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暢
[摘 要]色彩是一種語言。繪畫中的色彩主要研究色彩現象的成因和表現色彩的繪畫技法,并抒發藝術家的個人主觀情感;設計中的色彩主要從設計的角度出發,為設計服務,滿足大眾的情感需要。繪畫中的色彩與設計中的色彩分別是繪畫和設計的基礎,是造型專業與設計專業色彩基礎課程訓練中的兩個不同體系,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縱觀繪畫的歷史發展,總在有意無意地影響和帶動著設計藝術的發展,當藝術賦予現代設計新的精神的同時,設計中的色彩語言也給了當代藝術新的形式和生命力。
[關鍵詞]繪畫 設計 色彩
約翰內斯·伊頓說過:“色彩就是生命,因為一個沒有色彩的世界,在我們看來就像死的一般。”[1]P5我們可以想象沒有色彩的世界是何等的單調。色彩是一種語言,它是人們在生活中的溝通和交流方式,在物質和精神生活中獨顯出魅力的光芒。特別是在藝術創作上,色彩的運用是最為常見的方式,但繪畫色彩與設計色彩是不同的,繪畫中的色彩往往偏向感性,常帶有藝術家個人的主觀情感;設計中的色彩往往注重理性,不能完全憑設計師的個人喜好,而需要設計師高度地概括與提煉,滿足接受群體的需要。
一、繪畫中的色彩
色彩是繪畫的主要造型語言之一,是繪畫的情感符號與精神載體。繪畫中的色彩最早是用來記錄人類生產、勞動、祭祀等活動的手段之一。繪畫中色彩的主要研究內容是色彩現象的成因和表現色彩的繪畫技法。受工具材料和技法的限制,油畫中的色彩結實厚重,講究筆觸、堆砌;水彩畫的色彩講究水與色的滲透交融;水粉畫的色彩具有一定的覆蓋性,渾厚鮮明;版畫中的色彩概括、單純而簡練。
中國傳統繪畫色彩不像西方繪畫那樣,主要以墨調色,在薄厚、深淺、濃淡中追求主觀外的感悟,如唐朝時期的敦煌莫高窟壁畫豪放入微、精美絢麗;南北朝的宮廷畫風色彩富麗堂皇;宋朝時期的文人畫色彩清淡素雅等。
康定斯基稱色彩是“繪畫的音樂”,德拉克洛瓦稱繪畫是“顏色的聲音”。西方繪畫色彩追求以色彩視覺上的真實為主線的客觀自然色彩,研究和表現物體的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以及受空間影響下復雜而微妙的色彩變化,從客觀真實的寫生角度來觀察、分析和再現色彩關系。古埃及的繪畫色彩多呈金黃色調,體現出幾何化的裝飾風格、平面化的表達方式。中世紀的繪畫色彩運用高純度色塊強調對比,受宗教統治的影響,色彩成為一種抽象的精神符號。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色彩重明暗、光影,強調色彩的對比與色調的運用,透視、解剖、色彩學、光學等得到了普遍發展,寫實繪畫技法發展到了空前的高度。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拉斐爾的《雅典學院》,在他們的作品中閃耀著人文主義的光芒。17世紀以魯本斯為代表的巴洛克藝術強調繪畫色彩的強烈、壯麗、夸張和富有動感。新古典主義雖以古代美為典范,但從現實生活中吸取養分,用人的形象來表現神話,如安格爾的《泉》。浪漫主義的繪畫色彩激情奔放,注重對色彩變化的研究,如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領導人民》。現實主義繪畫色彩中沒有神與英雄的塑造,只有普通人的生活場景,甚至是下層人民的生活寫照,如米勒的《拾穗者》,色彩樸實無華,真情流露,拉近了藝術與現實生活的距離。19世紀的印象派和后印象派,開始了色彩的大革命。如印象派莫奈的《日出·印象》色彩多變,用光線和色彩來表現瞬間的印象。后印象派繪畫中用主觀色彩代替客觀色彩,強調色彩的表現性、象征性、裝飾性和原始性。如梵·高桔黃色的向日葵激情澎湃,塞尚的《蘋果與桔子》注重色彩結構,高更的《黃色基督》色調強烈。20世紀的現代繪畫流派紛呈,摒棄傳統,重視自我內心的生命體驗,形成一種全新的觀念性藝術。野獸派強調色彩的表現力,如馬蒂斯的純色調。立體派注重形體幾何形結構的分解與重組,強調色彩的結構感,如畢加索的苦辣色調。表現主義色彩的情緒化表達,賦予色彩視覺上的張力和狂暴激情,如維也納分離派克里姆特的華麗色調。抽象主義運用繪畫的基本要素探討藝術的本質,追求色彩的純粹性,如康定斯基的抒情色調。超現實主義熱衷于潛意識的表現,營造夢幻般的色彩感覺,如克利的多變色調等。
二、設計中的色彩
設計中的色彩主要是從設計的角度出發,是為生活服務的,往往面向社會大眾。從產品的包裝、廣告設計到立體的室內外空間設計,從服裝設計到產品的造型設計等,設計中的色彩不僅能體現設計的審美價值,還能提高商品的經濟價值。保羅·M·萊斯特在《視覺傳播:形象載動信息》中提到:一條信息可能會因為色彩使用得當而被永遠記住,也可能會因為色彩使用不當而被永遠遺忘。
