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世昌
摘 要:公路前期工作不僅是公路工程建設的關鍵,還是項目立項和后期施工圖設計的重要依據。結合工作實際,敘述了公路建設前期工作的內容及做好公路建設前期工作的體會。
關鍵詞:公路工程;前期工作;工可研究
1 公路前期基本程序
1.1 規劃
包括年度、五年、十年及長期規劃。
年度規劃又稱計劃。
五年規劃又稱短期規劃,如“十一五”、 “十二五”等。
十年規劃又稱中期規劃,如2010-2020規劃,包括“十二五”、“十三五”兩個周期。
長期規劃,對遠期如2030年目標進行展望,一般包括短期、中期兩個階段性規劃。
一般列入各級規劃的項目才能開展預工研究工作。
1.2 方案研究階段
方案研究階段在高速公路前期中做的比較多,一方面前幾年高速公路發展很快,有些項目原先沒有列入規劃,需要增列的,省廳通過方案研究報告及相關評審確定項目,并報省政府補進高速公路網規劃。另一方面有些項目路線方案不明確,或相關省地市銜接有問題,也通過方案研究階段得以初步解決。
1.3 項目建議書研究階段
項目建議書研究階段開始,項目進入正式的前期研究階段。項目建議書主要解決建設必要性問題,是交通廳、省發改委、交通部、國家發改委正式開始審批的項目,項目較小或方案簡單、明確的公路項目,一般從項目建議書開始做起。
1.4 工可研究階段
工可研究階段開始,項目進入前期研究中的核心階段。是交通廳、省發改委、交通部、國家發改委必然審批的內容,有些特殊的項目也可能直接從工可研究開始做起。
工可主要解決四性問題,即建設必要性、實施的可行性、經濟的合理性、實施可能性。公路眾多建設項目中,建設必要性是不相同的,有必要通過認真分析、排隊,找出必要性充分的優先安排建設。技術可行性有兩層意思,一是采用現有技術能否辦到,二是需要采用什么技術,包括技術的先進性和可靠性問題。經濟合理性是可行性研究的核心,研究一個項目是否可行,不僅研究該項目能否建成,投資多少,而且要研究其經濟效益,通過費用——效益分析,即經濟評價得到的指標作為評價的定量標準,經濟評價是實現項目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減少和避免投資決策失誤的重要方法。分成從國家角度的“國民經濟評價”和從企業角度的“財務分析”。實施可能性是對建設該項目的主客觀條件所作的分析和結論。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是其中最重要的研究內容。可研要求歸納如下。
1.4.1 基礎資料詳實?;A資料的全面可靠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個可研的質量,所以對收集到的資料要加以分析整理,去偽存真。資料收集要全面,深度要滿足工可研究的需要。特別是涉及投資估算的基礎資料要達到一定深度,因為國家發改委規定可研投資估算和初步設計概算出入不得大于10%,否則將對項目重新進行決策,根據這一要求,在收集基礎資料的過程中,應做必要的地質勘察和工程測量。
1.4.2 研究內容全面。一個公路項目能否成立取決于眾多因素,缺一不可,不僅要從微觀經濟的角度研究項目的建設是否可行,而且要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對項目進行研究和評價。因此,可研要全面研究國家政策、國民經濟長期發展規劃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認真研究全國和地區的綜合運輸規劃,公路網發展規劃及其輕重緩急的次序、建設項目的地位及作用,深入研究現有交通運輸特點、建設條件、環境保護、資金來源、社會經濟效益等因素。在前期工作中盡可能把主要問題加以詳盡研究,使項目選擇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上,建成后能發揮最好的效益,避免或減少因盲目建設、倉促上馬帶來的損失和浪費。
