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綜合

打開電視機,飲料、化妝品、手機、廚具……形形色色的商品廣告充斥熒屏。據權威部門公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廣告經營額首次超過了5000億元,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廣告市場。毫無疑問,中國是當之無愧的廣告大國,卻還稱不上廣告強國。在數十年的廣告發(fā)展史上,令人回味悠長的國產廣告屈指可數,尤其與國外一些優(yōu)秀的廣告相比,中國廣告似乎大多停留在轟炸式、叫賣式上。
國產廣告歷來對產品功能的注重多過對品牌和內涵的詮釋,而缺乏余韻悠長的氣質。很多人都曾對“腦白金”“恒源祥”等國產廣告的狂轟濫炸印象深刻。大量的重復刺激和強行灌輸,對產品功能的任意夸大,令觀眾深感乏味、疲憊不堪。
幾年前,知名廣告公司盛世長城大中華區(qū)首席執(zhí)行官賈世霆曾指出,中國廣告最大的問題在于大多數廣告缺少娛樂性、故事性,還停留在推銷、販賣的階段。
其實,優(yōu)秀的廣告是一門藝術,它可以讓人反復觀看仍回味無窮。某位在知名廣告公司任職多年的創(chuàng)意總監(jiān)表示,國外和國內的廣告理念不太一樣,以蘋果的iPad廣告為例,“整個廣告不講任何產品功能,只講科技與人類的關系,直到最后一秒鐘才出現(xiàn)品牌名稱。像這種人文式廣告,注重的是與消費者的精神交流,宣傳的是一種生活方式。”
好的廣告能產生經濟效益,也能給人帶來啟發(fā)。比如谷歌街景的廣告:一個辦公室里的玩偶,它渴望旅游。在人下班之后,它就打開了電腦,進入谷歌街景,屏幕上顯示出真正的街道。它不斷敲擊鼠標,在電腦屏幕前駛向大海。對于端坐在辦公室里的現(xiàn)代人來說,這樣的廣告無異于是對工作與生活的一種反思。
可喜的是,隨著企業(yè)品牌意識的增強和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崛起,近年來,中國的創(chuàng)意廣告也開始涌現(xiàn)。
“有兄弟,才有陣營”“讓干杯成為周末的解放宣言”……這是紅星二鍋頭重磅推出的《蘇扁愛拍兄弟》。對兄弟情義簡單直接的描述,整體風格時尚復古,切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和情感需求。
“不是誰的代言,我只代表我自己。我和你一樣,我是凡客。”曾幾何時,凡客的“凡客體”引發(fā)了網絡的狂歡,也攪動了國內廣告界的“一池春水”。其廣告不見產品,而以獨特的理念引領人們的生活和消費,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京東商城的《為每一點喜悅》,1分鐘的長廣告,不見產品和賣點,5個以“回憶”“浪漫”“偉大”“和平”“團聚”為主題的樸素生活場景相串。從創(chuàng)意、表達到制作,《為每一點喜悅》重視的是精神的傳遞。
從“叫賣式”到“人文式”,中國廣告正在嘗試一個質的飛躍。