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冰冰
摘 要:建筑行業能否迅速發展的關鍵在于施工工程的質量問題,施工質量要迎合人們對于建筑物的實用性和穩定性的需求,我國高層建筑領域不斷壯大和發展,施工質量對于高層建筑物來說尤為重要。在各項施工環節中,混凝土施工幾乎占據了大部分建筑施工的比例,建筑物的主體以及外層結構都是由混凝土澆筑施工來完成的,可以說,建筑物的質量很大程度是由混凝土施工是否合格來決定的。現實施工過程中,大面積混凝土的施工和養護通常是建筑施工的重點和難點,這是因為混凝土施工標準及其嚴格,從混凝土施工的原材料選擇,到原材料配比拌制,到澆筑技術和施工環節,再到混凝土的養護,在整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每個步驟都必須精準到位,只要有一個步驟出現差錯,整體混凝土施工質量將難以得到保證。針對大面積混凝土施工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文章將予以詳盡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以期保障在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環節不出現質量問題。
關鍵詞:原料配比;混凝土開裂;收縮性;澆筑方法;溫度控制
混凝土施工中對于施工的耐用性和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為了實現最終的施工質量目標,要嚴格把控施工的各項環節。對于高層建筑施工來說,大面積墻體混凝土施工是十分普遍的,與小范圍混凝土施工相對比,大面積施工具有一定的施工難度,不僅作業面積大,而且還經常會出現一些施工問題。例如,混凝土施工中經常出現的施工質量問題就是混凝土開裂,造成開裂的原因大致分為以下幾種,一是可能由于混凝土自身的原料性質或者配比出現了問題,二是由于施工面積大,導致混凝土內外溫度不均勻,水分沒有得到及時的補充,三是由于施工環境溫差較大影響了混凝土凝固質量,四是在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沒有及時或者沒有運用適當的技術手段對混凝土加以有效的養護。混凝土開裂不僅影響建筑物的美觀,還會破壞整體建筑結構,使建筑工程的總體質量大打折扣,所以要對混凝土施工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改進方案。
1 我國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裂縫現象的種類及原因分析
1.1 溫度變化導致混凝土裂縫
施工環境因素是導致混凝土發生開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不當的施工時間施工或者采取不當的施工技術都會引起混凝土施工受到溫度的影響。(1)施工季節對施工效果的影響。在冬季和夏季施工溫度的影響更為明顯,晝夜溫差變化大會使混凝土施工作業面產生受熱嚴重不均的情況,導致混凝土的開裂。(2)環境相對溫度和濕度的影響。例如混凝土長期在烈日下暴曬或者突然受到雨水的侵蝕等情況都會加重混凝土的開裂程度。(3)混凝土溫度由于受到施工操作的影響方式溫度驟變。例如,模板施工時拆模時間掌控不好會致使混凝土凝固的時間和程度出現問題;澆筑混凝土時速度過快也極易導致混凝土內部凝固不充分,產生后期開裂的后果。
1.2 混凝土原料的收縮性
混凝土的原料主要是由水泥、砂石、外加劑等幾部分構成,每種原料根據其化學性質和構成成分不同,在收縮性方面就會有顯著的差異。例如,在混凝土配制時摻入一些低石膏比例的水泥,混凝土的收縮性就比較明顯,也更容易產生開裂狀況,而添加有適量氧化鎂的水泥在配制混凝土時可以降低開裂情況。混凝土的配比方式也是導致后期混凝土開裂的原因,通常情況下,水泥的用量越大,混凝土的收縮量就越明顯。在配制混凝土過程中,添加適當比例的外加劑和粉煤灰會明顯抑制混凝土的收縮量,改善混凝土開裂的現象。
1.3 混凝土內外溫度不均,水分沒有得到及時補充
混凝土水熱化現象也會使混凝土發生開裂。由于混凝土施工面積較大,在施工時已經完成的混凝土部分內部會產生過高的溫度,發生水凝性現象,而混凝土表面的水分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水分蒸發過快降低了混凝土的表面溫度,如果沒有及時補充表面水分,使得混凝土的內部溫度過高,表面溫度過低,內外層溫差嚴重不均,就容易形成大小不一的縫隙。
2 如何在施工環節中減少混凝土裂縫現象
科學選擇混凝土配置的原材料以及采用合理的施工操作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開裂的現象。
2.1 選用高質量的原材料并注意合理配比
