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
摘 要:教育實習是每一個即將走上講臺的師范生的必經之路,是培養合格的人民教師的關鍵工作。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既要承認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也要強調教師是引導教育的主體。所以教育實習的效果如何,影響著教育實習生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師范生今后教育工作的成敗,影響著整個教育的百年大計。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了目前語文教育實習生在實習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多角度剖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簡單地提出了解決的方法。
關鍵詞:教育實習;角色轉換;知識儲備;心理準備
教育實習是指師范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已經獲得的有關知識和才能,到相應的學校直接參加教育、教學工作,從而獲得教育教學實際工作能力的活動。筆者所在學校每年都會和多個師范院校進行合作,為其師范生提供實習機會。今年筆者作為一個教齡只有6年的青年語文教師,有幸參與了指導工作,見證了這些師范生走上講臺的整個過程。本文結合實際教學,對語文教育實習的效果分析,為教育實習生在實踐環節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教育實習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及成因
國外的教育實習主要由模擬實習、見習、正式實習三個環節組成。在模擬實習中鍛煉教學技能,適應角色的客觀要求。在見習中,實習生發現問題并通過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學科理解并找到解決方法。在正式實習中,實習生將深入了解中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能夠根據實際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順利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而我們的教育實習往往省略了前兩個環節,或者說對這兩個環節不夠重視。實習生直接跳到正式實習中,直接接觸中小學教學,同時還存在實習形式單一、時間集中并且短暫的問題。引發了語文師范生在教育實習中的眾多問題:
1.心理障礙
教育實習生還是大學生,與成長在教學一線的專業教師有著本質的區別,不能有效地處理好大學生和教師的角色轉換問題。他們中的大部分人缺乏教學閱歷和經驗,對走上講臺存在一定的畏懼和緊張,往往顯得信心不足。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患得患失,生怕學生覺得自己講授得不好,不喜歡自己。雖然課前有做精心的備課,寫了詳細的教案,甚至將每一句過渡鏈接的話語都詳細寫出來,但在課堂上習慣按照教案照本宣科,不敢引申拓展。對學生提出的課本中沒有涉及的問題手足無措,不知道怎么將學生思路帶回到課文中來,缺乏對突發問題的預案和解決能力。
2.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教育實習的時間一般選在大四上半學期,此時的語文教育實習生經歷了至少15年的語文教育,特別是大學本科前三年的專業學習,他們其實有著豐富的專業知識。但由于接觸學生時間短,脫離基礎教育時間長,使得語文教育實習生不了解學生,特別是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知識層面和學習情況。備課時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編寫教案,脫離了教學的實際要求。教案往往理想化,充斥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以此想要“鎮住”學生,收攏學生的心。在課堂教學中提出的引導性問題也使用專業術語,搞得學生面面相覷,有時連聽課的指導教師也無從回答。有的實習生講課雖然充滿激情,但是沒有照顧學生的認知能力,語速偏快,上一個問題還沒等學生聽明白就開始下一個語段的講解。有的實習生在寫板書時只按照教案上的寫,忽視了附板書,一些補充的重點內容沒有板書也就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
3.不熟悉教材,把握不住課文的重難點
我指導的語文實習生教授的第一篇課文是人教版語文課本八年級上冊的第二十五課《杜甫詩三首》。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最重要的詩人,這三首詩《望岳》《春望》《石壕吏》是杜甫不同時期的代表作,這也是初中生第一次接觸到杜甫這個詩人。在講授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作為一個專題來介紹作者,并結合作者的生平將三首古詩聯系在一起對比閱讀,引導學生學會賞析詩歌,體會杜甫那種“圣人之心”的憂國憂民的情感。但這位實習生卻跳過了對杜甫的介紹,對時代大背景“安史之亂”也是一筆帶過。這使得學生不能體會《望岳》和《春望》中分別體現的杜甫青年時期的自信與中年時期的苦悶。
