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午


“治蜀興川,重在厲行法治。四川是欠發達省份,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社會發育程度相對滯后,長期以來積累的社會矛盾比較復雜,有的還很尖銳。沒有法治的保障,社會穩定沒有根基,改革發展難以推進。”3月6日,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出了法治于四川之重要性。
2014年新年伊始,33項條文、1.2萬余字字斟句酌的《四川省依法治省綱要》正式出臺,《綱要》既綱舉目張,又重點突出。
四下四上征求意見,反復討論修改完善
2013年5月,省委作出制定《四川省依法治省綱要》的決定。“《綱要》要全面貫徹中央精神,緊密結合四川實際,成為依法治省的重要遵循。”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對其中的重大問題提出明確而具體的要求。
省委常委會先后3次專題研究。整個起草工作四下四上廣泛征求意見,圍繞推進法治四川建設有關重點問題開展專題論證,反復討論修改完善。
起草過程中,起草組從多個方面進行細致周到的考慮,既體現中央的大政方針,又體現四川特色。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將黨的十八大依法治國方略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法治中國的建設部署在四川具體化、實踐化。“把遵守法律、依法辦事能力作為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條件。”“完善各級黨委決策程序,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一條條依法執政的條款寫進《綱要》,充分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著力把黨的領導貫穿于依法治省全過程。
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方面,《綱要》明確指出“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政府層級之間的關系,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在營造公平開放的市場經濟法治環境上,《綱要》規定“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
《綱要》始終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著力于將法治建設貫穿于“五位—體”建設各方面,落實到全省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各項事業中。
實現依法治省宏偉目標,群眾的參與是核心。《綱要》著力于執政為民、立法為民、執法為民、司法為民,將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以貫之的內容。第二十一條明確指出,要以保障人民群眾政治權益、經濟權益、文化權益為主要內容,建立覆蓋城鄉的群眾權益保障體系。其中,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健全法律援助機制、完善大調解工作體系等都明確提及。
推進依法治省工作的責任主體在各級黨委
《綱要》關于依法治省的總體目標清晰明確。總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尚法守制、公平正義、誠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省新格局。“目標的實現必須有可行性的支撐。”據起草組有關人士介紹,《綱要》提出4個支撐性目標,即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公共權力依法規范公開運行、公民依法享有權利和履行義務、治蜀興川各項事業全面納入法治化軌道。這4個支撐性目標既從干部思想層面強調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自覺性、增強法治觀念、形成良好法治環境,又從治蜀興川各項事業層面強調貫徹落實法治理念、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鞏固建設美麗繁榮和諧四川的法治基礎;既對黨委、人大、政府、司法機關等公共權力運行進行規范,又對公民遵守法律規定、理性有序表達訴求提出要求。“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是依法治省取得預期成效的關鍵。”《綱要》不僅對參與主體進行了明確,也明確了責任主體:推進依法治省工作的責任主體在各級黨委。各級黨委(黨組)特別是書記要充分履職盡責,把法治建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組建工作機構,及時作出安排部署,及時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重大問題,確保法治建設扎實有序推進。特別要在組織動員群眾上下功夫,調動廣大參與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使法治建設成為全省人民共同參與的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