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訪嘉賓
謝青,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從事康復醫學專業至今27年,以神經及骨關節康復為主,尤其擅長各種類型頸椎病的診斷及治療。擔任中華醫學會物理醫學與康復學分會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運動專業委員會常委等職。
頸椎病門診:周一上午
專家門診:周三上午
《科學生活》:如果是頸椎出現了骨質增生,會有哪些常見的表現呢?
謝主任:頸椎骨質增生會壓迫神經、血管,常見的癥狀是產生疼痛、無力、麻木、頭暈、惡心等感覺。
除了會有后緣的骨質增生之外,在椎體的前方,常見的如頸五頸六,也會變得很尖,像老鷹的嘴一樣向前凸起。一般來說,頸椎前面長骨刺,體積小的時候對人體沒什么影響。但是,當骨刺長大到一定程度,病人在吃東西的時候就有種堵塞的感覺。病人可能因此會去做喉鏡、胃鏡的檢查,也沒發現什么異物,因為是骨頭頂住了。像這種病人,當頸椎前面的骨質增生影響到他的生活質量的時候,就需要做手術了。我們骨科就曾經做過這樣的手術,經手術取出很多小骨頭。
《科學生活》:大家都有體會,頸椎出了問題會出現疼痛和麻木的感覺,為什么會這樣呢?請您從專業的角度給讀者朋友們解釋一下。
謝主任:這是因為血管和神經周圍的炎癥表現刺激到了血管和神經;同時由于缺血等會造成麻木,還有感覺神經本身也會出現麻木。有的人還會出現無力、疼痛的表現。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有腰椎間盤突出、腰痛的病人有時候會出現一條腿連帶臀部都會痛。與此相似,上肢也一樣,為什么我們的手可以動,就是源于頸椎兩邊穿出來的神經。正常的結構是,神經從頸椎椎體的神經根管、椎間孔穿出來,形成了神經帶,最后在鎖骨上窩,從兩個斜角肌之間穿出來,形成臂叢,然后一直到上肢。所以我們在給患者做檢查的時候,有些患者這個地方的肌肉非常緊或者有骨質增生,我們一壓,上肢馬上就會出現麻木或疼痛,這與此處的血管和神經有關系。
還有血管,從心臟的血管往上,主動脈弓分成左右的鎖骨下動脈,一側進入鎖骨,再分成頸內動脈、椎動脈,一部分血管分到頭部去,一部分血管沿著上肢分布。所以,患者上肢也會表現出一系列的癥狀。
為什么有些患者的頸椎病會出現大拇指麻木,有些是食指和大拇指麻木,有的是后面三個手指麻木呢?這是因為我們的神經在上臂、前臂逐漸分出來很多分支,有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這三大神經。如果頸五、頸六的神經被壓迫則表現為大拇指、食指麻木,與正中神經有關系;小指的問題與尺神經有關系;手的背部與橈神經有關系。所以,手部的麻木和每一個節段的神經分布有關,哪個節段的神經受激惹,癥狀就會出現在手的相應部位。
《科學生活》:如果頸椎出了問題,選擇到醫院的康復科就診,醫生會給病人做哪些體格檢查呢?
謝主任:一個是做頸部的局部檢查,看看肌肉有沒有不對稱的收縮、張力怎么樣,有沒有疼痛、萎縮、腫脹。還要看姿勢,除了頸椎局部的姿勢外,還要看人整個脊柱的姿態,從腰到胸到頸全脊柱的檢查,看看有沒有側彎。很多有脊柱側彎的人或是由于骨質疏松引起的脊柱側彎,會慢慢表現出頭部、頸部的不舒服,所以脊柱的檢查也是很必要的。
對于脊柱側彎的情況可以通過檢查上肢肌肉的力量、感覺來診斷。有針對性地看看神經根、椎間孔有沒有激惹的表現。比如,我們會做頸部的壓頸試驗,看看那一段神經根有沒有影響;做一下臂叢的牽拉試驗,看看臂叢神經在受到牽拉的時候有沒有出現癥狀。
還要看看肩胛骨是否對稱。比如有的患者右側的肩胛骨是下塌的、下斜式的,由于支配肌肉的神經受損,肌肉的張力出現問題,肌肉的力量無法拉住骨頭,所以肩胛骨就往下掉。
我們所說頸椎病是指頸椎的力學關系的變化影響了骨性的變化,尤其是到了一定年齡以后的退行性改變——骨質增生、椎間隙的變化、周圍的韌帶、肌肉的變化,使頸椎的結構發生變化以后所導致的神經、血管等一系列癥狀。
《科學生活》:除了體格檢查,對頸椎病的診斷還需輔助哪些儀器的檢查?
謝主任:首先,我們一定要做X光片的檢查,這是最基本的。通過X光片可以看出頸椎弧度有沒有改變。比如說有的X光片顯示在頸四頸五的這個地方形成了一個小的夾角,頸椎的弧度發生了變化。還有的是鉤椎關節有增生。在斜位片上可以看到頸五頸六椎間孔的后緣骨質增生,所以椎間孔就會變小了。
如果是上頸段的問題,還可能出現頭暈、惡心、眼花,這時就要做上頸段的X光片,看看寰樞椎(即第一和第二頸椎)有沒有出問題。另外,還可以通過CT看看患者的肋骨,像有些人由于頸椎后緣的骨質增生,導致脊髓的通道變窄了,頸部的椎管變狹窄。有的人還會出現前緣的骨質增生,也使椎管變小。有些患者還需要做磁共振,磁共振可以方便地看到軟組織。我們知道椎管里面是脊髓、神經,這是我們人體里面一個很重要的結構。通過磁共振可以看到有的患者的椎間盤往后凸,對脊髓有輕度的受壓。
還有的時候,可能磁共振、CT、X光片看上去很厲害,但是神經有沒有受到影響呢?這個就要做神經電生理方面的檢查,看看神經有沒有受壓,是哪條神經受壓了;也可以做個肌電圖,來檢查一下肌電的信號反應。
《科學生活》:現在推拿按摩館隨處可見,很多人也會經常去做做推拿按摩,但也有很多人因此被推傷,這其中是否也存在很多的隱患?