由水泥水熱化急劇上升導致的裂縫,應盡量選用低水化熱或中熱水泥品種,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選用收縮性較小的或膨脹性較低的水泥品種。還可適當摻加粉煤灰作為膠凝材料取代部分水泥,從而降低水泥用量,使膠凝材料產生的水化熱量減少,進而降低混凝土內部的拉應力,提高混凝土的抗滲性以及耐久性,加強混凝土的抗裂性。同時對于骨料的選擇上,應盡量選擇一些結構精密、熱膨脹系數小以及表面清潔含沙量低的良好級配骨料,可多應用粗骨料,其直徑最好控制在4mm-40mm之間。同時混凝土骨料應盡量采用中砂,嚴格控制砂的含泥量≤2%,石子的含泥量≤1%;減少用水量,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0.6。其次在大體積混凝土中摻加堅實無裂縫的大塊石,可減少混凝土的總用量和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熱;在混凝土中加入緩凝劑使澆筑的溫度變化速度下降,有助于散熱。
2.2 采用科學的混凝土澆筑方法
在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其內部應適當預留一些孔道,在內部應用冷水或冷氣采取冷卻降溫措施,降溫速度控制在0.5℃/h-1.0℃/h。根據大體積混凝土的結構體型大小以及混凝土的供應情況,目前施工單位采取的澆筑措施主要包括全面分層、分段分層以及斜面分層三種形式:(1)全面分層可提高混凝土的整體性和密實性,但對混凝土的拌合能力和運輸能力要求較高。(2)分段分層的施工方法適用于厚度不大,但面積或長度較大的大體積混凝土工程。(3)斜面分層的施工方法一般適用于結構長度超過3倍厚度的澆筑層。對于大型設備基礎工程,可采取每層間隔5d-7d的分層澆筑,分塊厚度控制在1-1.5m,可減少水泥的水化熱以及約束作用。其次由于振動器插入深度以及混凝土供應條件的限制,還應該加強混凝土的澆灌振搗,盡量采用兩次振搗技術,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提高大體積混凝土的抗裂性。同時還應該注意拆模的時間,應盡可能推遲,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溫度下降≤15℃。
3 對于混凝土施工制訂的整體控制方案
3.1 溫度控制
混凝土裂縫對于混凝土溫度及其溫度變化極其敏感,首先應保證混凝土內部和表面的溫差≤25℃,在施工過程中應積極采取綜合控溫措施,盡量使混凝土入模澆筑的溫度達到最低限度。其次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熱過快引起的裂縫,應采取保溫、保濕的養護措施,混凝土凝固后立即搭建大棚對混凝土采取保溫養護措施;在4-5天后,混凝土表面溫度與大氣溫度基本相同時可撤掉大棚,進行澆水養護,注意澆水養護的時間不可以超過14天。
3.2 嚴格按照標準配比原料
混凝土原料配比要視具體施工環境和氣候條件進行適當的調整,比如,在潮濕多雨的施工地點,可以適當減少混凝土的摻水量,選用水泥時,要注意水泥的成分構成,盡量選擇收縮性較小的原料,還要注意原料的純度要符合施工標準,外加劑和粉煤灰的適量摻入也十分必要。
3.3 進行合理的澆筑作業
澆筑混凝土時要注意施工方法和施工順序。由于施工面積較大,混凝土澆筑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分層澆筑手法,對澆筑時間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另外對于混凝土澆筑面的接縫處要重點處理,避免開裂。
4 結束語
為了提高我國總體建筑工程的質量,全方位改善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環境,就必須在施工時嚴格按照標準開展施工操作,下大力氣對施工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對于混凝土施工環節的把控是尤為重要的,重視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操作和養護關系到總體工程結構的安全和穩定性,要想達到理想的工程質量效果,就要針對混凝土施工的薄弱環節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進,真正實現優質合格的混凝土工程。
參考文獻
[1]方仙梅.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分析及防治[J].中國西部科技,2011.
[2]張騫.某小區基礎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方案設計[J].改革與開放,2011.7.
[3]胡章貴.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的成因與控制[J].中國科技信息,2011.4.
[4]李云,宋怡迭,于五星,于江飛.辦公樓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溫度監控技術[J].科技創新導報,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