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靜
摘 要:高中階段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體系繁雜,教會學生融會貫通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把各個獨立的知識點形成一個大的相互聯系的知識網,不僅知識量會減少,也會幫助學生理解運用。
關鍵詞:融會貫通;VB程序設計;信息技術
融會貫通這個詞語的意思就是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高中課程知識繁多,如果學生能夠將各學科的內容融會貫通連接起來,那么學生要掌握的各個獨立的知識點就會形成一個大的相互聯系的知識網,不僅知識量會減少,也會幫助掌握運用。所以幫助學生掌握融會貫通的學習方法對于高中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要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融會貫通的學習方法。下面以高中信息技術課選修《算法與程序設計》為例,談談自己的經驗。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剛剛接觸,在理解上十分困難,很多學生不愿意學習,但是這部分內容卻很重要。為了加深學生對計算機語言的理解,課堂上我將英語、數學等學科與程序設計的內容融會貫通起來,加深學生的理解,激發學生的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程序設計語言解決問題。
一、與英語學科的融會貫通
程序設計語言是由英語單詞編輯而成,與英語學科結合起
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句結構及程序代碼,并能輕松自如地編寫程序。但大部分學生在學習時并不能將程序設計語言與英語聯系起來,致使出現了知識點多,記不住的現象。比如學生在學習VB程序設計的選擇分支結構:
if條件語句then
語句塊1
Else
語句塊2
教學End if時,部分學生在理解上出現了分歧,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個語句結構先執行if再執行then后面的語句,再執行else后面的語句,都是按照代碼編寫的順序在執行,與順序結構也沒有什么區別呀?由此可見,盡管if-then-else是最簡單的英語單詞,但學生并沒有想到這幾個關鍵字的英語含義,可見幫助學生掌握融會貫通的學習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我先請學生分別解釋英語單詞中if,then,else的含義,然后再把這幾個單詞放在語句中理解,學生立刻茅塞頓開,理解了選擇分支結構與順序結構的區別。
在學習循環結構中Do while...loop和Do...loop until語句時,學生很難分清這兩個循環結構的區別,總是把這兩種結構的含義弄混。這時我提出問題:while和until這兩個單詞分別是什么含意,請同學告訴我。這是兩個最基本的英語單詞,所有的學生都能毫不遲疑地說出它們的含義。把這兩個單詞的含義帶入語句結構中,不用記,就能說出這兩種結構的區別。
二、與數學學科的融會貫通
高中信息技術《算法與程序設計》選修(廣東版)的主要內容是用VB語言來設計一些簡單的小程序,而這些程序很多時候都是在解決數學問題。如果單純從計算機語言的角度出發來設計程序,那么學生在理解時就會十分困難。如,學習For循環結構時,要求用程序代碼求和S=1+2+3+…+100,學生馬上說出答案是5050,還說:我比電腦算的還快,不用程序設計,多麻煩。我又給出了S=3+5+…+1999時,答案又是多少呢,這時學生就不說話了,只是默默地看著黑板。這時我引導學生分析這兩個算式的特點,最后總結出兩個共同的特點:①緊挨的兩個數,前一個數總是比后一個數少一個固定的常數;②算式的運算次數是固定的。這時我告訴學生現在我們解決的問題就是數學里面的等差數列求和的問題。學生對我顯示出了佩服的神情,紛紛提出:“老師,你到底是學什么的呀,怎么什么都會呀?”這時我引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將各學科的知識融會貫通,這樣要求我們掌握的知識點就會少了很多,
而且也不容易忘記。如果學不通,那么各個知識點就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這種學習方法只會讓我們所學的知識越學越多,我們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只會把學習當成負擔,對于一個至少要學習12年的人來說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如果我們在學習時把各學科融會貫通在一起,那么學生也會和老師一樣變成一個“博學多才”的人。這時學生的臉上露出了充滿信心的表情。
三、與物理學科的融會貫通
學習If選擇分支結構時,學生設計了一個通過點擊開關控制燈泡亮滅的程序。設計程序代碼之前,先向學生展示簡單的電路圖,結合物理課知識,學生能夠很好地理解該程序的功能。有的學生甚至通過觀察,指出了從物理學角度上講,該電路設計時存在的問題。由此可見,融會貫通的能力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加深記憶,更能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高中階段,學生要學習的內容很多,課業任務繁重,幫助學生掌握一種好的學習方法,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上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師,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盡己所能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幫助學生適應以后的社會生活,成為新時代的弄潮兒,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標。
(作者單位 遼寧省朝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編輯 馬燕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