不能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這對研究的最終目的有一定的影響,會減少形成性評價對其它學生產生的影響。建議可以建立一個形成性評價的網絡軟件,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學生可以通過該軟件完成作業,軟件及時對學生進行反饋評價,并且給出建議。
其次,調查問卷的回收。由于調查問卷沒有課后作業那么正式,個別同學隨意作答,或者不作答。這導致問卷反饋得到的信息并不完整,有礙于研究。建議,由于問卷所涉及的內容都與學生所學知識有關,所以可將問卷布置成學生的家庭作業,這樣可以增加問卷回收率和真實率。
參考文獻
[1] 賈軍紅. 形成性評價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27(1):106-109.
[2] 黃賽. 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語文學習形成性評價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 2009:5
[3] Black, P., & Wiliam, D..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Principles, Policy & Practice,1990,5(1):7
[4] 羅靜.形成性評價及其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與管理,2005,(15)
[5] 李高峰, 唐艷婷. 科學概念教學五要素[J]. 生物學教學, 2010, (2)
[6] 劉志剛. “物質的量”概念教學的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
[7] 朱云祖, 嚴介英, 姚佩珩. 初中化學形成性測驗的編制與實施[J]. 上海教育科研, 1986, (5): 006endprint
二、“物質的量”形成性評價影響和作用研究
通過該評價方案的實施,學生和教師均反映對學習和教學有幫助。為了進一步研究此次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本人將該班級第一次月考成績進行分析。長郡中學高一年級第一次月考的考試范圍為必修1第一章,即主要內容為物質的量等。試卷中涉及到物質的量相關概念的題目有選擇題13題到16題,以及非選擇題23題和計算題28題。將1309班和1311班月考中物質的量相關概念的成績和進行如下統計和分析。
由此可以說明“物質的量”形成性評價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三、本研究不足和建議
首先,研究對象的選取。本研究的實驗對象為1309班全體學生,但由于現實條件的制約只能選取其中部分學生進行跟蹤調查,而不能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這對研究的最終目的有一定的影響,會減少形成性評價對其它學生產生的影響。建議可以建立一個形成性評價的網絡軟件,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學生可以通過該軟件完成作業,軟件及時對學生進行反饋評價,并且給出建議。
其次,調查問卷的回收。由于調查問卷沒有課后作業那么正式,個別同學隨意作答,或者不作答。這導致問卷反饋得到的信息并不完整,有礙于研究。建議,由于問卷所涉及的內容都與學生所學知識有關,所以可將問卷布置成學生的家庭作業,這樣可以增加問卷回收率和真實率。
參考文獻
[1] 賈軍紅. 形成性評價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27(1):106-109.
[2] 黃賽. 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語文學習形成性評價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 2009:5
[3] Black, P., & Wiliam, D..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Principles, Policy & Practice,1990,5(1):7
[4] 羅靜.形成性評價及其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與管理,2005,(15)
[5] 李高峰, 唐艷婷. 科學概念教學五要素[J]. 生物學教學, 2010, (2)
[6] 劉志剛. “物質的量”概念教學的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
[7] 朱云祖, 嚴介英, 姚佩珩. 初中化學形成性測驗的編制與實施[J]. 上海教育科研, 1986, (5): 006endprint
二、“物質的量”形成性評價影響和作用研究
通過該評價方案的實施,學生和教師均反映對學習和教學有幫助。為了進一步研究此次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本人將該班級第一次月考成績進行分析。長郡中學高一年級第一次月考的考試范圍為必修1第一章,即主要內容為物質的量等。試卷中涉及到物質的量相關概念的題目有選擇題13題到16題,以及非選擇題23題和計算題28題。將1309班和1311班月考中物質的量相關概念的成績和進行如下統計和分析。
由此可以說明“物質的量”形成性評價有助于學生的學習,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三、本研究不足和建議
首先,研究對象的選取。本研究的實驗對象為1309班全體學生,但由于現實條件的制約只能選取其中部分學生進行跟蹤調查,而不能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這對研究的最終目的有一定的影響,會減少形成性評價對其它學生產生的影響。建議可以建立一個形成性評價的網絡軟件,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學生可以通過該軟件完成作業,軟件及時對學生進行反饋評價,并且給出建議。
其次,調查問卷的回收。由于調查問卷沒有課后作業那么正式,個別同學隨意作答,或者不作答。這導致問卷反饋得到的信息并不完整,有礙于研究。建議,由于問卷所涉及的內容都與學生所學知識有關,所以可將問卷布置成學生的家庭作業,這樣可以增加問卷回收率和真實率。
參考文獻
[1] 賈軍紅. 形成性評價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2, 27(1):106-109.
[2] 黃賽. 新課改背景下中學語文學習形成性評價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 2009:5
[3] Black, P., & Wiliam, D.. Assessment and classroom learning,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Principles, Policy & Practice,1990,5(1):7
[4] 羅靜.形成性評價及其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教學與管理,2005,(15)
[5] 李高峰, 唐艷婷. 科學概念教學五要素[J]. 生物學教學, 2010, (2)
[6] 劉志剛. “物質的量”概念教學的理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
[7] 朱云祖, 嚴介英, 姚佩珩. 初中化學形成性測驗的編制與實施[J]. 上海教育科研, 1986, (5): 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