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經濟的增長,是新農村建設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最根本途徑,要使農業經濟健康穩定的增長,要考慮的因素很多,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變化讓農業機械化和農業投資成為影響農業經濟的兩大重要因素,農業機械化程度越高,農業投資力度越大、方向越明確,對農村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就越明顯,所以在面對“三農”問題時,農業機械化和農業投資是著手點。云南昭通鎮雄縣,地處云貴高原,有較為特別的地形和氣候,具有典型的研究意義,文章就以鎮雄縣為例,實證分析了農業機械化與農業投資對云南地區現代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并結合一些問題闡述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農業投資;現代農業;云貴高原
1 概述
1.1 云貴高原的農業特點
云貴高原是我國四大高原之一,位于國家的西南部,海拔在一千到兩千名之間,主要分部在云南省和貴州省,區域面積大三十萬平方公里,土層較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云貴高原維度較低,但是海拔高,再加上季風的影響,使得該地區擁有特殊的氣候特點,全年溫差較小,旱季和雨季較為分明,氣候隨地勢的垂直變化明顯。獨特的地形和氣候條件,使得位于云貴高原的云南省的農業擁有自身的特點,因為當地的土質和氣候十分適合煙草種植,所以煙草產業成為云南農業的第一支柱,其種植面積和產量位居全國之首,云南的甘蔗含糖量高,因此甘蔗種植時繼煙草種植后另一重要產業,茶葉種植也擁有悠久的歷史,而在最近幾年,花卉種植成為了云南的新興產業,目前云南是亞洲最大的花卉出口地。
1.2 鎮雄縣農業發展狀況
鎮雄縣轄屬云南昭通市,位于云南省的東北部地區,連接云貴川三省,剛好處于云貴高原腹地,下轄七鄉二十一鎮,人口一百六十萬。鎮雄縣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其轄區內有大小河流三十多條,植物物種達六百多種,又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為其農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目前鎮雄縣的耕地有一百二十多萬畝,采取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結合的生產方式,在當地政府的帶領下,農村經濟全面穩定發展。
2 農業機械化對云南現代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
2.1 農業機械化對現代農業經濟增長的作用
傳統農業技術生產效率低下,人力需要求量大,也不符合現代生產的要求和社會經濟市場的需要,因此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而發展農業機械化,可以在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的同時,實現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將農業生產由原來的資源依附性逐漸轉變為知識依附性,利用科學技術和現代農業科技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發揮農業機械化推廣技術,不僅僅能夠幫助農民廣泛應用農業工作技術和現代生產技術,還可以激發農民的生產創新思維,自己利益農業科技轉變農產品生產方式,提高生產力,從而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因此,在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迫切需要有一支強大的隊伍進行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推廣培訓,在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的同時,也幫助他們理解和接受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農業機械化推廣主要推廣生產自動化,產業結構化技術,其技術所涉及的范圍也主要是以糧食生產技術為主,因此容易被農民所接受。
2.2 農業機械化在推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當前,就我國農村和農業的基本發展情況來看,盡管有利的因素比較多,但是還是存在許多不利的條件,例如農村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農業自然資源的不斷減少,使得農業發展面臨更多的挑戰。就調查表明,我國農業裝備還比較落后,農村的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從而在某些方面阻礙了農民經濟的穩定增收。因此,需要發揮農村機械化推廣作用,加快推進農業生產理念和生產手段相結合,全面推進農業信息化和機械化的提高,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3 云南地區農業機械化推廣發展建議
2.3.1 為提高農業機械化推廣的效率,充分發揮其推廣的作用。需要加強推廣人員的培訓,提高整個隊伍的推廣水平。在發展推廣隊伍人員數量的基礎上,需要不斷提高整個隊伍的專業知識和綜合技能,通過將農業機械化推廣人員送到相關的培訓班進行技術培訓,吸收先進的推廣經驗或進行當地的實踐考查培訓。
2.3.2 搞好協調服務,完善農業機械化推廣工作體制為使農機技術推廣工作健康發展,必須搞好農機化技術推廣社會化服務工作。通過農機主管部門的領導,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以贏得領導重視支持,爭取有關部門在政策、資金、物質等方面的適度傾斜;以鄉、鎮農機站為主,經常深入田間對農民進行現場指導,對帶有普遍性的技術問題應進行技術培訓,以便使農民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多渠道為農民提供技術、市場和效益方面的信息,做好宣傳工作,提高農民對新技術、新機具的認識水平,增強信心;舉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班,幫助農民學習掌握適用的新技術或新機具的方法及安全、維護、保養技術。
3 農業投資對云南現代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
3.1 農業投資對現代農業經濟增長的作用