謝主任:這里要提一下潛在的危險性。前兩天門診的時候,有患者跟我說,之前做了脊柱的手術,在病房里曾聽到有好幾個病人在外面做推拿的時候被推傷了,需要手術治療。我上面介紹了脊椎的結構,如果有人有潛在的椎管狹窄、有潛在的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那么在不正確用力的狀況下做推拿的時候,很容易導致椎間盤的突出,壓迫脊髓,引起四肢癱瘓。因為是頸部的脊髓,容易導致脊髓的高位損傷,上肢和下肢都會出現癱瘓的表現。endprint
還有,如果是局部的骨質增生很厲害,變得很尖,那么在用力不當的情況下,也容易導致局部的軟組織進一步損傷,也會損傷到周圍的血管和神經,導致出現肌肉癱瘓的表現。
還有,椎動脈穿過我們的頸一寰錐 (第一頸椎)到顱底,這一段按摩的手法太過猛力的話,會刺激到椎動脈,引起暈厥、眩暈等,這些都可以導致潛在的危險。
《科學生活》:您前面分析了頸椎病發生的原因以及診斷方法,那么患了頸椎病該如何治療呢?
謝主任:臨床上對癥的治療比較多的是藥物。藥物方面,常見的鎮痛藥像莫比可;還有解痙鎮痛的藥像布洛芬;營養神經的藥物;神經生長因子;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等等。
在急性發作期時還要用頸托固定,但這個東西不能長期地24小時佩戴,比如只能上午或下午戴。在急性期的時候佩戴的時間會長一點,在維持期就要規定上午戴多長時間,下午戴多長時間,逐漸地過渡。
還有康復的治療,有理療、物理因子的治療、手法的治療,關節的松動、牽引的治療,運動治療等等。物理因子方面的治療,有高頻、中頻、低頻、超聲、激光、紅外線等等,一定要針對病人的問題來選擇不同的物理因子進行治療。前面講了,頸部的肌肉,尤其是核心肌群的多裂肌等,一定要進行運動治療,來鞏固頸椎的穩定性。我們也進行一些關節松動的治療,比如頸椎有骨質增生,或者椎小關節發生了炎癥——滑膜增生、滑膜炎,我們就采取小的關節松動的方法進行治療,而治療以后一定要進行頸部的操練,進行核心肌群的鍛煉。
有的還要進行局部的注射;有些中醫的手法也可以。這里要提一下,我們康復科屬于西醫,同時,我們也愿意借鑒中醫的一些方法,進行綜合性的治療,因為中醫也有很多好的方法,比如針灸、拔罐、理療、熱療等
方法。
當然,如果是嚴重的頸椎問題,可能就需要手術治療,這些是頸椎病常規的治療方法。
《科學生活》:既然頸椎病給我們的健康和生活帶來了很多影響,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該養成哪些好的生活方式才能防患于未然呢?
謝主任:首先,坐姿非常重要,正常的脊柱有四個生理弧度。大家坐著時可以摸一下后腰,你會發現后腰是向前伸的,這就是正常腰曲。往上,背部是后弓的,再往上,頸部應該是在兩個肩胛骨的上面,所以正確的坐姿應該是坐直,把頭的重心放在兩個肩胛的中間。很多人坐著時,重心前傾,身體經常處于前驅的位置,時間長了頸椎就容易出問題。
再有就是枕頭的選擇也很重要。那么選擇什么樣的枕頭合適呢?實際上,枕頭不需要特別貴,但再好的枕頭也有它的使用壽命,所以,適時地更換枕頭還是很有必要的。好的枕頭的使用壽命也只有3年,再好的枕頭用到5年,它的回彈性也已經很差了。選擇時,可以用手試試枕頭的彈性,好的枕頭,手很容易壓下去,但是,在壓的過程中,手沒有很明顯的阻力。如果阻力太大,回彈力太強,我們睡眠時頭的重量壓在枕頭上面,容易把頭翹起來。經常有這個反作用力作用在后腦勺上,那么無形中就有一個力量作用在背部,就容易產生筋膜和肌肉的勞損。有的人一覺醒來反而不是很輕松,覺得后背不舒服,手有麻的感覺,這其實與枕頭的選擇有
關系。
第三個,在看電腦、電視時,視線與屏幕應保持在水平向下5度的角度。要及時改正一些不良的姿勢,以免導致頸椎出現問題。還有要注意勞逸結合。要常做鍛煉,要做八個方向的鍛煉:前屈-回來,后伸-回來,左側屈-回來,右側屈-回來。另外還有兩個方向不要忽略,就是左右各45°:左側45°的方向先屈再后仰,然后回到中間;再做右側45°的方向的前屈、后仰。為什么要這樣呢,我們前面也提到了大的斜方肌,根據肌肉的走向,有的肌肉是豎的,像多裂肌、頸長肌,也有的肌肉是斜行的,就需要做斜行方向的運動。
最后,還要提醒大家,頸部出現問題以后,一定要先進行專科性的診斷,然后再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和鍛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