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芬
摘 要:幼兒期是語言發展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使幼兒的個性生動活潑并讓幼兒的語言潛能得到發展。”如何培養高少數民族地區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是當地幼兒教育工作者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受到地域環境、教育條件、語言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在培養和提高連山少數民族幼兒語言運用能力過程中,往往比其他地區所面臨的困難要大得多。結合當地實際,就如何培養連山的少數民族幼兒語言運用能力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少數民族幼兒;語言運用能力;學習環境
一、當前連山少數民族幼兒語言教育現狀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位于粵、湘、桂三省(區)交界處,是全國唯一由壯、瑤兩個民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縣,人口12萬多,其中壯、瑤少數民族占65%,是壯、瑤兩個少數民族世居的地方。全縣幼兒園16所,其中公辦5所,民辦11所,教師共140多人,在園幼兒共2700多人。當地語言種類比較豐富,有壯語、瑤語、客家話、當地土話、廣東白話等,長期以來當地各種語言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個比較融洽的語言環境,對幼兒的語言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但是,由于語言的種類比較多,也制約了幼兒學習語言運用能力水平的快速提高。
二、結合實際,多舉措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
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這樣,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得到健康的發展。因此,在幼兒園里,教師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語言大環境,增長幼兒知識,開闊幼兒視野,擴大并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培養幼兒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
1.積極開展語言教育活動,創造良好的語言教學環境
教師要把語言教育活動作為語言教育的重要活動來開展,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指導幼兒進行語言學習活動,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在開展過程中,要精心創設語言學習環境,引發幼兒與環境材料、伙伴以及教師積極地相互作用。
2.整合多領域教育資源,擴大幼兒的語言教育接觸面
語言教育的新觀念告訴人們,人的學習是符號的學習,語言既是幼兒學習的對象也是幼兒學習其他內容的工具。除語言領域外,幼兒園的教育內容還包括健康、社會、藝術等領域。整合教育的觀念意味著把幼兒語言學習看成一個整合系統,充分意識到兒童語言發展與其他方面發展是整合一體的關系,不僅有利于兒童的語言學習,而且有利于兒童其他相關領域內容的學習。
3.加強幼兒園與家庭、社會的溝通聯動,形成語言教育合力
早期教育具有較強的社會性,與社會、家庭的聯系十分密切,而且早期教育單靠幼兒園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幼兒是通過模仿來學習語言的,幼兒所在的生活家庭、幼兒園、身邊的群體使用怎樣的語言,幼兒便去模仿,進行自我表達。教師、父母以及社會上接觸到的群體的語言質量,直接影響到幼兒的語言質量。讓家庭、社會參與到幼兒園語言教育過程中來,是必然的需要。教師指導和幫助家長創造良好的家庭語言環境,使家長了解自己對孩子語言發展的影響,父母與孩子言語交際應注意什么。社會開展積極有意義的語言推廣活動,讓社會關注幼兒的語言教育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語言環境。
4.創造與人交往的機會,培養幼兒語言交往的能力
在幼兒期,幼兒正確運用語言進行交往的能力還較差,具體表現在不善于主動與人交往,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態度。為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應為幼兒創造多種與人交往的機會。
三、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幼兒教師隊伍素質
少數民族山區的幼兒師資隊伍的建設對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教師的水平直接影響到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幼兒隊伍素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當地要完善幼兒教師培訓經費保障制度,建立幼兒教師隊伍的培訓制度。將幼兒教師培訓納入當地教師隊伍建設的整體規劃之中,并針對幼兒教師的職業特點,對幼兒教師的培訓目標、內容、機會等作出專門、明確的規定,切實保障幼兒教師的培訓權利。(2)加強幼師隊伍的培訓力度。教育部門要定時不定時地組織幼兒教師參加省、市、縣組織的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3)鼓勵幼兒教師參加更高層次的學歷進修。鼓勵一些學歷比較低和業務水平不高的教師通過進修提高學歷水平和業務水平。
總而言之,培養少民族地區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要在語言內容、語言環境、語言活動、師資隊伍上下功夫。健康文明的語言內容,是發展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必然任務;寬松豐富的語言環境,是提高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內在動力;輕松有趣的語言活動,是提高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素質過硬的師資隊伍,是提高幼兒語言能力的重要保障。
(作者單位 廣東省清遠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永和鎮中心幼兒園)
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