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超+++張文康
摘 要:結合水介質的特性,分析了水壓溢流閥和其二級節流閥口結構存在的關鍵技術難題,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種新型的水液壓溢流閥。針對關鍵技術難題,在結構上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閥芯分為兩部分,分別以彈簧力壓緊與閥座上面,確保了二級節流口的密封性;流體同時作用于閥芯后端,抵消了部分液壓力,從而減小了彈簧預壓縮力,提高了動態性能和調壓范圍。
關鍵詞:水液壓;溢流閥;二級節流
前言
水液壓溢流閥作為水液壓系統中的關鍵部件,其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外主要是對先導式水壓溢流閥進行研究[1-2],主要是當溢流閥在高壓大流量情況下工作時,采用直動式溢流閥結構,會使調壓彈簧力很大,使調壓性能和動態性能變差。另外水壓溢流閥的二級節流閥口結構存在同時密封的問題。為克服以上直動式溢流閥的缺點以及水介質帶來的一系列技術難題,設計了一種水液壓溢流閥。
1 溢流閥的設計
1.1 水介質對溢流閥帶來的技術難題
由于水介質不同于液壓油的性質,水液壓溢流閥一般被設計成串聯式二級節流閥口形式。但要求兩級節流口同時密封,因此造成了過大的加工難度。并且使用一段時間后閥口的磨損和侵蝕,使兩級節流口更加難以同時密封,影響了溢流閥的可靠性和穩定性[3-4]。
直動式溢流閥相對于先導式溢流,具有結構簡單、泄漏量小、密封控制容易、工作穩定可靠等優點。但他的彈簧剛度太大,在高壓、大流量情況下,使調壓性能變差,靈敏度降低,影響了其動態特性。
由于水的密度和彈性模量大于液壓油,使水更容易通過壓力沖擊形成水錘現象。而水的低粘度、低阻尼和汽蝕影響,使的水液壓溢流閥的震動、噪聲和穩定性的問題較油壓閥更加突出。
1.2 結構工作原理
為解決上述難題,設計了一種新型的水液壓溢流閥[5],如圖1所示。
圖1 溢流閥結構
注:1、手輪,2、后彈簧,3、后閥芯,4、后端蓋, 5、前彈簧, 6、前閥芯,7、阻尼塞,8、閥座,9、后端蓋,10、閥體,11、前彈簧閥座,12、后彈簧閥座。
工作時,高壓水從進水口P進入到閥體10,再通過阻尼塞7進入后閥芯3的前后兩側,并通過前閥芯6與后閥芯3之間的環形縫隙進入第二級節流口上游,此時各處壓力相同。隨著壓力的增加,由于后閥芯3前側面積稍微大于后側面積,因此前后兩側所受的壓力不同,在壓力差的作用下,克服后彈簧2預壓縮力,使后閥芯開啟。接著有液體流出出口T,在阻尼塞7和環形縫隙兩側形成了壓力降,于是前閥芯6在壓力差的作用下,克服前彈簧5預壓縮力快速開啟,形成了二級節流閥口溢流結構,最終達到穩定狀態。
1.3 結構特點
閥座的臺階結構部分分別與閥芯的兩個錐面接觸,使得閥芯與閥座形成二級節流閥口結構。閥芯分為前閥芯和后閥芯兩部分,可以使兩閥芯同時壓緊與閥座上面,避免了整體結構中加工精度導致的間隙存在,以及后期使用時磨損和侵蝕造成的不能同時密封,因此可以減低其氣蝕和泄露的危害,提高了溢流閥的可靠性。
流體通過小孔進入后閥芯后端,產生壓力抵消一部分前端流體產生的壓力。通過前后兩側的面積差,使得彈簧剛度大大降低。彈簧剛度降低,有利于提高閥芯運動的靈敏度,減小動態響應時間,且增大了閥的調壓范圍。
后閥芯的兩側通過小孔連通,在其后端形成了阻尼活塞的結構,使閥芯在移動時受到液壓油的阻尼作用,使之靈活而又平穩的移動,壓力的平穩性增加,且降低了振動和噪聲的影響。
而本設計由于后閥芯前后兩側作用液壓力,以及彈簧剛度減小,因此當在后閥芯后端接卸荷孔時,只需克服較小彈簧力,就能使閥芯有很大開度,實現卸荷功能。
2 結束語
文章根據已有溢流閥的優缺點,結合水介質對溢流閥的關鍵技術難題,設計了一種新型的水液壓溢流閥,為下一步的樣機制造與實驗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李壯云.液壓元件與系統[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弓永軍.純水液壓控制閥關鍵技術研究[C].浙江大學,2005.
[3]謝偉,周華,等.先導式純水溢流閥的研究[J].液壓氣動與密封,2004(4):14-16.
[4]張鐵華,楊友勝,李壯云.二級節流式閥口的設計及實驗研究.液壓與氣動,2001(11):12~15.
