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曼麗
摘 要:本調查研究以黃希庭教授等編制的“自我價值感(SE)量表”和自擬“學生基本信息調查表”為工具,采用“整群取樣、集中采集數據”的方式,對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六年一貫制實驗班”三個年級共240名學生,進行了初中優生自我價值感現狀調查,結果顯示“優生”對自我的認可度、接納度較高,“外部因素”在不同的學生之間自我價值感的差異相對較小,“內在因素”在不同的學生之間自我價值感的差異大,不同年段優生的自我價值感在眾多維度上呈現出“兩頭高中間低”等特點。
關鍵詞:優生;自我價值感;現狀調查;教育建議
自我價值感是個體在體驗、判斷、評價自我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自己的情感與態度,是個體評價自己進而接納自我的心理傾向。它表現為個體對自身價值的主觀感受,反映個體尊重自己、接受自己的程度,是個體心理素質一項重要的系統性衡量指標。
一、研究方法
本調查研究以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六年一貫制實驗班”三個年級共240名學生為對象,以黃希庭教授等編制的“自我價值感(SE)量表”和自擬“學生基本信息調查表”為工具,采用“整群取樣、集中采集數據”的方式,開展調查工作。對回收的問卷(發放240份問卷,回收234份,問卷回收率97.5%)進行甄別,獲取有效問卷208份,有效問卷率88.9%,調查數據錄入后,用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分析
1.“學生基本信息調查表”數據統計分析
(1)調查對象相關“基本信息”
206名調查對象的“戶籍所在地”分布在漳州市下屬的二區九市縣中的十個行政區劃,這一結果基本支持“漳州市”的調查范圍;“家庭所在地”數據顯示調查對象的城鄉分布情況,便于對“城鄉”的調查對象“自我價值感”進行比較;收集的“性別”數據,便于進行調查對象的“SE問卷”得分與該問卷的“全國常模”的比較;收集的“是否獨生子女”數據,方便分析兩類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是否存在差異;收集的“就讀年段、班級”數據,顯示調查對象分布在初中學段的三個年齡段中。
(2)對象相關“家庭因素”統計
家庭對孩子的人格養成有深刻的影響。在學生自我價值感形成、優化的過程中,家庭因素有廣泛的影響。在“學生基本信息調查表”擬定“父母文化程度”和“父母是否在意你的意見”這兩個調查項目,依據之一是這兩個“家庭因素”相對較穩定,依據之二是調查對象愿意就這樣的問題做出回答。在甄別回收問卷的過程中,發現234份問卷中僅有兩份問卷沒有回答“父母文化程度”,而這兩份問卷其他題目回答都完整。而被定性為“無效問卷”的都是因為“SE問卷”漏答了題目(或調查對象拒絕回答了個別題目)。
(3)對象“個人內在因素”統計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在“小升初”時,通過測試后錄取進入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六年一貫制實驗班”的,相對于同年齡段的學生,他們無疑屬于“優生”范疇。
調查“學業發展狀況自評”的情況,試圖了解“優生”在自己所屬的群體中,如何評價自己的學業,進而探究學業發展自評與學生個體的自我價值感的關系。數據顯示:調查對象的學業自我評價基本呈正態分布,其中自評“學業發展不理想”的學生占了近三成,比例大于自評“學業發展理想”的學生。
調查“是否有明確的升學目標”“是否有明確的就業方向”的情況,試圖探究學生規劃自己人生目標的差異與自我價值感的關系。
2.對象“自我價值感”各維度得分統計分析
(1)對自我的認可度、接納度較高
漳州市初中優生的自我價值感在絕大多數維度上得分高于全國常模,這是培養本土優生的一大教育優勢。但男生在“社會取向特殊生理自我價值感”“個人取向特殊道德自我價值感”兩個維度
低于全國常模,八年段女生在“社會取向特殊人際自我價值感”“社會取向特殊道德自我價值感”“個人取向特殊心理自我價值感”“個人取向特殊道德自我價值感”四個維度上的得分都低于常模;七年段和九年段女生在“個人取向特殊道德自我價值感”維度上的得分都低于常模。
(2)“外部因素”不同的學生之間自我價值感差異相對較小
“家庭所在行政區級別(地級市、縣級)”“家庭所在地(城市、鄉鎮)”“性別”“是否獨生子女”“父親文化程度”這些因素對優生的自我價值感影響很小,不同類型的學生的自我價值感沒有大的差異。“母親文化程度”“家庭民主氛圍”不同的學生自我價值感有差異,特別是“家庭民主氛圍”對學生自我價值感的影響很大。
(3)“內在因素”不同的學生之間自我價值感差異大
“學業發展自評”“是否有明確近期目標”“是否有明確的長遠目標”這些“內在”因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自我價值感。
不同年段優生的自我價值感在眾多維度上呈現出“兩頭高中
間低”的特點:在自我價值感的十三個維度中,僅僅在“社會取向特殊人際自我價值感”“個人取向特殊家庭自我價值感”兩個維度上,八年段學生與七年段、九年段學生沒有顯著差異,而在其余的十一個維度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
這一調查結論與翟洪昌、史清敏、黃希庭在《影響中學生自我價值感形成的諸因素研究》中提出的“在初二和高三年級,價值感發展最快……”結論相反。漳州市初中優生自我價值感的這一特點的成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三、教育建議
1.改進、完善學業評價體系,幫助優生確立恰當的評價參照,理性地評價自己的學業
學生對學業發展的自我評價廣泛,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自我
價值感。學生把學業發展自我評價的著眼點只是放在自己與身邊同伴相比的不足之處,忽略或無視自己的長處,導致負面的“自我價值體驗、判斷與評價”先于并重于正面的,這不利于優生的成長。教育中應幫助學生尋找恰當的評價參照,以客觀的評價標準,理性評價自己的學業。
2.加強理想、目標教育的前瞻性
初中優生,雖然年齡還小,幫助他們思考自己的人生看似為時尚早,但從“人生規劃”對優生的“自我價值體驗、判斷與評價”的廣泛、深刻的影響來看,對初中優生進行“人生規劃”的指導,是必要而且是重要的。對于優生,學校、家庭的理想、目標教育都有必要把目光放長遠點,不僅僅重視“眼前”的、現實的升學目標,更應該著眼于他們未來的職業規劃。
3.尊重學生性別、年齡等差異,加強教育的針對性
落實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德育課可以考慮打亂班級格局,針對男女優生,設計不同的有鮮明性別特點的德育課程,為男生提供更多的展示體能和運動技能的機會,對女生加強人際輔導。
對于初中優生,八年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階段,八年段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強,尤其是八年段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待加強。
4.細化家校聯系工作
家教聯系上,有必要對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的母親和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的兩類母親提供咨詢、幫助,指導她們在家庭方面給予自己的孩子理性支持,幫助孩子提高“家庭自我價值感”。
有必要對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高中(含中專)”“初中及以下”三類母親提供咨詢、幫助,指導她們在心理方面給予自己的孩子理性支持,幫助孩子提高“心理自我價值感”。提請家長傾聽孩子的意見,幫助家長積極、主動地營造家庭民主氛圍。
參考文獻:
[1]黃希庭.青少年學生自我價值感全國常模的制定.心理科學,2003(02).
[2]鐘慧,黃希庭.初中生的自我價值感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2003(01).
[3]袁章奎,白楊,石艷梅.示范高中學生自我價值感與自信特點的現狀調查.教育科學論壇,2005(02).
(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編輯 郭曉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