1.4.3 研究深度得當。可行性研究要注重對項目的前提性、關鍵性、綜合性的技術經濟問題的研究。研究要具有相當的深度,其結論才能比較明確和肯定,而不致導致設計、施工和運營中的重大變更。這里要注意,凡屬初步設計應解決的問題,不必統統都拿到可行性研究中解決,否則會增加可研的時間,放慢項目立項進度,干擾可研中重大問題的解決。所謂有一定深度是指:可研是立項和初步設計的依據,因此,對建設理由、經濟發展、交通量預測和建設規模、標準要論證清楚。投資估算、設計概算誤差不能超過10%。工可工程方面,凡屬重大技術方案,如起訖點、走向、標準均應論證和比較后,提出推薦方案,技術上存在重大難點的提出科研項目,而對一些技術細節,如小的路線方案、路面、橋涵的結構設計尺寸等不能也不必取代初步設計。目前,在高等級公路工可中,為了準確把握全部工程數量,對一些典型路段和有代表性的大型構造物做到初步設計深度,以更準確地把握估算的精度,也是可研階段常用的一種方法。
1.4.4 具有客觀公正性??裳凶鳛橐环N科學的方法,在論證當中,必須保持編制單位的客觀公正性,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總結過去幾年的經驗,尤其需要避免“長官意志”。
1.4.5 具有科學性。可研經過充分調查研究、實地踏勘獲得第一手資料,做多方案的比選,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進行分析和論證,按科學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以保證可研的科學性和嚴肅性,為了維護科學性,在實際工作中不要把可研作為爭項目、爭投資的手段,把“不可行”的項目研究為“可行”。
1.5 初步設計
是項目決策后的具體實施方案,也是進行施工準備的主要依據。初步設計還應能滿足項目投資包干、招標承包、材料設備訂貨、土地征用等要求。
前期基本程序除上述各項工作以外,還包括必要的勘測、科研和試驗。在前期工作的各個階段,均要進行深淺程度不同的勘測、科研和試驗。
2 幾點前期工作體會
2.1 作前期工作的同志,對宏觀經濟走勢要有把握
作前期工作的同志,除了具備必要的工程方面的技能以外,要對宏觀經濟走勢有把握,作到先天性的嗅覺靈敏。我國GDP以10%左右的高速已發展了近三十年,公路建設有了國家政策的保證,也高速發展了三十年,這一階段的前期工作適應了大干快上的需要,公路項目遍地開花,拉動了GDP的增長,為國家作出了貢獻,極大地改善了出行條件。但對前期工作來說,難度相應的不大,因為不存在項目不上的可能。
我國GDP總值2008年達到30萬億,2010年達到40萬億,2012年達到50萬億,在如此大的基數情況下,年平均增長速度逐年回落,經濟結構也由高能耗、高產能向注重高科技、生態文明轉變,“十八大”更是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構想。對公路建設來說,目前的中心已轉移到完善國省干線路網、重點扶貧和綜合運輸樞紐和場站上來,因此,從事前期工作的同志要充分認清目前的經濟形勢,并以此來指導自己的實際工作。
2.2 扎扎實實認真做好前期工作,避免浮夸作風
前期工作要求的深度和審批的難度越來越大,要求我們從事前期工作的同志一定要苦練內功,扎扎實實認真做好前期工作,要認真按工可編制辦法要求去不折不扣地工作,實事求是地分析項目的建設是否對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貢獻。不能出現一窩峰上馬,上馬后交通量很小,效益很差,導致國家資金大量浪費的局面。項目不該上的要從技術上堅決拿掉,決策項目優點缺點要同時進行客觀分析,避免浮夸作風,真正做到領導決策的智囊作用。
2.3 要努力學習新科技、新技術,并用于可研工作中去
現在,隨著新科技、新技術的應用,公路設計中引入了一些新的方法、新的理念,做前期項目的同志要及時了解這些新的動向,并將最新的科技成果運用到前期工作中,以提高工可報告的編制水平。
2.4 研人員構成宜多樣化,滿足綜合運輸的相關任務需求
大部制的發展,涉及到鐵路、民航、水運港口、物流、房建等方面的人材也逐漸是我們所需要的,要有所計劃,并逐步引進,以滿足綜合運輸的相關任務需求。
參考文獻
[1]瞿榮輝.淺析公路工程前期工作難點問題與對策建議[J].公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