作為語文實習教師,他們大多是文科學生出身,文史哲知識很豐富。但在教授課文的過程中卻只想到運用文學知識,缺少將各科知識融合在一起并靈活運用的能力。這就造成了實習教師對教材不熟悉,在進行教案設計時抓不住重點,課堂應該詳細解讀的不解讀,該簡單講述的又花大量時間來講。自己對教材理解不透就無法將文章的精髓傳授給學生。這位老師在課后的分析會上自己也提到在備課之前自己對這幾首詩歌的了解幾乎也是空白,沒能體會詩人的情感,也就無法去指導學生。不理解透教材,沒有自己的感悟,也就無法自己組織語言來講授課文。完全要參照教案,但對教案中的很多問題也理解不深,所以課文講解起來就比較生硬,缺乏主線,無法將各環節有效串聯起來。
4.課堂掌握力度不夠
優秀的教師不單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一個表演者、一個藝術家。除了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敬業的職業態度,還需要洪亮的嗓音、恰到好處的肢體語言,更需要一對靈敏的耳朵、一雙銳利的眼睛。良好的課堂紀律是課堂教學的基礎,沒有這個作保障,再優秀的教師也無法將汗水轉化為成果。聽了幾堂教育實習生的研討課下來,整體的感覺是雖然他們有著良好的基本功,但缺乏對課堂的有效管理。語文課的特點是容量大、知識點多,要求學生在師生會話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我們的教育實習生大多注重“講”,缺少和學生的溝通。有的實習生在上課十幾分鐘后才從講臺上下來走到學生中去;有的實習生一進入課堂就懵了,課堂上自說自話,完全沒有發現有的學生在走神,講話開小差;有的實習生提出問題后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也沒能及時地總結反饋,缺少鼓勵性的贊揚,有時甚至還會忘記讓回答完問題的學生坐下。
二、對語文教育實習生工作策略和方法的認識
筆者認為語文教育實習生要扮演好教師的角色,就不能在教育實習期間才臨時抱佛腳學習專業的教學知識。要立足長遠,做好職業規劃。在教育實習前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endprint
1.要克服心理障礙,處理好角色轉變
應該在進入中小學實習前就練好課堂基本功。包括漂亮的粉筆字、洪亮的嗓音、自然的教態等,這些都是成為優秀教師的前提,能增加實習教師的自信。只有自己相信自己,實習生才能把教師這一角色扮演好。
2.加強知識儲備,學會靈活運用
我們常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你就必須要有一桶水。”語文有自己鮮明的特點,那就是生活中處處都在學習運用語文知識。所以語文教育實習生除了扎實的專業功底之外,還要廣泛地涉獵其他學科的知識精華,爭取做一個知識淵博的“雜”家。只有自己知識儲備上去了才會在課堂上收放自如,在授課過程中對引申的知識能信手拈來,以增加課程的趣味性,牢牢地抓住學生的眼球。自己閱讀量加大之后,生活閱歷也會相應增加,對教材的理解會更為深刻。同時進行教學設計時至少要把本章的內容看一遍,再開始設計,這樣才更有把握。另外,不要覺得一定要按課本上的順序進行教學,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更改教學順序。要記住我們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況且現在有很多教材版本,如果有可能,甚至可以把各種版本的教材都看看,然后結合自己的長處進行適當的教學設計。
3.實習生要謙虛好學,放低姿態
在教育實習的初期多去聽聽同備課組不同教師的課,感受不同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并且在課堂上多觀察,關注教師處理教材的方式及組織教學的策略,明確老教師處理教材的動機。語文課堂有大量的提問、對話、合作研究,實習生要在聽課的同時觀察課堂上學生的表現,自己要學會判斷一堂課的具體教學效果和師生互動的關系。除此之外,要多幫指導教師批改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已經講授過的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這樣有助于實習生快速了解學情,把握教學的重難點,調整教學的方向。
4.精心備課,珍惜授課機會
一線教師面臨教學成績壓力,一般不愿意讓實習教師過多地上課,一是會拖慢進度,二是會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因為很多課還需要指導教師回爐重新再講授一遍,所以實習生走上講臺前一定要做精心的準備。要提前編寫教案并請指導教師修改,還要利用空閑時間進行試講找找感覺。課后進行評課時要多聽取批評意見,多進行反思并修改教案中的不足之處。
教育實習是一個準教師成長的過程,實習生要充分利用這一難得的寶貴機會,了解教育的現狀,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投身教育的準備。借此機會檢驗自己是否愿意將青春和汗水奉獻給三尺講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要處理好在教學中的注意事項,每一個教育實習生都能成為優秀的一線教師。
參考文獻:
[1]傅樹京.美國教師“專業發展學校”實踐模式及成效.中小學管理,2003(12).
[2]施久銘,賴配根.讓課堂活起來的力量[J].人民教育,2008(1).
[3]劉黎明,論教學中真實主體的確立[J].教育評論,2002(3).
[4]葛艷霞,王云超.淺析教育實習在師范生角色轉換中的作用.高教論壇,2009(09).
(作者單位 福建省廈門第一中學)
編輯 薛直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