廣告設計中的色彩具有強烈而富有感染力的視覺藝術效果以刺激消費、增加利潤。企業形象設計中的色彩極具象征性,旨在傳達企業理念、增強企業形象、體現企業精神內涵。如世界知名品牌可口可樂中那紅色背景上彎曲的白色字母圖形,給我們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國際品牌阿迪達斯的系列標志設計中,變化的色彩結合恰當的形式給我們帶來的強烈視覺震撼。包裝設計中的色彩充分考慮商品的屬性,形象化反映商品內容、特征和用途等,如洗滌用品的包裝多采用藍色和白色,茶葉的包裝多選用綠色系列等。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成功的色彩運用與搭配是樹立網站形象的關鍵,如蘋果公司的網頁設計背景大部分都是單色,并且由白色主宰,主要突出最新款的電腦、手機和配件,顯得十分干練。
動漫設計中的色彩重在角色形象的塑造、性格情感的刻畫以及場景的渲染、氣氛的烘托,如《冰河世紀》、《玩具總動員》中的色彩與光照融合,手繪動畫的創造性與電影拍攝動作的鮮活性有機結合。環境設計中的色彩可以營造氣氛、調節環境、劃分空間,在城市建筑、室內空間、公共空間、商業空間、工作空間、娛樂空間等得到廣泛應用。商品設計中的色彩可以增強產品的欣賞價值和品位,如汽車、手機、電腦等外觀色彩的多樣化設計。
最能在人身上承載色彩元素的無疑就是服裝設計了,在古代,不同服飾的色彩體現不同的等級制度,現代服裝設計中的色彩不僅被用來表現時裝設計的主題與設計思想,而且也被用作體現品牌效應的手段,如中國“第一夫人”彭麗媛出訪時穿著的多套服裝都來自國產品牌——“例外”,用色端莊、大氣、簡約、時尚,提倡環保的理念,純手工制作,低調的時尚與個性的張揚完美結合。被譽為“梵音天后”的薩頂頂,其舞臺演出服飾品味獨特、唯美,集各種顏色、形狀、質料于一體,或奢華,或淳樸,充滿了瑰麗的民族特色和異域風情。endprint
另外,影視作品中的色彩,如《花樣年華》中那種昏暗混沌的老照片感覺;《阿凡達》中主色調一直在以灰色為基調的人類生活與以綠色和奇幻色彩為基調的納美人生活之間變換,白色的靈魂樹、紅色的魅影騎士、綠色的森林、藍色的納美人、唯美的潘多拉星球都給我們帶來了色彩視覺上的饕餮盛宴。
三、從繪畫中的色彩走向設計中的色彩
就繪畫與設計而言,色彩是最為重要的構成要素。繪畫中的色彩與設計中的色彩都是藝術創作的基礎,也是造型專業與設計專業色彩基礎課程訓練中的兩個不同體系,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區別在于它們之間的觀察方法、表現內容、藝術風格和藝術功能都有所不同。繪畫中的色彩強調的是“繪畫”,服務于主體性繪畫,更注重純藝術語言的個性表達,教學上側重于純技法的訓練、色彩的寫實性再現以及具象的空間表達等。設計中的色彩強調的是“設計”,強調理性與現實,教學上將色彩的設計意識融入到色彩造型表現中,側重于色彩關系的規律探討、色彩抽象的秩序感以及裝飾性的主觀表現等。繪畫色彩微妙、立體、客觀、沉著、寫實,追求光影與空間的表現,強調自由,外化作者的情感和認識。設計色彩強烈、平面、主觀、鮮明、寫意、追求裝飾與構成,側重功能與作用,受大眾審美需求的影響。日本著名設計家佐野寬說:只有從藝術家到設計家,沒有從設計家到藝術家。繪畫色彩是設計色彩的基礎和源泉,從繪畫中的色彩走向設計中的色彩是一個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的過渡。繪畫色彩從對自然的摹仿走向對自然的表現,從色彩精神的表現再到現代設計色彩構成樣式和特點的構成,都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了色彩藝術的無窮魅力。
“繪畫重精神追求,它是通過表象的加工使其再現,使其更富有自身象征意義,所以,它既是色彩形象思維,又是色彩再現形象思維,總體上屬于客觀再現思維。設計中的色彩在本質上承載著人類的物質訴求和精神訴求。藝術設計、藝術教育,特別是藝術設計的色彩教育,也許更能直接反映這兩方面的訴求。”[2]P6-7現代繪畫完成了從再現到表現,從具象到抽象,從客體到精神的轉變,與現代設計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奧地利畫家克里姆特于1908年創作的油畫《吻》,將象征性的藝術手法與實用的裝飾設計風格完美結合,運用金、銀、銅、珊瑚等材料進行鑲嵌的表現形式早已超出了繪畫的范圍,平面、裝飾而神秘地營造了金碧輝煌、絢爛璀璨的藝術效果,表達了對人性的某種欲望,他的作品無疑對繪畫藝術和招貼設計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既要保持對傳統繪畫的繼承與發展,又要借鑒現當代藝術對色彩形式、語言及觀念的更新。如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的繪畫作品,就帶有設計色彩元素,用純粹的形態、點線面的造型以及民間裝飾色彩在具象與抽象之間,油彩與水墨之間,在繪畫與設計之間色隨心動。中國著名平面設計師靳埭強的設計,借鑒中國傳統繪畫的線條、筆墨以及單純素雅的色彩,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融入西方現代設計理念中,加強了設計中的藝術性。縱觀繪畫的歷史發展,總在有意無意地影響和帶動著設計藝術的發展,當藝術賦予現代設計新的精神的同時,設計中的色彩語言也給了當代藝術新的形式和生命力。 (責任編輯 尹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