農業投資是指為了促進農業的擴大再生產而進行的資本投入行為,世界各國都十分看重農業投資的經濟效益,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進行農業投資的最終目標是為了不斷的改善農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更好的解決三農問題,當然,任何農業投資都要講求投入產出比例。在我國,農業投資的資金來源途徑主要是依靠國家財政和合作經濟,同時目前國家的農村信貸制度也在不斷完善,個人投資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也為農業投資提供了資源。
農業投資對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逐步完善了農業生產體系,促進了農業產值的持續增長。農業投資尤其是政府對農業的投資增長,逐步建立其和完善了農業生產體系和技術推廣體系,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極大低提高了農業生產能力,為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另一方面,對農業的不斷投入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提升了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從而促進農產品貿易。農業投資涉及到農業發展的各個方面和環節,其中有些是十分重要的,是農業投資的重點,首先是農業基礎設施的投資,比如大型農業機械,道路,倉庫等等,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是保障農業穩定發展的基礎;其次是農業生產資料的投資,加大農業生產資料的投資能夠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量;最后是農業科技的投資,能夠有效的提高農業產品的附加值和在市場競爭里,創造更高的效益。
3.2 農業投資出現的問題
3.2.1 農業投資的規模不夠大,而且極為不穩定。就目前的狀況來看,云南的農業生產環境和生產條件還沒有達到發達的程度,農業對該地區的生產總值的貢獻還不夠,這是和當地的農業投資有很大聯系的。一方面政府對于工業的重視程度高于農業,多數財政支出都用于發展工業,而工業發展起來后又沒有做好對農業的反哺工作,而信貸和企業投資的制度也不夠健全,個人投資不能形成規模,所以總體上來講,農業投資還是不能構成規模;另一方面,農業投資的資金源頭不穩定,也就使得投資波動較大,對于農業的發展影響十分嚴重。
3.2.2 國家財政投入還需加強,而且方向不夠明確。國家對于農業的投入這一塊雖然每年都在增加,但是分散到地方后就顯得力不從心,再加上時代的發展,農業投入的需求量變大,對于國家的財政投入要求也就更高。另一方面,一些財政投入沒有制定科學明確的預算,對于投資對象沒有明確,輕重緩急也不能很好區分,就導致大量的財政資源浪費。
3.2.3 個人投資對于農業投資的作用較小。由于我國的農業生產在很長一段時間是農戶間小規模的生產模式,而農民的資本有限,所以個人投資一直在農業投資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農民要想使生產規模擴大,較為依賴國家財政和信貸,這樣一方面缺乏農業投資的靈活性和自主性,一方面不能夠有效的促進農業向集約化方向轉型。
3.3 云南地區農業投資在農業發展中運用的建議
3.3.1 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加大財政投資力度。由于農業的收益和第二第三產業相比較低,而且又有公共性的特點,所以政府對于農業的扶植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對于較為大型的基礎性和公益性的項目,政府必須要發揮出主導作用。一方面要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根據實際情況對投入資金要做適當的增長,另一方面,要做好財政預算和財政安排工作,把財政落到實處,同時要加大財政的監督和檢查制度。
3.3.2 要明確投資方向,把握重點。對于農業投資方向來說,首先要滿足基本部分的建設,對于比較關鍵的項目要做到資金的集中使用,避免浪費和重復建設。
3.3.3 拓寬投資渠道,特別是農村信貸和個人投資。投資渠道對農村信貸和個人投資非常重要,由于投資機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導致在個人投資和農村信貸過程中產生一系列的問題。我國農業活動中流動資金投資跟固定資產投資沒有完善的機構,因此需要必須要加大對我國農業固定資產形式的投入方式和信貸資金的投入,讓固定投資資產對農業發展起到持續性的作用。如果農業發展中沒有固定而持續的資金支持就會讓整個農業投資結構失衡,影響到整個農業投資結構的穩定和發展。同時需要建立和完善健全投資機制,這樣農業發展才會持續、穩定。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業機械化提高了云南地區的農業生產效率,提高了農業產品的產量,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而且對傳統的生產模式進行了革新,由粗放和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向集約和產業化方向發展,另一方面,機械化在農業生產中的運用,能夠減少人力投入,提高農民科學技術和現代化意識。而農業投資能夠擴大農業規模,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產品的市場參與能力,更好的實現產業調整。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還是會遇到一些阻礙因素,因此,要真正實現農業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李艷.農用機械、固定資產與農業經濟增長的面板協整分析—以中部地區為例(1995-2011年)[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6:28-31+134.
[2]陳文金,饒志堅.云南省農業機械化、農業投資對農業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4,06:108-110+115.
[3]鮑洪杰,劉德光,陳巖.農業機械化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檢驗[J].統計與決策,2012,21:139-141.
[4]孫福田.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發展的貢獻及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的研究[D].東北農業大學,2004.
作者簡介:譚太勤(1966,12-),農業機械工程師,在云南省鎮雄縣農業局農機管理站從事農機管理與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