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勇慶 王陽

高盛集團(亞洲)投資部原總經理和執行董事、中國“IT教父”柳傳志的女兒柳青,如今身上又多了一層光環——2014年8月2日,柳青正式從高盛直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職位離職,加入一家創辦不過兩年的公司——滴滴打車,并擔任首席運營官。
對于角色轉變,柳青認為這不僅是跨國投行與國內創業互聯網公司的轉型,更是自己從職業經理人到創業合伙人的身份轉變。
要做互聯網新的女強人
離開聲譽卓著的高盛,加盟創業公司滴滴打車,柳青做出這個決定其實只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2013年9月,還在高盛的她就已盯上了滴滴打車并找到了創始人程維,希望投資這家公司。不過,當時的滴滴打車并不需要那么多錢,老股東愿意引入的股份也比較有限,最后她只能放棄了這個想法。
仍然不死心的柳青在2014年6月又帶著團隊來到滴滴,卻發現他們來晚了。此時的滴滴打車已經是當紅辣子雞,引來了更多的投資者追捧。有點兒沮喪的她開玩笑地對小她5歲的程維來了句:“既然你不讓我投,我就給你打工吧!”
沒想到程維還真接招了,過了兩天就約她正式談加盟的事情。兩人連著談了3天之后,柳青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雖然做了12年投資,柳青心中卻始終藏著做實業的情結,這很大程度上是受父親柳傳志的影響:她親眼看著一直忙忙碌碌的父親將聯想做成了一家令人尊敬的跨國公司。她承認,自己多少還是有點兒企業家情結的。
當她將自己的決定告訴企業家朋友時,用友軟件董事長王文京深有感觸地說:“做職業經理人還是做企業家,其實不僅僅只是選擇了一種職業,而是選擇了一種人生表達方式。”對于已經做了12年職業經理人的柳青來說,她希望選擇一種新的人生表達方式。她做出決定之后,也征求了父親的意見,沒想到柳傳志非常支持。
雖然已經離開了,但柳青對于自己的老東家仍然心懷感激之情。2001年進高盛時,一共經歷了18個面試官的考驗,才拿到錄取通知書,隨后便是煉獄般的工作,每周要工作100個小時以上。當年招到的6個分析師,有3個干了半年就辭職了。柳青牢記父親“要想人前顯貴,就要人后受罪”的勸告,咬牙堅持了下來。兩年之后,她從投資銀行部轉到直接投資部,開始了找項目、投項目、管項目的過程,這一下子就做了10多年。最近幾年,身為董事總經理的她和團隊一起,每年要看500~700個項目。
柳青認為,高盛帶給自己最大的幫助就是視野。在高盛,她能夠與精英中的精英一起工作,一起接受挑戰,看到大多數人看不到的東西。
做了這么多年的投資,她非常看好移動互聯網的未來:在“衣食住行”當中,“行”的問題一直都沒有通過移動互聯網解決好,而這就是滴滴打車等移動互聯網公司的機會所在。她也是“互聯網思維”的忠實擁躉:任何一個互聯網產品,先要獲得用戶的喜愛。有了很好的用戶模式,未來就能夠找到商業模式,最后找到收入模式。
曾有記者問柳青:“有業內人士認為你在這里最多能待上半年的時間。萬一他們不幸言中,你失敗了怎么辦?”“如果我什么都沒有學到,關系也搞得很不好,這才是失敗。”柳青想了想,笑著答道,“我想這個事情是不會發生的。對于我個人來說,盡人事聽天命,不求成功只求成長,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它越來越好。”
父親柳傳志也是我的“教父”
談起自己的父親,她的臉上滿是笑意:“我很幸運能出生在這樣的家庭。”
1984年,柳傳志下海創辦聯想的時候,柳青只有6歲。在她的記憶中,父親一直都很忙,同在聯想打拼的母親也很忙。這個時候,年長8歲的哥哥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不僅送她上學,還替父母去開家長會。不過,那種濃濃的親情卻始終都在,從老一輩就如此。柳青至今還記得爺爺離世當天的場景:病危中的爺爺把奶奶叫到病床邊,已經不能說話的他給了奶奶一個飽含深情的法式親吻作為永別,這讓在場的柳青熱淚盈眶。
如今,他們全家還建了個微信群,在群里聊得熱火朝天。父親每次出差的時候,都會問柳青是否在北京,在的話就會給她布置個任務——陪陪母親。不過,濃濃的親情是一方面,嚴格執行制度又是另一方面。1998年,還在北大讀二年級的柳青拿到了康柏公司的獎學金,去那里的市場部暑期實習,而這家公司卻是聯想強勁的競爭對手。學計算機專業的她卻從來沒想過去聯想實習,因為她知道聯想有個不能違反的“天條”:子女不得在公司任職,哪怕實習也不行。
柳青開始做投資之后,父親給她的最大忠告是不要光看被投資人說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這個原則對她有很大的幫助,讓她成功避免了很多彎路。
加入高盛好幾年后,有一次她跟同事聊天,那位同事問她知不知道聯想集團董事長的女兒在哪個部門,她很尷尬地說,那個人就是我。“因為大家在公司里都用英文名,所以那個外國同事也完全沒想到”。個性爭強好勝的柳青一直在努力證明,自己今天的成就與家庭背景無關。“任何一個對職業有訴求的人,都需要專業性,這跟家庭無關,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專業,要很努力,要真的在專業上有所建樹,這些跟我的家庭都沒有太大關系。”但不可否認,“柳傳志的女兒”依然是她最顯著的標簽。這一標簽對她來說是驕傲,更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和動力。
3個孩子的母親:“媽媽很酷”
在2014年博鰲論壇的“她影響:你的未來會更美”主題沙龍上,當柳青提起自己有3個孩子的時候,現場觀眾露出驚訝的表情,她笑著解釋3個孩子是分兩次生的,有一對雙胞胎。“事業是一場長跑,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事業規劃好,結婚生子只是中間的一個過程。”
柳青經常出差,只有周末能跟孩子們在一起,但是在短暫的相處時間里他們很開心,覺得自己的媽媽很酷,能夠解決很多問題,創造各種不同的玩法。“我的3個小孩兒中有兩個是女孩兒,我希望她們長大以后能為自己活,不論是相夫教子還是選擇職業生涯,都有選擇人生的智慧和勇氣。”
孩子并沒有成為柳青事業的阻礙,她坦言,在職場并沒有感受到女性天花板的存在,反而認為,女性在職場中有著特別的優勢。“因為我們勤勞肯干,對自己要求又高,而且非常忠誠,只要給我們一個寬松的環境,我們就會投桃報李,很少想要跳槽,因為你花在跳槽上的時間還不如回家陪陪小朋友,這個是聰明的企業管理者應該看到的。”
“我周圍有一些優秀女性,為了家庭犧牲事業,我很欽佩她們,因為自己做不到。我非常愛工作,工作給了我非常多的養分和能量,甚至讓我覺得可以做一個更好的母親。”柳青說。
(據《中國企業家》《新財富》相關資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