[5]宋鴻堯,丁忠堯,等.液壓閥設計與計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夏立超(1988-),男,漢族,山東臨沂人,畢業于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研究方向:液壓元器件的設計研究。endprint
摘 要:結合水介質的特性,分析了水壓溢流閥和其二級節流閥口結構存在的關鍵技術難題,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種新型的水液壓溢流閥。針對關鍵技術難題,在結構上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閥芯分為兩部分,分別以彈簧力壓緊與閥座上面,確保了二級節流口的密封性;流體同時作用于閥芯后端,抵消了部分液壓力,從而減小了彈簧預壓縮力,提高了動態性能和調壓范圍。
關鍵詞:水液壓;溢流閥;二級節流
前言
水液壓溢流閥作為水液壓系統中的關鍵部件,其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外主要是對先導式水壓溢流閥進行研究[1-2],主要是當溢流閥在高壓大流量情況下工作時,采用直動式溢流閥結構,會使調壓彈簧力很大,使調壓性能和動態性能變差。另外水壓溢流閥的二級節流閥口結構存在同時密封的問題。為克服以上直動式溢流閥的缺點以及水介質帶來的一系列技術難題,設計了一種水液壓溢流閥。
1 溢流閥的設計
1.1 水介質對溢流閥帶來的技術難題
由于水介質不同于液壓油的性質,水液壓溢流閥一般被設計成串聯式二級節流閥口形式。但要求兩級節流口同時密封,因此造成了過大的加工難度。并且使用一段時間后閥口的磨損和侵蝕,使兩級節流口更加難以同時密封,影響了溢流閥的可靠性和穩定性[3-4]。
直動式溢流閥相對于先導式溢流,具有結構簡單、泄漏量小、密封控制容易、工作穩定可靠等優點。但他的彈簧剛度太大,在高壓、大流量情況下,使調壓性能變差,靈敏度降低,影響了其動態特性。
由于水的密度和彈性模量大于液壓油,使水更容易通過壓力沖擊形成水錘現象。而水的低粘度、低阻尼和汽蝕影響,使的水液壓溢流閥的震動、噪聲和穩定性的問題較油壓閥更加突出。
1.2 結構工作原理
為解決上述難題,設計了一種新型的水液壓溢流閥[5],如圖1所示。
圖1 溢流閥結構
注:1、手輪,2、后彈簧,3、后閥芯,4、后端蓋, 5、前彈簧, 6、前閥芯,7、阻尼塞,8、閥座,9、后端蓋,10、閥體,11、前彈簧閥座,12、后彈簧閥座。
工作時,高壓水從進水口P進入到閥體10,再通過阻尼塞7進入后閥芯3的前后兩側,并通過前閥芯6與后閥芯3之間的環形縫隙進入第二級節流口上游,此時各處壓力相同。隨著壓力的增加,由于后閥芯3前側面積稍微大于后側面積,因此前后兩側所受的壓力不同,在壓力差的作用下,克服后彈簧2預壓縮力,使后閥芯開啟。接著有液體流出出口T,在阻尼塞7和環形縫隙兩側形成了壓力降,于是前閥芯6在壓力差的作用下,克服前彈簧5預壓縮力快速開啟,形成了二級節流閥口溢流結構,最終達到穩定狀態。
1.3 結構特點
閥座的臺階結構部分分別與閥芯的兩個錐面接觸,使得閥芯與閥座形成二級節流閥口結構。閥芯分為前閥芯和后閥芯兩部分,可以使兩閥芯同時壓緊與閥座上面,避免了整體結構中加工精度導致的間隙存在,以及后期使用時磨損和侵蝕造成的不能同時密封,因此可以減低其氣蝕和泄露的危害,提高了溢流閥的可靠性。
流體通過小孔進入后閥芯后端,產生壓力抵消一部分前端流體產生的壓力。通過前后兩側的面積差,使得彈簧剛度大大降低。彈簧剛度降低,有利于提高閥芯運動的靈敏度,減小動態響應時間,且增大了閥的調壓范圍。
后閥芯的兩側通過小孔連通,在其后端形成了阻尼活塞的結構,使閥芯在移動時受到液壓油的阻尼作用,使之靈活而又平穩的移動,壓力的平穩性增加,且降低了振動和噪聲的影響。
而本設計由于后閥芯前后兩側作用液壓力,以及彈簧剛度減小,因此當在后閥芯后端接卸荷孔時,只需克服較小彈簧力,就能使閥芯有很大開度,實現卸荷功能。
2 結束語
文章根據已有溢流閥的優缺點,結合水介質對溢流閥的關鍵技術難題,設計了一種新型的水液壓溢流閥,為下一步的樣機制造與實驗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李壯云.液壓元件與系統[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弓永軍.純水液壓控制閥關鍵技術研究[C].浙江大學,2005.
[3]謝偉,周華,等.先導式純水溢流閥的研究[J].液壓氣動與密封,2004(4):14-16.
[4]張鐵華,楊友勝,李壯云.二級節流式閥口的設計及實驗研究.液壓與氣動,2001(11):12~15.
