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燕
要上好一節數學課,離不開規范、簡練的教學語言。確實,隨著教改的深入發展和教學的高標準要求,課堂教學的語言愈來愈被廣大教師所重視。上好一堂課,教師準確生動的教學語言,能緊扣學生的心弦,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承擔著基礎教育的重擔,更加要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努力提高語言藝術,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規范、準確、簡練而又不失生動、活潑。
一、課堂教學語言須準確、規范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數學語言既是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數學知識的載體。各種定義、定理、公式、法則和性質等無不是通過數學語言來表述的。教師對這些數學概念、法則、術語的表述應該嚴謹、規范,讓學生可以準確無誤地理解。例如,在學習數字的大小比較時,就不可避免會接觸兩個很容易混淆的數學詞語,“位數”和“數位”。雖然只是兩個字調換了位置,表達的意思卻截然不同,教師在講解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如果出現了口誤而不自知,很容易誤導學生。又比如,學生容易混同的“增加了”和“增加到”以及“整除”和“除盡”等,這些都需要教師特別強調,幫助學生明晰其中的區別,讓學生知道,在數學上,只是一字之差,卻可能導致整道題都理解錯。
二、課堂教學語言需要簡練明了
數學課的教學語言除了準確、規范,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要求:簡練。講得多,不一定學生就學得好。我們的教學語言要干凈利落,講解的時候抓重點,簡捷概括,有的放矢,而不是祥林嫂般地重來復去,還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用他們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話語來表達,要準確無誤,不繞圈子,這樣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傳遞較多的有用信息,學生的吸收才能保證良好。
這時一節四年級的數學課:“小數的性質”。教師通過一些生活實際情境導入問題后,先引導學生觀察和討論,然后由學生嘗試總結出小數的性質:小數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
變。這時教師并沒有急著給他們對或錯的評價,而是根據他們的結論舉了一個例子:3.306=3.36嗎?學生看到這個式子,短暫的沉默之后就是熱烈的小組討論,并且很快把他們的結論修正為“小數的末尾”。而通過這個簡單的例子,學生也徹底理解了數學的表述來不得半點馬虎,并且對“后面”和“末尾”的區別牢記在心。在后來的提問中,偶有學生表述錯誤,馬上就有很多同學提醒他“應該是末尾!”假如在學生總結出來后,教師馬上指出學生的錯誤,并詳盡解釋“后面”和“末尾”的不同,學生也可以掌握,但是,耗時更多,理解的效果卻未必有這么快,這么理想。
三、課堂提問語言應該巧妙有趣
課改后課堂和原來最大的不同,就是學生提出的問題多了,學生勇于質疑了,學生有了更大的思維空間,課改把主體身份還給了學生,激勵學生一起參與、共同研究,有目的地去讀書、去思考、去感悟,并且可以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但這些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的,教師引導得好,提問得巧妙,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就更為活躍,各種精彩的見解、讓人眼前一亮的問題或解決辦法就會接踵而來,反之,卻可能誤導學生,甚至一節本來精彩的課可能會變得平淡、沉悶。
這是探討三角形內角和的操作課。請看教師的教學語言:“大家利用準備好的不同的三角形,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看看你有什么發現?”引導學生利用小組合作,通過自由的動手操作,得出自己的結論。在學生通過剪、拼、量有了一個結論以后,教師又啟發大家:“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可真強。除了剪、拼、量,你們還能不能想出其他的辦法可以把三角形的這三個內角拼湊在一起呢?”教師特意強調了“三個內角”“拼湊在一起”幾個字。馬上有學生兩眼放光,拿著沒剪的三角形拼起來,很快就有學生利用折的辦法也得出了自己的結論,并且為自己另辟蹊徑而自豪不已??梢姡玫奶釂柨梢宰寣W生恍然大悟,搭建從舊知到新知跨越的大橋,如果提示不當,或者直接把結論告訴學生,學生學起來就沉悶多了。
四、課堂體態語言要直接明了
我們的教學語言,除了口頭語言表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體態語言,體態語言運用得好,學生的理解就更為直觀、簡潔、明了。
教師的體態語言包括表情語言和動作語言。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對學生的眼神,應該是鼓勵的,信賴的。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表達肯定或否定的眼神,對個別沒有專心聽講的學生,還可以傳遞一個提醒、批評的眼神或是皺眉的動作。這些,可以使學生心領神會,并受到激勵,受到啟發,或者修正自己的行為。如果學生的回答非常精煉到位,教師還可以配以點頭、大拇指表揚的體態語言,讓學生的思維更為興奮,更為活躍。教師的表情能把學生帶到一定的意境當中去。
動作語言,對數學的課堂教學來說,如果沒有恰當的手勢輔以教學,數學課堂就會像運轉機械一樣的呆板、固執。這是一節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的數學課,不可避免地會和周長作對比。教師課前提問了學生周長和面積的概念區別后,自己再用文字描述一遍,就開始了分層次的對應練習,但不少學生其實對周長和面積的區別仍然不夠清晰,甚至或對周長也選用面積的計算方法,課堂上的練習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課后的評課,專家的意見簡單直接,讓學生真正理解周長和面積的不同,可以以數學課本為例,兩個簡單的動作,就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兩者的不同:首先用手指沿著數學課本的邊沿繞一圈,這是要求數學書的周長;下一步,則用手掌沿著數學書的表面平平滑過,這是要求數學書這個面的面積。第二節課換一個班試教,教師用手勢一解釋,學生也在教師用手示意的時候,拿著書跟著老師做動作,簡單的兩個手勢,就明白了周長和面積之間的不同,更勝冗長的語言解釋,接下來的分層練習,也取得了應有的效果,這就是體態語言的魅力。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藝術有著不同的風格,學生愛聽,學得好,學得主動,掌握得牢固的課就是一堂好課。好的教學語言是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是教師先進的教育思想、豐富的知識積淀、嫻熟的教育技巧和高超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完美結合。教師應該根據教學語言的一般規律、小學數學的學科特點以及所教學生的特點,
在教學過程中對語言進行千錘百煉,反復熔鑄,再結合自己的個性,形成自己的獨特鮮明的風格,用精準風趣的語言,為學生獻上精彩的好課。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寶玉直實驗小學)
編輯 韓 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