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
英國的教育
●六六
去英國旅游,我們住的酒店背后有一家中餐館,成為我們后來在倫敦的小食堂。餐館里有個瘦弱的中國小姑娘做服務生,禮貌用語恰當,還特別會關心人。我問她是不是來英國讀書的留學生。她答,父親在倫敦做了10年廚師,她從小與父母分離,被寄養在親戚家里,直到父母在英國拿到綠卡把她接來,她已經讀初中二年級了。
我有些替她擔心。一個中國小地方的孩子,到英國就讀初中二年級,空余時間還要打工,她能跟上嗎?
誰知她笑著說:“我剛來時很自卑,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懂,不敢發言。老師同學一直鼓勵我夸獎我,我前十幾年都沒聽到的夸獎,在這一個學期聽完了。而且有專門的老師和同學幫我補習,我第一學期就拿了一個進步獎。”
看她開朗的笑容,我問她:“你覺得高興嗎?”她答:“我來的時候覺得自己是個鄉下孩子,以后肯定也像媽媽那樣在餐館打工。現在不會這樣想了。”我說:“為什么?”她答:“我會去考牛津啊!”我逗她:“你怎么肯定你能考上牛津呢?”她答:“我現在拿學校獎學金,這個獎學金很少有外國人拿。老師同學們都認為我很優秀,當然考最好的大學啊。”
一個農村的孩子,到英國3年,徹頭徹尾變了。我問她:“英國教育與中國教育有什么區別?”
她答得很中肯:“這里的教育更加人性化,他們不以成績論英雄。在中國,每門課學得都很深,我到初中一年級時,數學就跟不上了,慢慢失去了興趣。老師看你分數不好,也會放棄你。來英國以后,發現這里的學業都很簡單,原本成績不好的我來到這里也能幫其他人解答問題了。學習的內容很廣,還要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廚藝、家居設計等,隨自己的興趣去聽課,慢慢地你就清楚以后考大學以及擇業的方向了。”
我說:“與中國的初高中相比,這邊學習很輕松嗎?”
她想了想,搖頭說:“不輕松,更累。作業不是聽聽課就會做的,都是要做課題,需要花大量業余時間查資料,組織內容,經常做作業到深夜,但并不覺得有心理負擔,因為每次完成一個獨立的科目,會很有成就感。”
看到這個在英國接受教育后脫胎換骨的女孩兒,唯分數論的我們,是否應該明白,除學習以外,健康的人格和存活的能力才是教育的根本。
(木又寸摘自作者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