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靜 趙紅丹 李春娟
單磷酸阿糖腺苷聯合伐昔洛韋治療腫瘤患者帶狀皰疹療效觀察
梁靜 趙紅丹 李春娟
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引起。影響帶狀皰疹發病最常見的因素是惡性腫瘤, 其中最常見的是淋巴瘤, 在接受細胞毒藥物化療或免疫抑制治療患者中, 一年內帶狀皰疹的發病率在30%左右[1]。作者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單磷酸阿糖腺苷聯合伐昔洛韋治療45例患帶狀皰疹的腫瘤患者, 取得滿意療效, 現報道如下。
1. 1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腫瘤科病房住院的90例腫瘤患者, 依據癥狀及體征均明確診斷為帶狀皰疹, 其中男41例, 女49例, 年齡55~78歲, 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 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構成比及病情嚴重程度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 2排除標準 ①對實驗藥物過敏者;②嚴重肝、腎疾病者;③應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者。
1. 3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予注射用單磷酸阿糖腺苷0.2 g 1次/d靜脈滴注, 鹽酸伐昔洛韋片0.3 g 2次/d空腹口服;對照組給予鹽酸伐昔洛韋片0.3 g 2次/d空腹口服。兩組患者均給予甲鈷胺片0.5 mg 3次/d口服, 維生素B1片10 mg 3次/ d口服, 局部給予半導體激光直接照射, 每次15 min, 1次/d[2]。
1. 4療效評價指標 ①痊愈:疼痛消失, 皮疹完全消退或結痂;②顯效:疼痛明顯減輕, 皮損消退≥70%或結痂;③好轉:疼痛減輕, 皮損消退≥30%;④無效:疼痛無明顯減輕, 皮損消退<30%或加重。有效率=(痊愈+顯效)/總例數×100%。
1. 5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處理分析, 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組間比較采用秩合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1臨床療效 治療第14天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帶狀皰疹療效比較[n(%), %]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進行秩和檢驗Z=-2.08, P=0.03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認為兩組的有效率有差別。
2. 2不良反應 兩組患者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單磷酸阿糖腺苷是人工合成的嘌呤核苷類化合物, 進入人體后轉化為二磷酸阿糖腺苷和三磷酸阿糖腺苷, 二磷酸阿糖腺苷可抑制病毒DNA末端脫氧核苷轉移酶, 終止DNA的合成, 三磷酸阿糖腺苷可抑制病毒DNA多聚酶與核苷酸還原酶, 從而抑制DNA病毒的復制[3]。
伐昔洛韋是阿昔洛韋的L-纈氨酸酯, 是阿昔洛韋的前體藥物。伐昔洛韋口服吸收后轉化為阿昔洛韋, 藥物被磷酸化成活化型無環鳥苷三磷酸酯, 作為病毒復制的底物與脫氧核苷競爭病毒胸腺嘧啶激酶或細胞激酶, 與脫氧鳥嘌呤三磷酸酯競爭病毒DNA多聚酶, 從而抑制病毒DNA合成。
單磷酸阿糖腺苷與伐昔洛韋抗病毒的作用機制不同, 兩者聯合治療帶狀皰疹, 可產生協同增效作用, 在短時間內有效抑制病毒的復制, 具有起效迅速的特點, 是治療帶狀皰疹的較好方法。
[1] 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第1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0:394-398.
[2] 汪五清.半導體激光聯合單磷酸阿糖腺苷治療帶狀皰疹療效觀察.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09, 23(2):89-90.
[3] 馮文利.單磷酸阿糖腺苷聯合泛昔洛韋治療老年人帶狀皰疹51例療效觀察.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 2009, 8(3):179.
453700 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