[5]宋鴻堯,丁忠堯,等.液壓閥設計與計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夏立超(1988-),男,漢族,山東臨沂人,畢業于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研究方向:液壓元器件的設計研究。endprint
摘 要:結合水介質的特性,分析了水壓溢流閥和其二級節流閥口結構存在的關鍵技術難題,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種新型的水液壓溢流閥。針對關鍵技術難題,在結構上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閥芯分為兩部分,分別以彈簧力壓緊與閥座上面,確保了二級節流口的密封性;流體同時作用于閥芯后端,抵消了部分液壓力,從而減小了彈簧預壓縮力,提高了動態性能和調壓范圍。
關鍵詞:水液壓;溢流閥;二級節流
前言
水液壓溢流閥作為水液壓系統中的關鍵部件,其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外主要是對先導式水壓溢流閥進行研究[1-2],主要是當溢流閥在高壓大流量情況下工作時,采用直動式溢流閥結構,會使調壓彈簧力很大,使調壓性能和動態性能變差。另外水壓溢流閥的二級節流閥口結構存在同時密封的問題。為克服以上直動式溢流閥的缺點以及水介質帶來的一系列技術難題,設計了一種水液壓溢流閥。
1 溢流閥的設計
1.1 水介質對溢流閥帶來的技術難題
由于水介質不同于液壓油的性質,水液壓溢流閥一般被設計成串聯式二級節流閥口形式。但要求兩級節流口同時密封,因此造成了過大的加工難度。并且使用一段時間后閥口的磨損和侵蝕,使兩級節流口更加難以同時密封,影響了溢流閥的可靠性和穩定性[3-4]。
直動式溢流閥相對于先導式溢流,具有結構簡單、泄漏量小、密封控制容易、工作穩定可靠等優點。但他的彈簧剛度太大,在高壓、大流量情況下,使調壓性能變差,靈敏度降低,影響了其動態特性。
由于水的密度和彈性模量大于液壓油,使水更容易通過壓力沖擊形成水錘現象。而水的低粘度、低阻尼和汽蝕影響,使的水液壓溢流閥的震動、噪聲和穩定性的問題較油壓閥更加突出。
1.2 結構工作原理
為解決上述難題,設計了一種新型的水液壓溢流閥[5],如圖1所示。
圖1 溢流閥結構
注:1、手輪,2、后彈簧,3、后閥芯,4、后端蓋, 5、前彈簧, 6、前閥芯,7、阻尼塞,8、閥座,9、后端蓋,10、閥體,11、前彈簧閥座,12、后彈簧閥座。
工作時,高壓水從進水口P進入到閥體10,再通過阻尼塞7進入后閥芯3的前后兩側,并通過前閥芯6與后閥芯3之間的環形縫隙進入第二級節流口上游,此時各處壓力相同。隨著壓力的增加,由于后閥芯3前側面積稍微大于后側面積,因此前后兩側所受的壓力不同,在壓力差的作用下,克服后彈簧2預壓縮力,使后閥芯開啟。接著有液體流出出口T,在阻尼塞7和環形縫隙兩側形成了壓力降,于是前閥芯6在壓力差的作用下,克服前彈簧5預壓縮力快速開啟,形成了二級節流閥口溢流結構,最終達到穩定狀態。
1.3 結構特點
閥座的臺階結構部分分別與閥芯的兩個錐面接觸,使得閥芯與閥座形成二級節流閥口結構。閥芯分為前閥芯和后閥芯兩部分,可以使兩閥芯同時壓緊與閥座上面,避免了整體結構中加工精度導致的間隙存在,以及后期使用時磨損和侵蝕造成的不能同時密封,因此可以減低其氣蝕和泄露的危害,提高了溢流閥的可靠性。
流體通過小孔進入后閥芯后端,產生壓力抵消一部分前端流體產生的壓力。通過前后兩側的面積差,使得彈簧剛度大大降低。彈簧剛度降低,有利于提高閥芯運動的靈敏度,減小動態響應時間,且增大了閥的調壓范圍。
后閥芯的兩側通過小孔連通,在其后端形成了阻尼活塞的結構,使閥芯在移動時受到液壓油的阻尼作用,使之靈活而又平穩的移動,壓力的平穩性增加,且降低了振動和噪聲的影響。
而本設計由于后閥芯前后兩側作用液壓力,以及彈簧剛度減小,因此當在后閥芯后端接卸荷孔時,只需克服較小彈簧力,就能使閥芯有很大開度,實現卸荷功能。
2 結束語
文章根據已有溢流閥的優缺點,結合水介質對溢流閥的關鍵技術難題,設計了一種新型的水液壓溢流閥,為下一步的樣機制造與實驗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參考文獻
[1]李壯云.液壓元件與系統[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2]弓永軍.純水液壓控制閥關鍵技術研究[C].浙江大學,2005.
[3]謝偉,周華,等.先導式純水溢流閥的研究[J].液壓氣動與密封,2004(4):14-16.
[4]張鐵華,楊友勝,李壯云.二級節流式閥口的設計及實驗研究.液壓與氣動,2001(11):12~15.
[5]宋鴻堯,丁忠堯,等.液壓閥設計與計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夏立超(1988-),男,漢族,山東臨沂人,畢業于中國海洋大學工程學院,研究方向:液壓元器件的設計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